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德殿

鎖定
崇德殿是北宮中的西宮正殿,東宮作為朝殿宮院,主殿崇德殿南面有章台殿和章台門;記載金商門在神虎門內,門內有崇德署,顯然崇德署應在崇德殿附近,由薛綜注《東京賦》可知“金商,西門名也”,推測金商門應為東宮崇德殿宮院的西門。 [1] 

崇德殿歷史沿革

崇德殿明帝翻新

《東京賦》述明帝營建北宮之事曰:“逮至顯宗,六合殷昌;既新崇德,遂作德陽。啓南端之特闈,立應門之將將;昭仁惠於崇賢,抗義聲於金商。飛雲龍於春路,屯神虎於秋方;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這段文字大致勾畫出北宮核心區域的建築佈局。其中崇德、德陽都是殿名。“既新崇德,遂作德陽”應理解為:崇德殿是原有的,德陽殿是新建的;明帝先對崇德殿加以翻新或改建,故曰“既新”,然後興建德陽殿。 [2] 

崇德殿鄧後居所

和帝崩後,鄧太后“臨朝”,立“誕育百餘日”的殤帝。數月後,殤帝崩,“殯於崇德前殿”。鄧氏又立安帝。《後漢書》卷五《安帝紀》載其事曰:“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羣臣陪位……太尉奉上璽綬,即皇帝位。”
章帝、和帝皆居章德殿,崩於章德前殿。殤帝即位應在章德前殿,即位後照理也應居章德殿,崩後則應殯於章德前殿。但實際上殤帝的殯禮和安帝的即位禮都在崇德前殿舉行。
這應是由於鄧太后居崇德殿,而殤帝即位時不滿一歲,在長樂宮撫養,故崩後殯於崇德前殿。 [2] 

崇德殿閻後居所

安帝崩後,閻太后“臨朝”,立少帝。史稱“太后欲久專國政,貪立幼年”。少帝年幼,政務當然全由閻太后主持。少帝在位二百餘日而崩,宦官孫程等發動政變,立順帝,並“召尚書令、僕射以下,從輦幸南宮雲台”。順帝控制局面後,“令侍御史收顯等送獄”。
袁宏《後漢紀》載此事作:“使御史詣崇德殿,收顯等親族下獄誅。”
這條材料證明,閻太后亦居崇德殿,閻顯等人則在此殿協助太后處理政務。 [2] 

崇德殿永樂遷居

靈帝在位時,還曾建立“永樂宮”。《後漢書》卷一○下《孝仁董皇后紀》:建寧二年三月,靈帝迎其生母至洛陽,“上尊號曰孝仁皇后,居南宮嘉德殿,宮稱永樂”,史稱“永樂太后”。《後漢書》卷八《靈帝紀》載:光和五年五月,“永樂宮署災。”《續漢書·五行志二》載此事作:“德陽前殿西北入門內永樂太后宮署火。”
德陽殿在崇德殿東,“德陽前殿西北”就是崇德前殿之後,應是崇德後殿。是永樂太后先居南宮嘉德殿,後遷北宮崇德殿,兩殿都在“西宮”。 [2] 

崇德殿何後遷居

靈帝死後,少帝劉辯即位,年十七,已成人,應居“東宮”。皇后何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居於“西宮”。數月後,便發生了宦官殺何進、袁術火燒東、西宮的事件。《後漢書》卷六九《何進傳》載:“進入長樂白太后,請盡誅諸常侍以下”,宦官張讓、段珪等決意除掉何進,遂“及進出,因詐以太后詔召進,入坐省闥……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何進奉太后之召入“省闥”至“嘉德殿前”,足證何太后居“西宮”。其後,宦官在袁術、袁紹等人的攻勢下,“將太后、天子及陳留王,又劫省內官屬,從複道走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仰數段珪。段珪等懼,乃釋太后。太后投閣得免”。袁宏《後漢紀》載此事曰:宦官“持太后、天子、陳留王幸北宮崇德殿”。《何進傳》又載:宦官挾少帝、陳留王逃出洛陽,“奔小平津”,“投河而死”。少帝返回北宮後,董卓執政,“遂廢帝”。同書卷七二《董卓傳》載其事曰:“集羣僚於崇德前殿,遂脅太后,策廢少帝”。可見何太后脱離宦官控制後,入居北宮崇德殿。不久,董卓將其“遷於永安宮,遂以弒崩”。至此,東漢太后居“西宮”臨朝的歷史宣告結束。 [2] 

崇德殿地理位置

崇德殿的位置,薛綜注逐句釋曰:“崇德在東,德陽在西,相去五十步。”
然而,陳蘇鎮認為“崇德在東,德陽在西”一句有誤,須略加考辨。
《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下》:“時妖異數見,人相驚擾……詔召邕與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華、太史令單颺詣金商門,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就問災異及消改變故所宜施行。”同書卷五四《楊震傳附楊賜傳》載此事作:“賜及議郎蔡邕等入金商門崇德署。”此證金商門是崇德殿前之門,負責崇德殿事務的崇德署在此門內。同書卷六《順帝紀》“德陽殿西鐘下”句李賢注引《漢官儀》曰:“崇賢門內德陽殿。”
《漢官儀》乃東漢應劭所作,可信度也很高。因此,崇賢門可以確定是德陽殿前之門。上引薛綜註明言崇賢門是東門,金商門是西門,且以“東方為木,主仁,如春”,“西為金,主義,音為商,若秋”等説辭進行論證,因而不會有誤。既然如此,金商門內的崇德殿必然在西,崇賢門內的德陽殿必然在東。
“崇德在東,德陽在西”應作“德陽在東,崇德在西”,可能是後人傳抄致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