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崑崙山脈

鎖定
崑崙山脈,是橫貫中國西部的高大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北緣,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全長2500餘千米;南北最寬處在東經90°,達350千米,最窄處在東經81°附近,為150千米。 [2]  [32]  不同文獻其內部劃分卻不同,有東、西兩段之説,也有分為西、中、東三段的,本詞條以東西段來講述。 [1]  [5] 
崑崙山脈山勢宏偉峻拔,峯頂終年積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之南。北部與盆地的高差3500—4500米,南部與高原的高差500—1500米, [2]  其最高峯為公格爾山,海拔7649米。 [11-12]  崑崙山脈有冰川7612條,共12259.55平方千米,冰儲量12857.07億立方米,雪線範圍4500—6080米。 [13] 
崑崙山脈包括的主要山地自西而東有塔什庫祖克、喀拉塔格、烏斯騰塔格、九個山達坂、祁曼塔格、阿爾格山可可西里山、博卡雷克塔格、布爾汗布達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 [13]  主要山峯有公格爾山玉珠峯玉虛峯、香爐峯等。 [11-12]  [26]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着“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的道場所在地。 [31]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説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被認為是炎黃子孫的發源地。然而,崑崙山並非許多神話裏所提到的那座“崑崙山”,而是崑崙山脈。神話中的崑崙山乃是存在於現實的“崑崙仙山”。 [1] 
中文名
崑崙山脈
外文名
Kunlun Mountains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北緣
走    向
東西走向
長    度
約 2500 km
寬    度
150 至 350 km
起    點
帕米爾高原東部
終    點
柴達木河上游谷地
海    拔
7649 m

崑崙山脈形成演變

從動力學機制上來説,現今學界通常認為西崑崙山新生代的隆升過程受控於青藏高原南緣印度—亞洲大陸板塊的碰撞拼貼過程,認為位於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崑崙山隆升主要發生於新生代晚期。岩石圈橫向均勻縮短模型認為地殼與岩石圈地幔的連續變形行為,可以使大陸碰撞在高原不同地區均發生增厚。然而,隨着研究的深入,西崑崙山新生代隆升變形的起始時間不斷被提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西崑崙山存在新生代早期的隆升變形,且可能與印度—亞洲大陸初始碰撞相關(暫未被證實)。 [9] 
東崑崙山在地質歷史時期屬於華北―塔里木地台與揚子地台之間的構造活動帶(地槽區)。區內最老的地層時代為古元古代,最新的海相地層時代為中三疊世。在近20億年地質發展歷史中,經歷了幾次構造分合,海陸變遷,晚三疊世末該區全部褶皺隆起,海槽最終封閉。晚三疊世後進入陸內造山時期,造山帶經歷了推覆、走滑、隆升等構造變形,還長期遭受風化剝蝕和夷平,形成以高原面和頂峯面為代表的準平原。晚第三紀末以來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崑崙山地區發生強烈斷塊隆升,流水深切侵蝕加劇,地勢起伏加大,形成現今山體的地貌景觀。 [5] 

崑崙山脈位置境域

崑崙山脈綜述

崑崙山脈是橫貫中國西部的高大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北緣,橫貫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內,成為亞洲中部的大山系、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於東經97°—99°處與巴顏喀拉山脈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全長2500餘千米;南北最寬處在東經90°,達350千米,最窄處在東經81°附近,為150千米。 [2]  [32] 
《辭海》《中國山河全書》和《中國自然地理》中崑崙山脈所包括的範圍基本相同,但其內部劃分卻不同,前兩者把崑崙山脈分為東、西兩段,後者把崑崙山脈分為西崑崙山、中崑崙山和東崑崙山。 [1]  [5] 

崑崙山脈西崑崙山

西崑崙山西端起自中、塔、阿富汗3國交界處的帕米爾高原。當地居民及學者通常將西崑崙西端的具體起始處從慕士塔格(山)算起,但從構造地貌以及地質構成分析,從喀什噶爾河上游的蓋孜河算起似更為合理,因為慕士塔格及其以北緊鄰的幾座高山有着極為相近的地質構造背景。西崑崙山以其走向可分為西段和東段兩部分。其西段在行政區域歸屬方面幾乎涵蓋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全部;如按地質構造分析,還應往西北延展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西南部。各種典籍均記載葉爾羌河源於崑崙山,指的就是西崑崙山。其走向為北西向。到了西崑崙的東段,山體轉變為北西西一東西一北東東方向。西崑崙山東段涉及整個和田地區的南部,是和田河等一系列自南而北流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較短內陸河流的發源地。西崑崙東段的名稱又在走向上有兩種叫法;以克里雅河上游為界,以西叫“喀拉塔什山”,以東叫“喀什塔什山”,但其南麓已分佈於西藏阿里地區的北部邊緣,籠統稱為“崑崙山”。西崑崙山東延到85—86'E時開始分岔,即進入東崑崙山。 [5] 

崑崙山脈東崑崙山

西崑崙到了東端分為4支:最北一支做北東東走向,構成塔里木盆地的東南邊框,稱為“阿爾金山脈”,已見於第九章,此處不贅;另一支為祁漫塔格(山),分佈於新、青界上,在新疆境內屬若羌縣(東南部),到青海構成柴達木盆地西南緣;南邊兩支是東崑崙的主幹山脈,北稱“阿爾格山”,南稱“可可西里山”,阿爾格山在新、青,藏邊界上,可可西里山則從西藏的東北隅延伸到青海西部(偏南)。上述3支山脈在青海省境內延伸,無論是隨走向的變化而合攏或發散以及名稱如何因地而異,統稱為“東崑崙山”是學者們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識。它沿近東西方向橫貫青海全省,其所屬山地佔到該省40%以上的面積。東崑崙主要分為北、南2帶,而西北部的祁漫塔格進入青海境內之後逐漸向北帶靠攏,併入了北帶。北帶從西到東由阿爾格山—布爾汗布達山一積石山(阿尼瑪卿山)構成,南帶從西北到東南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構成。後者在其東南端進入四川,基本上可與大雪山相接;前者進入甘南,可同西秦嶺相連。因此,前者(北帶)可視為東崑崙的主脈。從黃河在上游地區彎曲繞過積石山而源出於巴顏喀拉山北麓之雅拉達澤山下以及長江上游諸支流均在巴顏喀拉山以南這些情況看,東崑崙南帶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東崑崙北帶東段之北,還有鄂拉山西傾山與之並列,也可視為北帶的一部分,它們同樣延伸到甘南,與西秦嶺相接。 [5] 

崑崙山脈地理環境

崑崙山脈地質

西崑崙中間地塊主體由前寒武紀變質岩和華力西期為主的花崗岩類組成,前人稱之為“西崑崙中間隆起帶”;其北界為柯崗和卡拉克岩石圈大斷裂,南界為康西瓦超岩石圈大斷裂。 [8] 
東崑崙山脈東西分別與西秦嶺造山帶和西崑崙構造帶相連,南北側分別與可可西里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為鄰,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區出露非常廣泛,東西向延伸長達1500千米。東崑崙山脈由三個構造單元組成,即東崑崙北構造單元、東崑崙中構造單元和東崑崙南構造單元,分別被昆中斷裂和昆南斷裂隔開。 [6] 

崑崙山脈地貌

  • 綜述
崑崙山脈山勢宏偉峻拔,峯頂終年積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之南。北部與盆地的高差3500—4500米,南部與高原的高差500—1500米。 [2] 
西崑崙在地貌上為環繞在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一條向南突出的類弧形山脈。山脊平均海拔高度為6000米,個別高峯達7000米以上,如海拔7282米的慕士山等。由於西崑崙山處於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北部邊緣西段,因而其南北坡相對高差十分懸殊。北坡相對高差在2000—5000米之間變化,而南坡大多僅為數十或數百米。
西崑崙山間盆地的平均海拔為3000—4000米,大多位於雨影面,降水少,水熱條件難以滿足作物需要,很少有種植業,一般只用作夏季草場,如和田縣南部的阿克賽欽盆地和民豐縣南部的山間盆地等。在海拔5000—6000米山峯上雖有積雪和冰川覆蓋,但因水汽來源有限,冰雪分佈的面積不大。
東崑崙山及其支脈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積石山)橫貫青海中南部,與通天河以南的唐古拉山一起構成了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人稱其為“青南高原”。此地海拔普遍在4500—5000米,較低的東部谷地亦達3200—4000米。雪線在5400米左右、常年積雪山峯較多。青南高原西部和南部同藏北高原、川西北高原連成一片。這片高原的高原面相當完整,地勢自西向東漸低,僅東南部被河流深切,形成高山峽谷。長江黃河均發源於本區山地,巴顏喀拉山是長江和黃河發源地帶的分水嶺。高原河湖沿岸牧草豐美,是良好的畜牧區。 [5] 
  • 冰川堆積地貌
冰磧物指冰川搬運和堆積的碎屑物質,它們主要是在冰川的運動過程中,對冰牀進行刨蝕和挖蝕而產生的。崑崙山口一帶在更新世共有三次大的冰期,望昆冰期是其中最老的一次冰期,發生在距今50—70萬年前。如今在崑崙山口地帶,這次冰期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已被後期的地質作用強烈改造和破壞,僅有少量冰磧物分佈在崑崙山口西側的山頂平台上,以花崗片麻岩、石英岩礫石為主。遠遠望去,崑崙山口的山頂上散落着一些巨大的冰川漂礫,與周圍岩石格格不入。 [26] 
  • 冰緣地貌
驚仙谷凍脹丘長140米、寬45米、高20米,其年齡在千年以上,是青藏高原規模較大的的凍脹丘。凍脹丘形成是由於徑流於多年凍土層下的地下水,在受到頂部凍結層隔阻時,從凍結壓力大的地方向凍結壓力小的地方集中,或沿斷裂構造部位彙集並不斷上湧,結果使地表變形隆起形成丘狀地形,即凍脹丘。由於凍脹丘在膨脹過程中常因凍脹而產生裂隙,沿着裂隙常有地下水夾雜泥土混合而成的泥漿噴出,所以也被形象的稱為“泥火山型冰丘”。
凍脹草丘位於野牛溝沼澤處,由於地下水受凍結的地面和下部多年凍土層的遏阻,在薄弱地帶凍結膨脹,地表草丘變形隆起,形成了凍脹草丘。
驚仙谷石冰川分佈於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通過的驚仙谷兩側山地頂部,共18條,其中崑崙山隧道西側16條,東側2條。石冰川的源頭海拔高4900米左右,與帽狀展布的中更新世和上新世寒凍風化岩屑相連。 [26] 
  • 花崗岩地貌
名稱
介紹
圖片
崑崙雄獅(象形山石)
崑崙雄獅巖性為華力西期(4.05—2.5億年前)灰黃色—淺紅色二長花崗岩,經長期風化作用,形成一處大型象形山石景觀,形似一頭匍匐於地面的威猛雄獅,昂頭望向東方,可謂是鎮守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神獸。
崑崙雄獅 崑崙雄獅
問道崑崙(象形山石)
該點出露燕山期(2.05—1.35億年)斑狀二長花崗岩,風化作用強烈。山頂有一塊岩石形似側身而立、仙風道骨老人,身着道服,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頭束髮髻,垂拱而立,似老子與天地討論萬物之法,又似姜太公向仙人討教治國興邦之道。崑崙山為道教聖山,這一形象極富道教色彩,顧取名為“問道崑崙”。該象形山石是花崗岩節理與球形風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問道崑崙 問道崑崙
金蟾(象形山石)
金蟾由花崗岩碎石滾落而形成,落石高約1—1.5米,寬約1米。極像一隻蹲在山腰向上仰望的蟾蜍,生動可愛。
金蟾 金蟾
崑崙神鹿

玉虛峯道場北面的山峯之上,底部加里東運動晚期(距今約4億年)形成的灰白色二長花崗岩呈樹枝狀侵入於上部志留系(距今約4.4億年)變質砂岩、板岩中,圍巖角巖化發育,侵入界線十分清晰,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在碰撞擠壓背景下,不同層位陸殼物質部分熔融形成岩漿,並最終侵入志留系圍巖中所致。侵入脈體顯現出非同一般的圖案,好像一隻飛馳的神鹿彷彿要破壁而出。
崑崙神鹿
 崑崙神鹿

野牛溝花崗岩地貌

野牛溝花崗岩類型為中粒二長花崗岩,形成於華力西中期,原生節理髮育,主要產狀為180°∠45°。花崗岩是深成的岩漿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熾熱的岩漿上升失熱冷凝而成。其凝結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3千米以下。花崗岩岩漿冷凝成巖並隆起成山,便形成了現在的花崗岩地貌。
野牛溝花崗岩地貌
 野牛溝花崗岩地貌

參考資料: [26] 
  • 碎屑岩地貌
羣龍出海 羣龍出海
羣龍出海為西王母瑤池畔的雅丹地貌,“雅丹”原是中國維吾爾族語,意為陡峭的土丘。它是由西王母瑤池半膠結的湖相沉積物,經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的相間排列的風蝕壟崗和風蝕凹地(溝槽)組成的地貌組合。單個壟崗高度約為30—40釐米,高度較矮,屬於雅丹地貌的初級階段;壟崗間間隔約為2—4米。該處雅丹地貌出露面積約為5平方千米,如一羣盤踞在瑤池湖畔的小白龍,正躍躍欲試,騰出水面。 [26] 
  • 砂積地貌
名稱
介紹
圖片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西大灘公路北側有兩道新月型沙丘,西面沙丘長約300米、高約30米;東面沙丘長約180米,高約25米。兩沙丘平面形狀如新月,故稱新月形沙丘,是流動沙丘最基本的形態。沙丘兩坡不對稱,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沙丘兩翼順着風向(西南方向)延伸。沙丘活動強烈。通過航片對比發現,兩沙丘在向北東方向移動過程中曾一分為二,其中西側沙丘在20年間,北翼移動了29.4米,南翼移動了88.4米。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一道溝沙丘
一道溝沙丘是公園最大的沙丘地貌分佈處,東西延伸約4千米,南北延伸約3千米,是由全新世(距今約1萬年以來)風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積而成,形成時間早於温泉溝沙丘。隨着季節的變化,沙丘表面覆蓋一層稀疏的綠草,沙粒度均勻,磨圓極好,根據沙丘的流動程度劃分為固定沙丘。沙丘形態主體呈蜂窩狀,主要是由兩個風向近直交的風互相干擾下形成的。
一道溝沙丘 一道溝沙丘
温泉溝沙丘
温泉溝沙丘是位於温泉溝口的小型沙丘,分佈面積約1平方千米,東西延伸約860米,是由全新世(距今約1萬年以來)風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積而成。該沙丘規模較小,表面基本無植被髮育,其形態時常改變,時而變為餅狀,時而變為盾狀、新月狀,但沙丘的地理位置基本不變,屬於半固定沙丘。
温泉溝沙丘 温泉溝沙丘
二道溝沙丘
二道溝沙丘位於二道溝溝口,與一道溝沙丘一樣,形成於末次冰期結束之後,由全新世(距今約1萬年)以來風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積而成。沙海南北長2600米,東西寬1500米,面積約3平方千米。
二道溝沙丘 二道溝沙丘
小南川沙丘
小南川沙丘由第四紀風積物堆積而成,長約1800米,寬約1200米,為蜂窩狀沙丘。該沙丘是在長期多個風向的作用下形成,形成於山前或地形複雜的地區。沙丘表面植被不發育,為流動型沙丘。
小南川沙丘 小南川沙丘
參考資料: [26] 
  • 構造地貌
名稱
介紹
圖片
單斜山
單斜山由古老的中三疊系(距今約2.3—2.5億年)軟硬相間的砂、礫岩沉積岩層構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中,受下部基底斷裂的影響,使上部蓋層褶皺隆起成山,在褶皺的一翼則常常形成單斜山。該單斜山岩層層理清晰,整體傾角約15°,傾向約為260°。在陽光照射下,不同的層系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色彩,如:淺紅、深紅、深紫、青藍、淺灰、烏黑。
單斜山 單斜山
南溝峽谷
南溝峽谷呈南北方向延伸,長4—5千米,最深處可達50米,寬不足3米,如此大的高差,説明在峽谷形成的時期,該區域發生了較大幅度的地表抬升。河道中可見河流二元結構(下部為礫石等較粗的沉積物,上部為砂岩等較細的沉積物——揭示了河流沉積環境),礫石磨圓較好,中度分選。在峽谷轉向處,由於河流側向侵蝕作用,形成了寬約2—3米,高4—5米的半鍾型空洞。
南溝峽谷 南溝峽谷
一線天峽谷
一線天峽谷沿東西方向延伸,長約2千米,最深處可達40米,遙遙望去,狹長陡峭的深谷蜿蜒曲折,像一條綢帶繞山盤旋,谷裏清澈水流嘩嘩的流淌着,連綿不絕,好似大自然的“吟唱”。峽谷如此大的高差,説明在峽谷形成的時期,該區域發生了較大幅度的地表抬升。
一線天峽谷 一線天峽谷
參考資料: [26] 
  • 流水地貌
名稱
介紹
圖片
三岔河階地
三岔河橋附近崑崙河右岸發育Ⅳ級階地,局部可見Ⅴ級階地。Ⅰ級階地高出河水面3米,為距今約1.17萬年前的全新世以來堆積的衝洪積砂礫石層夾砂土透鏡體。Ⅱ級階地高出河面5米,由全新世洪沖積砂礫石層組成。Ⅲ級階地出露剖面3.5米,為晚更新世距今約10萬年的洪沖積砂礫石夾粘土及細砂透鏡體。Ⅳ級階地出露剖面高7.1米,由砂礫層組成。Ⅳ級階地的發育以及各級階地高度的變化,反映了晚更新世以來青藏高原的急劇隆升,在三岔河一帶至少有4次間歇性抬升,每次抬升幅度不等,説明地殼抬升具不均衡態勢。
雪水河階地
雪水河階地發育Ⅴ級河流階地。其中Ⅲ—Ⅴ級階地出露寬度4—6米,Ⅰ—Ⅱ級階地出露寬度1.5—3米。物質成分為礫石、砂、粘土,其中礫石50%以上,礫徑約0.5—2米,磨圓較好,分選中等;砂40%,粘土約10%,膠結程度較好。5級階地代表了本區域至少發生過5次間歇性抬升。
雪水河階地 雪水河階地
野馬灘
野馬灘面積約8平方千米,有一廣闊的沖積扇,呈三角形。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脱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扇緣寬約100米,從扇根至扇緣約50米,坡度5—6°。野馬灘綠草如茵,常有大羣野驢出沒,生態良好。
野馬灘 野馬灘
參考資料: [26] 

崑崙山脈氣候

西崑崙山一般隨海拔增高氣温遞減,降水則遞增。西崑崙北坡的降水量明顯多於南坡1倍以上。由於北坡存在逆温層,海拔1800米處年平均氣温仍為11℃左右。因此,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是西崑崙北坡總的氣候特點。
東崑崙山脈地區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長,輻射強,日温差大,降水量少,多風,氣候垂直分帶現象顯著。
崑崙山風景
崑崙山風景(23張)
東崑崙山北坡處於青藏高寒區域向西北乾旱區域的過渡地帶,氣候十分乾旱,年降水量在100—200毫米以下,年降水量隨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微增大,最暖月均温度在10—18℃。
東崑崙山南坡及可可西里山區氣候寒冷,據沱沱河氣象站(海拔4533米)20世紀80年代初統計,年平均氣温為-3.9℃,平均氣温高於0℃的月份為5—9月,最高月均温度為17.4—21.1℃,最低氣温出現在10—12月和1—4月為-18.9—-29.1℃。多風月份在1—6月和12月,平均風速為5.1—7.8米/s。年降水量為200—400毫米。
東部巴顏喀拉山和阿尼瑪卿山地區由於受東南季風尾閭影響,年降水量增大。巴顏喀拉山南坡冬春季常有暴風雪天氣。 [5] 

崑崙山脈土壤

西崑崙山北坡不同類型的土壤呈垂直梯級分佈,自海拔4200米向下至1800米,土壤類型依次為高山荒漠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原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僅在陰坡片斷分佈)—山地慄鈣土一山地棕鈣土—山地棕漠土。西崑崙南坡已是青藏高原,為冰蝕高原地貌,發育高原荒漠土,局部為高原草甸土。
東崑崙山北坡為荒漠土壤類型,主要為荒漠土和慄鈣土。南坡以高山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寒草原、高山草甸等土壤植被類型為主,草地面積只及土地面積的40%左右,牧草蓋度佔為15%—45%。 [5] 

崑崙山脈植被

崑崙山地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分佈。其中,高寒草原是該區分佈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 [28] 
東崑崙山北坡在海拔3600米以下,為剝蝕的基岩山地,幾乎無植物生長,溝坡及岩屑堆上為墊狀駝絨藜、紅沙、合頭草荒漠;3600—3800米地帶,為花針茅亞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為墊狀植被;4500—4900米以上過渡為稀疏的高寒植叢和寒凍風化帶;5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南坡草地面積只及土地面積的40%左右,牧草蓋度佔為15%—45%。 [5] 

崑崙山脈水文

  • 河流
崑崙山脈是中亞僅有內流水系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 [3]  自西向東發育有三條大的水系,它們是:以洪水河為上游的那稜格勒河,上游由崑崙河和雪水河組成的格爾木河及上游由紅水川和託索河組成的加魯河。這三條水系在崑崙山脈強烈隆升中創造了罕見的地貌和地質現象。
上述三條水系的上游都發源於崑崙山南坡,南坡的河牀均呈東西走向,其與穿越崑崙山的近南北向的河牀組成倒“T”字型水系,南坡90%流域的水量都匯入這三條水系中,然後它們穿越崑崙山併入北坡水流後,瀉入柴達木盆地成為內陸河。 [14] 
此外,東崑崙山脈是黃河長江的發源地, [5]  只有黃河與長江源頭所在的山系最東支脈有注入海洋的水系。 [3] 
  • 湖泊
西王母瑤池原名黑海,距格爾木市區250千米,海拔4300米,東西長約12000米,南北寬約5000米,湖水最深度達107米,面積約38.74平方千米。它是一座天然高原湖泊,屬構造斷陷湖,湖水主要由冰雪融水通過地下徑流補給,水體中泥沙含量低,形成透明度很高的清澈湖水,成為崑崙河的源頭。在湖上游的西岸可見古湖岸線,湖的西岸、南岸可見大面積出露地表的湖相沉積物,表明湖的面積在逐漸縮小。 [17] 
  • 泉水
崑崙神泉又稱納赤台清泉,位於崑崙河北岸青藏公路旁。該泉是由海拔4000米以上冰雪融水補給,經長時間地下徑流,至崑崙河北岸受東西向壓扭性斷層阻隔,上升而形成,地下水循環週期長,水質清澈。此清泉雖處在海拔3540米,卻四季不凍。泉水量大而穩定,可達224.7L/s,礦化度小於0.5g/L,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譽為“冰山甘露”。 [18] 

崑崙山脈山脈關係

崑崙山脈主要山脈

崑崙山包括的主要山地自西而東有塔什庫祖克、喀拉塔格、烏斯騰塔格、九個山達坂、祁曼塔格、阿爾格山可可西里山、博卡雷克塔格、布爾汗布達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等。 [13] 
西崑崙是塔里木盆地藏北高原的天然界山,進入青海境內的東崑崙體系龐大,主要山系達11條之多。 [7] 
名稱
介紹
可可西里山
可可西里山山脈平均海拔約為5000米,由山地、寬谷、盆地和冰原等地貌景觀組成。山區內高原面保存完好,海拔高度為4800—5000米,微向東傾,高原面上山體開闊,起伏不大,相對高差不超過500米;雪線高度為5400米,之上為冰蓋或冰帽。可可西里山脈北部(洪水河谷地之南)呈東西向聳立着馬蘭山、五雪峯,大雪峯等一排冰峯,西部青藏交界部位也有一排南北向分佈的冰峯,如崗扎日,崗蓋日等,冰峯海拔高度為5803—6305米。可可西里山東延與巴顏喀拉山相接。
巴顏喀拉山
巴顏喀拉山呈北西—南東走向,山體比可可西里山寬,但地勢逐漸變低。除黃河上游約古宗列盆地以西的雅拉達澤山高5202米和巴顏喀拉山主峯(藏名勒拉冬則)高5267米以外,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而其南的通天河谷地與其北的黃河沿岸海拔則多在4500米左右,故山地比高並不懸殊。
阿尼瑪卿山
東崑崙山脈之主系(南部)山峯向東南延伸與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阿尼瑪卿山與東崑崙山同為海西褶皺帶,經喜馬拉雅運動再次抬升,地形複雜,冰峯雄峙。山勢最高部位在瑪沁縣西部,北西—東南走向,稱“瑪積雪山”,有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峯18座,發現現代冰川30條。最高峯瑪卿崗日海拔為6282米。
參考資料: [5] 

崑崙山脈主要山峯

東崑崙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峯有8座,6000米以上的山峯有4座。 [7] 
名稱
基本信息
地處北緯38.6,東經75.3,海拔7649米,為崑崙山脈最高峯。
玉珠峯為崑崙山東段最高峯,海拔6178米,冰川總面積190平方千米,冰川平均長度5.7千米。玉珠峯冰川類型多樣,主要有:懸冰川、冰斗—懸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山谷冰川、坡面冰川等。
玉虛峯是玉珠峯的姊妹峯,位於崑崙山口的西側,海拔5980米。玉虛峯因崑崙神話中的玉虛仙女傳説而得名,是道教朝覲中心之一,道教崑崙派的主道場。玉虛峯以羣山為座,矗立雲霄,終年積雪,現代冰川活動劇烈,冰川覆蓋面積達80平方千米,共有30餘條冰川分列南北坡,其中最長的冰舌位於南坡,長約1.3千米,寬約500米。玉虛峯古冰川地貌特別是冰蝕地貌也十分典型,在野牛溝內可見多個冰斗、角峯、刃脊、U型谷等,反映了地質歷史上多次強烈活動的冰川作用。
香爐峯
香爐峯屬冰緣地貌中的岩屑坡。山體總體呈土黃色,卻在山峯頂部突兀露出了志留系純黑色的岩層,由於山頂雪蝕風化作用和寒凍風化特別強烈,岩屑豐富,在凍融作用和融水沖刷作用的參與下,岩屑坡發生蠕流運動,佈滿山頂,好像給山峯蓋上了黑色的面紗,又好像是鋪上了黑色的爐灰,故名香爐峯。公園內有四座香爐峯,分別是:東香爐峯、大香爐峯、中香爐峯、小香爐峯。
地處北緯38.2,東經75.1,海拔7509米。
地處北緯38.6,東經75.1,海拔7595米。
地處北緯36.1,東經80.3,海拔6638米。
瓊木孜塔格
地處北緯35.7,東經82.3,海拔6962米。
地處北緯36.3,東經83.0,海拔6254米。
阿克塔格
地處北緯36.7,東經84.6,海拔6748米。
阿爾賽依
地處北緯36.1,東經79.4,海拔8360米。
地處北緯35.2,東經88.5,海拔6035米。
木孜塔格
地處北緯36.4,東經87.3,海拔6973米。
地處北緯36.0,東經90.9,海拔6860米。
灘北雪峯
地處北緯37.7,東經90.6,海拔5675米。
雪山峯
地處北緯36.2,東經92.1,海拔5804米。
海拔7176米。
參考資料: [11-12]  [26]  [34] 

崑崙山脈資源狀況

崑崙山脈水資源

崑崙山脈有冰川7612條,共12259.55平方千米,冰儲量12857.07億立方米,雪線範圍4500—6080米。 [13] 

崑崙山脈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崑崙山脈主要有紫花針茅扇穗茅青藏苔草等,常見的伴生植物有墊狀稜子芹、紫羊茅、沙生風毛菊等。 [28] 
截至2022年11月,崑崙山國家公園共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種。 [30] 
  • 動物資源
崑崙山脈地區生物區系種類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種比例大,且種羣數量大,藏羚羊、野犛牛、黃羊、野驢等均屬於珍稀動物。 [27] 
截至2022年11月,崑崙山國家公園共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3種,中國或青藏高原特有種35種。 [30] 

崑崙山脈礦產資源

西崑崙山區礦產資源豐富,但受交通和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開發利用程度很低。
東崑崙山脈內礦產主要有金、鐵、銅、鉛、鋅、汞、煤、石灰岩等。 [5] 

崑崙山脈旅遊資源

  • 野牛溝巖畫
崑崙山野牛溝巖畫,位於玉虛峯下。巖畫共有5組45幅,180個個體形象。經測定巖畫作於約3200年前十分古老珍貴。這些巖畫以十分簡練的手法,藝術地描繪出曾經生活在崑崙山系中原始先民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巖畫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先民們狩獵、舞蹈、畜牧的場景;各類動物的個體和羣體的形象,有犛牛和駱駝,還有馬、鹿、狼、豹、狗、鷹、熊、羊等,其中以牛和駱駝最多,佔動物形象的85%。這批巖畫蒼勁古樸,形象而生動地反映了數千年前,生活在崑崙山地區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道德準則、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表達了他們與自然和睦相處的願望,有着很高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19] 
  • 無極龍鳳宮
無極龍鳳宮據《封神榜》描述是姜子牙得道崑崙的故事,現供奉有西王母神像。無極龍鳳宮明朝時即為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於2012年重建。因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有着很多信仰崑崙派的信士,因此每年都有海內外很多信士前來進香朝拜,被崑崙派道眾尊為聖地。 [20] 
  • 野牛溝千層崖
野牛溝千層崖位於野牛溝口崑崙河右岸,為構造抬升和河流沖積切割形成的陡崖,沿北東—南西向延伸,延伸長度約500米,高度達8米。千層崖由傾角近水平的第四系早更新世(距今約260萬年)衝—湖積物砂、礫石層層堆疊而成,構成大型平行層理,層理清晰,規模較大,平行層理一般形成於急流及高能量的水動力環境中,説明該地點在地質歷史時期曾經為湍急的河流。 [21] 

崑崙山脈歷史文化

崑崙山脈概況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着“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的道場所在地。 [31]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説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被認為是炎黃子孫的發源地。然而,崑崙山並非許多神話裏所提到的那座“崑崙山”,而是崑崙山脈。神話中的崑崙山乃是存在於現實的“崑崙仙山”。 [1] 

崑崙山脈名稱來歷

崑崙之名最早見於《爾雅·釋水》《史記·大宛傳》以及《山海經》,並且諸書都認為崑崙是“河水之源”,或“河水出其東北隅”,説明在漢代之初、甚至周代(因為《爾雅》是漢初編輯的周代以來的知識集)已經將青海中部的山系(即黃河源頭的山系)稱為“崑崙”了。《史記·大宛傳》更是將崑崙的概念西延到了幹闌河的上游,並記述了“其山多玉石”,説明漢武帝時“崑崙山”的概念已經延伸到了盛產“和田玉”的西崑崙山一帶。另據《十洲記》載:“崑崙號曰‘昆峻’。”這是到目前所見到的崑崙山的惟一別名。此外,東崑崙山的一些分支山脈,其名稱多源於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以蒙語居多)。 [5] 

崑崙山脈名稱含義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所載,帕米爾古譯“波密羅”,為波斯語“本屋頂”之義,“其地自清乾隆以來,為我藩屬,後以英俄之爭,暫交阿富汗管轄。亞洲諸大山皆發脈於此”。又據《漢書·西域傳》所載,西域36國,西界限以葱嶺。據《辭海》的解釋,“葱嶺”是中國人對“帕米爾”以及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最西端的山的總稱,古代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交通常經由葱嶺山道,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即經此通往波斯。漢代屬西域都護統轄,唐代安西都府在此設有葱嶺守捉。之所以叫“葱嶺”,據《西漢舊事》雲:“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名。”但是,根據葱對自然條件的要求,該處並不符合。如確如所云,則所謂之“葱”很可能是一些適宜於海拔4000米以上環境生長,能耐高寒,形狀似葱的草本單子葉植物,而不大可能是真正的葱。或有認為是山崖葱翠而得名者。還有一説,認為是《穆天子傳》中的“春山”之別音,“春”“葱”系一音之轉(《辭海》)。 [5] 

崑崙山脈崑崙文化

崑崙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源頭,是多個文化基因鏈條聚合共生、融合而成的複合型文化形態。
崑崙神話構成了崑崙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內容,藴含着早期中華民族先民們的原始意識、思想、哲學與社會制度。發生在崑崙山及其周邊的諸神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古代神話體系最重要的“崑崙神話”,也是構成崑崙文化最重要的基因鏈。
崑崙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基因鏈是“河源信仰”。河源信仰與崑崙山的密切關係説明了崑崙山不僅是“萬山之祖”,也是“萬水之源”,同飲一江水的“河源信仰”豐富了崑崙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屬性。而玉石文化關聯着中華民族早期部族中的“白玉崇拜”,玉石文化以崑山美玉作為人格象徵,豐富了崑崙文化中的“人”的因素,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統一於崑崙文化之中。 [11] 

崑崙山脈神話傳説

崑崙神話主要記載了人類從誕生到發展的重要歷程,距今已有360萬年的歷史,其產生、流傳過程與華夏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同步的。古今中外諸多專家學者公認,崑崙山不僅是江河之源,而且是崑崙神話之源,中國各民族的很多生活習俗都在崑崙神話中得到反映,崑崙神話中的核心人物女媧、盤古、西王母等均與崑崙山、瑤池密切相關。 [24] 

崑崙山脈藝文

崑崙山山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上的一大關隘,亦稱“崑崙山埡口”。1956年4月,陳毅副總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過崑崙山時,激情滿懷,詩興大發,當即寫了一首《崑崙山頌》。 [4]  [16] 
《崑崙山頌》
崑崙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驅遣江河東入海,控制五嶽斷山橫。 [15]  [23] 

崑崙山脈保護研究

崑崙山脈地質公園

【主詞條: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
崑崙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崑崙山東段——青海省格爾木市境內西南部,距格爾木市區30千米,北至南山口,南達崑崙山口,西到西大灘,東及駝路溝。海拔3091—6178米。面積7033.17平方千米。公園以冰川冰緣地貌、地震遺蹟等景觀聞名於世,它們記錄了公園地區多次洋—陸轉化、青藏高原隆起和5次冰期。 [25]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格爾木市區鹽湖廣場,包括地質展廳2880平方米與文化展廳1200平方米兩部分。博物館內有青海首家4D影院。 [29] 

崑崙山脈科學研究

2022年,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氣象部門的科研人員在新疆境內崑崙山脈海拔5200米的獨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傳輸自動站,該站系中崑崙山脈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點,填補了青藏高原北坡中崑崙山脈高海拔地區在氣象觀測數據記錄上的空白。 [10] 
2023年10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組成的科考團隊在崑崙山脈海拔5896米的卧龍崗成功建立了多要素自動氣象站,該站目前是整個崑崙山脈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點,至此青藏高原北坡中崑崙山地區階梯式氣象觀測網基本搭建完成。 [33] 

崑崙山脈交通孔道

山岔河大橋 山岔河大橋
山岔河大橋位於納赤台上行15千米處,海拔3800米。此橋可稱為青藏鐵路高架橋的經典之作。雄渾的高原突現一座高高凌駕于山谷之間的銀橋,猶如藍天下一條聖潔的哈達,飄逸、壯美。大橋全長690.19米,共有20個橋墩,橋身距地面54.1米。三岔河大橋的施工創造了世界高寒橋樑施工的奇蹟,為青藏鐵路後期建設積累了施工經驗。 [22] 
崑崙山口海拔4767米,是青藏公路、青藏鐵路穿越崑崙山的咽喉,更是陳毅元帥1956年4月率中央代表團驅車前往西藏拉薩,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吟唱“崑崙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驅道江河東入海,控制五嶽斷山橫”之所在。埡口之南為遼闊的長江源高平原和可可西里內流山原。埡口之北莽莽崑崙層巒疊嶂直抵柴達木盆地。唯駐足於斯,才可領略崑崙山之韻,龍脈之恢弘,體會青藏高原之坦蕩和格爾木崑崙山地質公園之博大、深邃的意境。 [23] 
參考資料
  • 1.    崑崙山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3-03-03]
  • 2.    崑崙山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引用日期2013-09-23]
  • 3.    《中國國家地理·青海專輯》2006年第02期
  • 4.    “萬山之祖”崑崙山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0-16]
  • 5.    張立漢主編.中國山河全書 上[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06:896-926.
  • 6.    周敖日格勒,戴緊根,李亞林等.東崑崙山脈晚志留世-早侏羅世花崗類岩石中鋯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及地質意義[J].岩石學報,2017,33(01):173-190.
  • 7.    走進崑崙山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海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2-28]
  • 8.    西崑崙中間地塊[J].能源與節能,2016,No.127(04):160.
  • 9.    張世傑,胡修棉,郜周全等.西崑崙山古近紀隆升變形:時間、證據和爭論[J].地質論評,2021,67(04):1057-1076.DOI:10.16509/j.georeview.2021.04.300.
  • 10.    張曉龍.科研人員成功建立中崑崙山脈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點[J].科技傳播,2022,14(16):8.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2.16.024.
  • 11.    楊波.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視域下的喀什形象與崑崙文化研究[J].喀什大學學報,2021,42(05):67-71.DOI:10.13933/j.cnki.2096-2134.2021.05.012.
  • 12.    王襄平,王志恆,方精雲.中國的主要山脈和山峯[J].生物多樣性,2004(01):206-212.
  • 13.    王宗太.中國各山脈的冰川最新統計及其分佈特徵[J].乾旱區地理,1988(03):11-17.DOI:10.13826/j.cnki.cn65-1103/x.1988.03.002.
  • 14.    龐柱瀾.傾斜的崑崙山——兼論崑崙山脈的新構造活動特徵[J].西北地質,1987(01):14-19.
  • 15.    一萬字讀懂崑崙文化(上)  .海東日報[引用日期2023-03-01]
  • 16.    夜雨丨曾賢榮:那年,我踏上崑崙山  .上游新聞[引用日期2023-03-01]
  • 17.    西王母瑤池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18.    崑崙神泉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19.    野牛溝巖畫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0.    無極龍鳳宮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1.    野牛溝千層崖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2.    三岔河大橋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3.    崑崙山口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4.    中華崑崙神話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1]
  • 25.    公園簡介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3]
  • 26.    地質遺蹟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3]
  • 27.    動物資源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3]
  • 28.    植物景觀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3]
  • 29.    博物館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test)[引用日期2023-03-03]
  • 30.    崑崙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記錄到1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青海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3-03-03]
  • 31.    “萬山之祖”崑崙山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3-03]
  • 32.    崑崙山  .青藏高原科考[引用日期2023-03-04]
  • 33.    5896米!崑崙山脈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點正式建成  .央視新聞.2023-10-23
  • 34.    孫廣友著.《地理系統探微》: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35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