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峋嶁碑

鎖定
《峋嶁碑》(又名神禹碑),古篆體書,相傳為古夏禹時所刻,字體奇異古怪,字形如蝌蚪,又似蟲書,很難辨識,被稱為我國八大“天書”之一。
中文名
峋嶁碑
性    質
古篆體書
朝    代
古夏禹
地    位
我國八大“天書”之一
該堡佈局立意,處處仿照兩宋故都。城中府第、石坊、浮雕和石刻甚多,有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跡“墨池”、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所書的“松竹村”、祝枝山的“酒泉”等,尤為突出的是記載大禹治水功績的“峋嶁碑”,讓不少的遊客駐足流連,觀賞探究,它為古堡平添了一分蒼涼與神秘的色彩。
峋嶁碑 峋嶁碑
大禹,又稱夏禹、禹,傳説禹奉舜帝命,繼父鯀治水,經13年的艱苦努力,用疏導的方法制服洪水,劃定九州,立下大功。後取代舜帝,成為夏朝開國君王。在治水過程中,他曾登南嶽衡山,於此處殺白馬祭天,仰天長嘯,夢繡衣童子,授金簡玉文,禹按其文治水,於是刻石以銘志,表示治水的決心,該石刻就是後人所説衡山《禹碑》。原刻在湖南衡山雲密峯,又名峋嶁峯,峋嶁碑也因此得名。
由於禹碑豎立在巍峨山峯,地勢險峻,山道崎嶇,因而古時有不少人上山去尋找過這塊碑都沒找到。據記載,早在唐代德宗(公元780年——805年)時期,著名文學家韓愈、劉禹錫等就聽説過衡山有禹碑的事實了。由此可見,最遲在唐代德宗以前,禹碑就早已豎立在衡山上了。據説,韓愈曾遊覽衡山峋嶁峯,卻沒有親眼看到禹碑。他在《峋嶁峯》一詩中寫着:“千搜萬索竟何有?森森綠樹猿猶悲。”同時,劉夢得卻記述“祝融峯上有‘神禹銘’古石,琅升姿秘,文蛹虎形”,肯定此碑實有之,獨異好古者搜索不得。後來宋紫陽遊覽衡山,也不見此碑;另有一些人卻給此碑披上神奇的面紗,編造出種種荒誕無稽的神話,説此碑是“神物。常人難見,”直到南宋寧宗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有一個名叫何致的人遊覽衡山,在樵夫的指引下,攀藤附葛,深入茫茫密林叢莽之中,仔細探尋和搜查,終於找到了這塊禹碑。他剝開苔蘚、發現了碑上刻有77個字形怪異難辨的文字,他照原樣拓描下來,回到長沙,摹刻了一塊碑豎立於嶽麓山。從此,峋嶁峯的禹碑名揚四海,其拓本在成都、昆明、開封、西安碑林等地都有摹刻,漳浦趙家堡摹刻原石四片。現只存兩片,共38字。每片高1.8米,寬1.14米,厚0.18米,約刻於明代崇禎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