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替

鎖定
崇替,漢語詞彙。拼音是chóng tì,意為興廢,盛衰,出自《國語·楚語下》。
中文名
崇替
外文名
ㄔㄨㄙˊ ㄊㄧˋ
性    質
興廢,盛衰。
出    處
《國語·楚語下》
拼    音
chóng tì
注    音
ㄔㄨㄙˊ ㄊㄧˋ

目錄

崇替解釋

興廢,盛衰。

崇替出處

《國語·楚語下》:“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與哀殯喪,於是有嘆,其餘則否。” 韋昭注:“崇,終也;替,廢也。”
清·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按崇替二字對文, 韋 注曰:‘崇,終也;替,廢也’,是未達崇字之義。
晉·葛洪《抱朴子·崇教》:“能獨見崇替之理,自拔淪溺之中,舍敗德之嶮塗,履長世之大道者,良甚鮮矣。”
《文選·東京賦》 薛綜 注曰:‘崇猶興也。’然則崇替猶言興廢。”
《文選·王儉<褚淵碑文>》:“自非坦懷至公,永鑑崇替,孰能光輔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張銑 注:“崇,興;替,廢也。”
唐·王勃 《三國論》:“然廢興有際,崇替遞來,每覽其書,曷能不臨卷而永懷,撫事而伊鬱也。”
清·方苞 《族譜序》:“自是以往,子孫之崇替不可知,而譜之存亡不可必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