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興街

鎖定
崇興街是山東省陵縣一較大村莊,位於縣城東北40公里,陵縣、臨邑、寧津三縣交界處。
中文名
崇興街
地    區
山東省陵縣
特    點
深厚的文化底藴
位    置
縣城東北40公里

崇興街歷史古蹟

崇興街的古槐、古寺、古墓,向世人昭示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藴。

崇興街崇興街古槐

位於崇興街小學後院。樹圍約4米,樹幹高2.5米,幹中空,洞可容數人。樹頭原有三個大分幹,朝東北向一枝已從基部折斷;朝西北向一枝,2005年夏大風雨中折斷垂地,但今分乾和主幹仍然相連,枝葉依然茂盛。惟東南向一支幹,呈虯枝狀,直指天空,濃密的樹枝遮蓋了學校半個院子。古槐前些年曾枯萎,近年又勃發生機,人稱盛世之象。

崇興街崇興街清真寺

始建於明代,位於十字街心路西。清真寺由正殿、東對廳(大門)、南北對廳等一組建築構成。南對廳已塌毀,東、北對廳還保持原貌,磚木結構,古樸大氣。東對廳實為三開間,中間兩根大紅圓柱顯得雍容華貴,屋脊上排滿了多種祥獸造型,既靈巧生動,又古樸典雅。
北對廳為清真寺主持人員的辦公、會客之所。正殿坐西朝東,從外表看是青磚、灰瓦,厚重的青磚牆讓人領略到大殿久歷風霜的雄姿。走進大殿,四根粗大的圓柱支持着圓形的殿頂,殿頂呈穹廬狀,與四根圓柱形成四方空間結合,取天圓地方之意,使人踏進殿門就產生莊嚴肅穆之感。該清真寺在德州地區現存寺廟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

崇興街崇興街古墓

俗稱“王子墳”,位於村西北的田地裏,早年有堆土隆起,後夷為平地。1965年,有人在犁地時偶然發現。《後漢書?卷二十一》載:“初,張萬、尹綏與彤俱迎世祖(即光武帝劉秀),皆拜偏將軍,亦從征伐。萬封重平侯”。注云:“重平,縣名,屬渤海郡,故城在今安德縣東北”。《德平縣誌》對此更有明確記載:“重平城在縣(即安德縣)西北三十里,漢置,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今為鎮,漢張萬封重平侯,即今地。”“崇興”是“重平”音轉變來的。歷史上,崇興街曾長期是縣或鎮的治所。因這裏曾封有重平侯,當地老百姓認為,侯王是沒有差別的。故當地就流傳有“王子墳”“崇王府”一類的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