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門三道茶

鎖定
相傳,佛門“三道茶”茶訣,源於南北朝時期駐錫峨眉山洪椿坪的中印度高僧寶掌和尚“一日三啖”的食茶之法。茶之法。道、佛兩門在長期飲用實踐中,總結出了每天飲茶的最佳時間與涵養健康長壽的內在關聯關係,即“三道茶”茶訣。 佛門“三道茶”茶訣認為,寅卯、午未、戌亥為每天飲茶最佳時間。
中文名
佛門三道茶
實    質
食茶之法
相關教派
佛,道
主要內容
寅卯午未戌亥為飲茶最佳時間。

佛門三道茶三道茶具體內容

三道茶中的每一道都有各自的飲用時間,飲用方法和典故,詳細情況如下:

佛門三道茶頭道茶

第一道茶,為晨飲之茶,即寅卯時辰飲茶。這道茶需在“恭前飲用”。
古人把排解小便叫做“出恭”,排泄大便叫做“如廁”。峨眉山佛門“三道茶”茶訣中,把第一道茶的飲用時間規置在“恭前”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山中高僧們是這樣解釋的:天下蒼生皆以食為天,每日數餐五穀雜陳,穢物存肚腹,穢氣遊於肺腑,百毒浸於經脈,又加之在牀榻之上躺了一宿,身體內部已渾濁不堪。而幽生於密林中的“峨眉雪芽”珍稀茶葉,正是清除身體內部毒素的剋星。故在每天晨曦寅卯時辰,活水煮茶,恭前清飲三杯,能夠將雜陳於體內的毒素穢氣清洗出去,起到去穢氣下濁物的神奇茶療效果。
寅卯時辰飲第一道茶的具體方法是,凌晨寢起,用鮮開水泡“峨眉雪芽”,連飲三杯後,隔上兩炷香的時間(約為30分鐘)再上衞生間“出恭”或“如廁”。道理是讓三杯“峨眉雪芽”清茶經肺腑浸胃腸九曲貫通,滅殺體內毒素下濁物出體外。
文獻記載,民國初年,一劉姓居士長期隱居峨眉山 [1]  ,歲及百壽後,隨家人移居台灣。劉姓壽翁雖年逾百歲,然卻身體健朗,思維敏捷,常撰文介紹在峨眉山隱居的禪修生活及風土習俗,著有《峨眉養生》一書。20世紀四十年代,此翁無疾而終,享年129歲。彼時,大陸京、滬、南京及台港、南洋地區的華文報紙紛紛刊文悼之。劉姓壽翁在其所著的《峨眉養生》一書中,專門介紹了峨眉山佛門“寅卯清飲”茶訣及親身體驗:“山中盛產雪茗,又名‘雪芽’。此品膏澤山中道、佛兩門千餘年,皆納為修為課業。餘常微曦汲泉一壺,活水煮之,恭前服用,去穢氣,益心脾,培元固本。”

佛門三道茶第二道

佛門第二道茶,謂曰“午未飲茶”。按晝夜十二個時辰排列,“午未”即是每天上午11時至晌午13時之間。古時,峨眉山寺廟的僧眾每天素齋兩餐,第一餐為上午10時左右,第二餐為下午5時左右。
佛門推崇“午未”飲茶,即指的是在每天第一餐進齋後飲綠茶兩杯,能夠起到防治口腔系統疾病,具有排毒養顏、明目醒腦的茶療效果。
現代臨牀醫學已證明,綠茶,尤其是高山叢林綠茶,其茶多酚含量十分豐富,多酚中的黃胴黴、黃胴酸黴中的抗氧因子十分飽和,有明顯的消炎滅菌的作用。臨牀營養健康專家經常提醒人們要餐後漱口,人們在進餐後,食物的殘渣極容易存留在口腔牙縫之間,殘留在食物中的部分細菌、病毒可以在人進食後不足半分鐘內迅速繁殖衍生。所以在“午未”時辰午餐後即行飲兩杯綠茶,可以對口腔及喉管、胃腸中細菌病毒及炎症進行一次大滅殺。
餐後即行飲用綠茶,已經風靡歐美、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在日本,要求中小學生每天飲用5到7杯綠茶,已成為一項明文規定;在韓國,餐後飲用綠茶或用綠茶迅速沖洗口腔已成國民衞生健康習慣。

佛門三道茶三道茶

峨眉的這第三道茶,時辰定在“戌亥”,即每天夜晚9時左右。用茶最佳時分在就寢之前半小時進行。第三道茶為“濯洗”,即用濃淡相宜的綠茶清洗面部,重點是眼部。“濯洗”時間15分鐘左右。佛門認為,“戌亥”時辰用清茶濯洗面顏眼部,能夠起到排毒養顏的作用。現代醫學在臨牀研究的成果表明,綠茶具有消炎滅菌的作用。用綠茶茶水清洗面部,輕輕揉洗眼部,從臨牀保健的角度,的確能起到消炎滅菌的顯著茶療效果。

佛門三道茶意義

佛門“三道茶” ,是峨眉山茶文化中極具醫學科學意義的飲茶方式。峨眉山佛門“三道茶”茶訣重視的是飲茶者的飲用實踐,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茶道與品茶。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儀禮序中所謂的以茶怡情,以茶敍情的淺表層茶文化形態。峨眉山佛門“三道茶”茶訣,從科學飲茶,呵護生命質量的現實意義上,揭示了飲用高山叢林綠茶的養生之道。山中的大德高僧們還強調,峨眉山佛門“三道茶”,茶葉及用水都取於遠離凡塵的淨土佛地。故有詩讚嘆產於峨眉山的珍稀綠茶“峨眉雪芽”:千載峨眉儒釋道,萬古神水山藥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