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仁村建築羣

鎖定
崇仁村建築羣,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是古鎮風貌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羣。崇仁鎮始建於唐代(618~896年),興起於宋慶曆年間(1011~1048年),繁榮於明清,已有1300多年曆史。 [1] 
崇仁村建築羣數量眾多,從明代至民國序列完整,類型豐富,以玉山公祠、五聯台門等為代表的,保存較為完整的老台門就有100餘座,它們各自獨立成院,之間用跨街樓鈎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充分體現裘氏“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飲,循規蹈矩,盡繩家法”的家風。除此之外還有宗祠、戲台、民居、書院、廠房、店鋪、作坊、寺院、庵堂等各類傳統建築。 [2] 
2006年5月25日,崇仁村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崇仁村建築羣
地理位置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62-3-26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崇仁村建築羣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崇仁鎮始建於唐代(618~896年),興起於宋慶曆年間(1011~1048年)繁榮於明清。
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大部分地區相繼淪陷,唯獨崇仁鄉紳智退日寇免遭踐踏,成為“孤島”。 [1] 

崇仁村建築羣建築特點

崇仁村建築羣數量眾多,從明代至民國序列完整,類型豐富,以玉山公祠、五聯台門等為代表的,保存較為完整的老台門就有100餘座,它們各自獨立成院,之間用跨街樓鈎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充分體現裘氏“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飲,循規蹈矩,盡繩家法”的家風。除此之外還有宗祠、戲台、民居、書院、廠房、店鋪、作坊、寺院、庵堂等各類傳統建築。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崇仁鎮在民國特別是抗戰時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近現代鄉鎮政府管理機構,包括法院,鎮公所、警署、消防局和郵政代辦處等,這些近代建築,體現了鄉鎮政權由封建宗族管理體制轉為現代法政體制的轉變歷史,這在國內鄉鎮一級的權利機構中尚不多見,是崇仁村建築羣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崇仁村建築羣

崇仁村建築羣主要建築

崇仁村建築羣玉山公祠

玉山公祠,位於玉山公路29號,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規模最大的裘氏宗祠,佔地面積1012平方米。主祭崇仁裘氏19世祖玉山公。公桐坐北朝南,平面呈縱長方形。三進,依縱軸線佈局,自南而北有照壁、天井、門廳、戲台、正大殿、後大殿。整座公祠雕樑畫棟,照壁上方有41組磚雕。古戲台4個台樁上方的牛腿,雕刻精美,各種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建築保存完整。 [1]  [4] 

崇仁村建築羣五聯台門

五聯台門,位於玉山公祠西側,建於清中後期,是玉山公為五個兒子建造的,裘氏家族聚居的大型民居。它以敬承書房為中心,大夫第台門、老屋台門、樵溪台門、翰平台門、雲和台門等五個台門環列四周,清一色的青磚白牆硬山頂,總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用材精良,磚、木,石雕刻精細。各台門獨立成院,自設門户,底層設邊門可户户相通。樓上則採用跨街小樓與相鄰的台門隔巷鈎聯,形成一個自上而下互相通聯的民居羣落。院內的住户憑藉大門和跨街樓,可以足不出户樓上樓下自由走訪,充分體現了玉山公希望五個兒子組成的大家庭和睦相處、親密無間的良好願望和裘氏家族“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聚居傳統。 [1]  [4] 
五聯台門的中心建築是敬承書房。是玉山公為他的五個兒子建造的書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有正廳五間,兩邊設梯,前設檐廊。書房的照壁堆塑、檐廊和各種石雕、木雕、磚雕保存完好。書房北面有兩座跨街樓與老屋台門相接,學子們可以足不出户在室內上學或回家,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官宦人家為培養子弟讀書的良苦用心。 [1] 
五聯台門中的大夫第台門,東鄰玉山公祠,西與敬承書房、翰平台門以兩座跨街樓相連。是一個坐西朝東的四合式庭院,各種格扇齊全,雕樑畫棟。 [1] 

崇仁村建築羣其他建築

當典台門,位於崇仁鎮當典路27號,清中期建築,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築面積601平方米。原為當鋪,內存鋪面,樑架為穿鬥式結構,檐部設軒廊。
恆濟台門,位於崇仁鎮後塘路4號,清中後期建築,坐南朝北,平面佈局呈長方形,有前廳,側屋,正廳構成四合院。建築面積478平方米,樑架為穿鬥式。
朝北台門,位於崇仁鎮後塘路14號,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前廳,側屋,正廳構成四合院式建築。建築面積339平方米,樑架系五柱七檁,穿鬥式。
雲亭台門,位於崇仁鎮後塘路26號,清中後期建築。緊靠後門塘,臨塘而建,二層,木結構,建築面積315平方米。
文源台門,位於崇仁鎮旗杆路10號,清後期建築。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築面積523平方米,樑架系五柱七檁,穿鬥式,二層,兩側設防火牆,東側樓上有過街樓與鄰宅相通。
旗杆台門,位於崇仁鎮旗杆路16號,建於清中期。該台門坐北朝南,四合院,建築面積409平方米,二層樓房。
百鹿台門,位於崇仁鎮上街63號,清早期建築。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建築面積763平方米,二層樓房。
沈家台門,位於崇仁鎮蟹眼井18號,建於清後期。坐北朝南,有前廳,側屋和正廳,構成四合院,建築面積637平方米,樑架系四柱七檁,明間抬梁造,其餘穿鬥式,二層,兩側設防火牆。
鎮公所,位於崇仁鎮潭七公路3號,民國時期,佔地面積405平方米,建築面積518平方米。坐北朝南,偏東25度,屋分二進,分別東向開設大門。後院有側屋三間,前廳作辦公用房,正廳作公所正堂,後院作為生活用房。
民國法院,位於崇仁鎮竹行街50號,建於民國時期,佔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築面積636平方米,坐西朝東,三合院。通道面闊一間,正廳面闊五間,側屋面闊三間,樑架均為穿鬥式。
郵遞代辦處,位於崇仁鎮師姑巷1號,二層樓房,建築面積97平方米。
第七消防局,位於崇仁鎮山海路3號,一間,二層樓房,建築面積40平方米。
老家廟,位於崇仁玉山公路1號,建於明代中期,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擴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老家廟分門廳、正廳、後廳三進,四周設圍牆,建築高大,進與進之間開闊,佔地面積946平方米。
偉鎮廟,位於崇仁廳前路1號,佔地面積262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基本保持明代建築風格。該廟建築佈局獨特,共三座大殿,並列兩殿,稱大廟、小廟,大殿朝東,無山門、側屋、廂房,南設大門。殿前設戲台,台臨菱塘。
大祠堂,位於崇仁鎮北七八村,建於清嘉慶十八年(1814年),又稱敦睦堂。前後兩進,左右廂房,大殿兩側設偏殿,山門兩旁設置偏屋,前設圍牆,佔地面積1210平方米。
指道碑,位於崇仁鎮橫街官路東頭水渠邊,邊上原有四柱橋。此碑用於為過路行人指道,故稱為指道碑。該碑長方形,高82釐米,寬40釐米。碑北面刻指道碑及四方通途;南面刻縣政府佈告。
黃氏碑亭,位於崇仁鎮東,嵊嶺公路邊,民國十年(1921年)建。方形、四柱、單檐、攢尖頂。原亭內立一石碑(已墟)。
蟹眼井,位於崇仁鎮沙塍路南端。井口立一石碑,上刻“咸豐六年七月,店業近鄰捐建”。井長4米,寬3.1米。四周卵石砌築,上施石欄板。相隔30米有同樣水井一口,中間隔西鎮廟,二井一廟形似蟹眼,故稱之為蟹眼井。
東旺井,位於崇仁鎮東,建於清早期。圓形,用卵石砌築,井口施石圈,直徑70釐米,圈欄高10釐米。旁邊置水槽3只,2只為圓形,直徑各77釐米,一隻方形,邊長67釐米。
上方井,位於崇仁鎮三市路西端,始建於三國時期。井長3.3米,寬1.6米,四周設欄杆,水位較低,向下設踏步15步,井邊石坎上嵌一石匾,上刻“赤烏二年”四字。
後門塘,位於崇仁鎮朝北台門北,建於宋代。呈方形,鵝卵石壘築,塘水從不幹枯。塘東西長12米,南北長13米。
菱塘,位於崇仁鎮偉鎮廟前,清代建築。方形,用鵝卵石壘坎,東西長13米,南北37米。 [4] 

崇仁村建築羣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村中裘姓佔絕大多數,是裘氏家族聚居地。裘氏家風以崇尚仁義為本,崇仁因此而得名。 [2] 
  • 相關人物
玉山公,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享年89歲。 [1] 

崇仁村建築羣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崇仁村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崇仁村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崇仁村建築羣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 [1] 
  • 交通信息
自駕:嵊州市客運中心—嵊州大道—城中路—環城西路—江濱西路—浦溪線—若花線—浦溪線—王崇線—崇仁古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