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峒蠻

鎖定
峒蠻,又作蠻峒、洞蠻、蠻洞。峒(洞)乃唐代所設羈縻州的縣以下行政區劃。宋代對西南溪峒蠻泛稱。元代沿用峒蠻泛指湖廣、四川、廣西部分民族,而峒蠻中彭、田、向、覃、冉、王、揚等大姓部分與今土家族先民有淵源關係。峒蠻也用來專指今侗族之先民。
中文名
峒蠻
別    名
蠻峒、洞蠻、蠻洞
性    質
少數民族稱謂
朝    代
宋代
沿革
元至元十九年(1282),洞蠻向世雄兄弟及散毛(今湖北來鳳)諸洞少數民族舉兵反元。二十年,向氏降,以其為又巴諸洞安撫使。二十九年(1292),四川行省峒蠻首領向思聰等7人、提溪、省溪、錦州、銅仁等地峒蠻首領楊秀朝等6人先後入覲,貢方物。元貞二年(1296),以彭安國父子討田知州有功,賜金符,封子為蠻夷官。延祐七年(1320),酉陽土官冉世昌率大小石堤(今四川秀山)諸族入貢。以上之峒蠻(蠻峒)皆指今土家族先民。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6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