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崎碌炮台

鎖定
崎碌炮台俗稱為石炮台。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崎碌街道。
崎碌是汕頭市的古地名,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獨立體面積最大的炮台,1989年,被定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崎碌炮台於清朝同治13年(1874年)動工,光緒5年(1879年)完工,耗資8萬餘銀元。崎碌炮台興建100多年,整座建築物尚未發現裂縫和崩塌現象,是清末粵東海防設施的代表作。
1991年10月18日對石炮台進行全面修繕,並闢為汕頭市石炮台公園。
崎碌炮台獨具建築特色,環圓狀帶形牆體的城堡,牆體以貝灰、沙、煮爛糯米粥及紅糖調和夯築,配以花崗岩石料,枱面跑道用貝灰和糯米漿混合夯築,炮台底層坑道與十字交叉拱窟窿全部用非風化花崗岩規格石砌築,垛口炮位均鋪上花崗岩石條,石縫嚴密,砌築堅固。
中文名
崎碌炮台
別    名
石炮台
地    點
廣東省汕頭
始    建
清同治13年(1874年)
竣    工
清光緒5年(1879年)
類    別
軍事建築

崎碌炮台建築概貌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 [3]
崎碌炮台設計獨特,是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一處清代軍事設施。 [2]  也是清政府抵禦外來侵略而建的一處海防軍事建築物。 [4] 

崎碌炮台整體

崎碌炮台外面環繞23米寬的護城河,水深3米以上,炮台內圈直徑85米、外圈為116米、外圈高度為6米、內牆高5.15米、炮巷寬4.1米、周長在300米以上,總面積(包括護城河)19607 平方米,其中城保面積10568平方米。 [2] 

崎碌炮台內外

崎碌炮台直徑116米,台內操場直徑85米,內牆高5.15米(垂直),外牆高6米(稍斜),為城堡式環形建築物。城牆基部中間是一條貫通全台的隧道,隧道採用石塊砌成拱形門狀。
隧道內開有多個通往台內操場的拱形門,也開有許多對外的槍炮眼。
城樓上設有點將台和通風通話塔。傍着內牆,設有多條石樓梯,可上下於城樓和操場。 [2] 
崎碌炮台外大門兩側設有東、西轅門,場院內東沿有3米寬的27級流線型花崗岩石台階梯,大炮可順級推上台面炮位。
環圓式枱面設有通風報話塔75個、通往場院小石梯11條、指揮台設通往炮巷螺旋形花崗岩梯一條、炮巷通往場院大門19個、小門12個,還有窗口多處,拱頂環圓式的炮巷能暢明亮,自然採光很好。炮台的東北角還有食用水井。 [4] 

崎碌炮台建築特色

崎碌炮台獨具建築特色,環圓狀帶形牆體的城堡,牆體以貝灰、沙、煮爛糯米粥及紅糖調和夯築,配以花崗岩石料,十分堅固。
枱面跑道用貝灰和糯米漿混合夯築,炮台底層坑道與十字交叉拱窟窿全部用非風化花崗岩規格石砌築,枱面跑道固若平地,垛口炮位均鋪上花崗岩石條,石縫嚴密,砌築堅固。 [4] 

崎碌炮台建築歷史

崎碌炮台於清朝同治13年(1874年)動工,光緒5年(1879年)完工,耗資8萬餘銀元。 [2] 

崎碌炮台清末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當時,潮州總兵方耀以“鄰氛不淨、潮海嚴防”為本,上奏清政府,準於自籌資金,在汕頭崎碌(汕頭港要衝)建築三合土炮台一座。 [4]  但由於資金不繼,垛口的鐵門未能鑄造,火炮也未購置。
後來才配置完善,置火炮18尊,由南澳鎮派撥80名練兵駐守,後改為由澄海左右兩營派兵100名,由該營參將及守備輪管駐守。 [3]  清光緒五年(1879年)竣工。 [4] 

崎碌炮台民國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 [3]
崎碌炮台是清末威武的炮台,在民國後淪落為血腥的監獄:1924年以後,石炮台就改為“懲教場”。“懲教場”就是監獄,用於關押犯人。
1929年石炮台正式定名為“汕頭市懲教場”(解放前市區外馬路通往石炮台的那條小路就叫“懲教路”,即“新陵路”)。 [3]  只在1927年9月24日至10月初,“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進軍汕頭市,曾派兵駐守石炮台。 [4] 
崎碌炮台曾經遭受日本戰機的狂轟濫炸,但依然巍然屹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6月7日下午2時半到3時半,日軍兩架轟炸機轟炸石炮台,投彈4枚,一枚炸到建在炮台內空地上的平房廚房,兩枚分別炸到炮台內外的空地上(炸出一個約十米的大坑),還有一枚炸在炮台南面的海面上。
6月20日上午11時20分,日軍又一架轟炸機轟炸石炮台,投彈兩枚,兵房及廚房有小部分被炸塌。這些歷史資料包括石炮台被炸的照片,現存於汕頭市檔案館。 [3] 

崎碌炮台建築現狀

崎碌炮台於1949年新中國建國後,歸汕頭市公安局接管;1957年戰備需要,交由駐汕海軍管理;1991年10月18日對石炮台進行全面修繕,並闢為汕頭市石炮台公園。 [4] 
崎碌炮台興建100多年,整座建築物尚未發現裂縫和崩塌現象,是清末粵東海防設施的代表作。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