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岸坡崩塌觀測

鎖定
對水庫和河道的岸坡可能或已經發生崩塌的部位的觀測。 [1] 
中文名
岸坡崩塌觀測
外文名
Observation of bank avalanche

岸坡崩塌觀測觀測目的

進行岸坡崩塌觀測目的在於掌握岸坡崩塌的變化情況和規律,預測岸坡崩塌的發展,推斷可能帶來的影響, 分析岸坡崩塌的原因, 研究採取適宜的防護或處理措施。 [1] 

岸坡崩塌觀測岸坡崩塌類型

岸坡崩塌觀測主要有水庫岸坡崩塌觀測和河道岸坡崩塌觀測兩種。 水庫岸坡崩塌觀測也稱坍岸觀測或岸緣變形觀測。 水庫蓄水後, 岸坡常會因庫水浸入和風浪衝刷而產生崩塌。 崩塌土體侵佔庫容,影響水庫壽命和安全。開展水庫坍岸觀測, 為研究庫容變化提供資料。 坍岸觀測一般不單獨進行, 而是結合在包括水庫淤積和坍岸兩者在內的水庫大斷面觀測中。 觀測時通常是在岸坡崩塌部位先選定若干重點區和典型斷面。 重點區最好能代表不同的岸高和坡度、 不同的土質和不同的迎風方向, 以便能從多因素綜合影響中分離出不同因素的獨立影響。 對於坍岸能造成重大損失的地區, 應列為重點區。在重點區內選定幾個典型斷面。 典型斷面除應有足夠的代表性外, 並應儘量選擇在測量條件較好的位置。 最大的斷面應列為典型斷面。 在坍岸觀測中, 地形測量一般比斷面測量的次數少。 在水庫運用初期或水位變幅大、 岸坡崩塌發展劇烈時, 斷面測量每季度一次, 一般每年觀測一次。 當坡腳部分已形成穩定的淺灘, 且庫水位經常在淺灘範圍內變化時, 可3~5年觀測一次。 但遇風浪較大或降雨較多或庫水位驟然升降, 以致岸坡有顯著崩塌時, 應增加測次。 岸坡崩塌觀測範圍, 無論是地形測量或斷面測量, 岸上都應測到可能崩塌的最大範圍, 水下都應測到坍塌土體可能波及的最大範圍。 所有的永久基點(如水準點、三角點及斷面樁等),都應設在岸上可能崩塌的最大範圍之外。 進行坍岸觀測的同時應掌握庫水位、 水庫淤積、 風浪、 沿岸流, 地下水位及土壤的物理、 化學與力學特性等資料。 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 坍岸觀測還可採取攝影航測方法, 選擇適當固定攝影位置, 在塌岸處佈設若干標誌, 逐次拍攝照片, 對照分析。
岸坡崩塌是河道演變的現象之一。 開展河道岸坡崩塌觀測, 可為研究河道演變規律和防治措施提供資料。 河道岸坡崩塌情況, 一般能在河道橫斷面測量成果中得出反映, 所以常不單獨進行河道岸坡崩塌觀測。 觀測時通常先選定若干有代表性的重點地段和典型斷面, 並參照水庫岸坡崩塌觀測中所列條件進行選定。 一般發生嚴重岸坡崩塌的彎曲河段, 應列為重點地段; 主流貼岸、 迎流頂衝或環流強度大的崩塌處, 應列為典型斷面。 在開展河道岸坡崩塌觀測的同時, 應掌握岸坡前的水位、 流速、流態、含沙量、 風浪和流冰等資料。 觀測的測次, 依據具體情況而定。 對於岸坡崩塌顯著地段,每年觀測一次。一般3~5年觀測一次。 河道岸坡崩塌觀測也可採用攝影方法和實地測量方法。 但後者工作量較大, 不便大規模經常進行。 隨着遙感技術的發展, 已有一些國家用遙感觀測取代實地測量。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利用航空攝影方法獲取的資料來分析河道演變、變形,如長江、 黃河的某些河段已有多次航空攝影照片。 從這些照片中, 不僅能分析河道的形態變化、 岸坡崩塌變化, 並且能分析出岸坡的地質組成及古河道分佈等情況, 能提供許多難以從實地測量中獲取的有用資料。 80年代, 中國開始通過衞星照片來分析河道演變。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水利百科全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9
  • 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水利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利卷:農業出版社,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