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文書院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書院)

鎖定
崇文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位於西湖跨虹橋西。
中文名
崇文書院
所在地
杭州
類    型
書院
始建時間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杭州的鹽商大體來自山西、陝西和安徽,行商發達後,他們往往舉家遷居杭州。但是當時政府有規定,沒有户籍的子弟,是不能進入杭州府學讀書的,更無法參加鄉試。這些外地來的鹽商子弟家中雖有錢財卻因户籍問題與仕途無緣。葉永盛作為巡鹽御史自然明白其中的委屈,他向朝廷奏議,要求給鹽商另置商籍,等同落户。這個奏議得到了批准,從此,鹽商的子弟和浙籍學子一般擁有了在杭讀書參加科舉的權利。葉永盛還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借來別墅為鹽商子弟辦起了講堂,講堂就設在煙水磯。葉永盛此舉讓在杭鹽商感激肺腑,紛紛送孩子來此就讀,因為路途遙遠,交通竟靠小船。葉永盛覺得利用小船作為遊動的書齋不失為授課的妙法。
一個時辰後,葉永盛叫小童吹響了畫角。那些隱蔽在花洲鷺渚、柳蔭蘆叢裏的小船紛紛回航,彙集到煙水磯旁。小童搬來几案,葉永盛坐在岸邊開始批閲一一呈上來的作業,他當着學生的面,在卷子上評定甲乙等級。每一位輪到的少年都屏聲靜氣,斜欠着身子看先生的落筆。
葉永盛不知道,他這種奇異的授課形式,後來竟成了杭州四十二景中的一景,“崇文舫課”的情狀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葉永盛任滿離開杭州後,鹽商們集資買下了這幢別墅,改稱“紫陽崇文書院”,又在書院後面為葉永盛立了生祠,早晚供奉。
崇文舫課名氣越來越大,大到康熙皇帝南巡時也親倖這個書院,並題寫了“正學闡教”和“崇文”兩塊匾額。從此,崇文書院有了與其他三大書院相頡頏的資本,成為浙江四大書院之一。
崇文書院後來也毀於太平軍戰火,同治年間又重建,光緒年間,還引來海寧人王國維在此讀書,王國維成名後,回來崇文書院講過學。
崇文書院最後變成新式學堂--錢塘縣學堂是在1902年。四年後,它和紫陽書院(當時也已改成仁和縣學堂)合併,稱為仁錢縣學堂。1907年,兩所學堂又重新分開,各自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