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岫巖隕石坑

鎖定
岫巖隕石坑是中國首個被證實的隕石坑,位於遼東半島北部的遼寧省鞍山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羅圈溝裏村。勘察表明,此隕石坑形態呈碗狀,屬於簡單坑,直徑1800米,坑深約150米,坑區基岩為20億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變質岩地層。
中文名
岫巖隕石坑
地理位置
遼東半島北部
行政區屬
遼寧省鞍山岫巖滿族自治縣
地    位
中國首個被證實的隕石坑

岫巖隕石坑研究歷史

1982年開始的20年裏,陸續有科學家試圖通過航空遙感地質構造解析和實地觀察來解釋岫岩圈裏的奇異地貌,但結果並不確切,科學家們大膽推斷該坑為隕石坑。
1998年之後的三年,又有科學家通過地質填圖和人工重砂等樣品分析,再次推斷該坑與隕石撞擊有關。
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率領的研究團隊開始對中國隕石坑進行探索,歷時3年,成功證實了中國境內第一個地外天體撞擊構造——岫巖隕石坑。

岫巖隕石坑形成原因

岫巖隕石坑
岫巖隕石坑(5張)
隕石坑是小行星彗星高速撞擊行星及其衞星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環狀地質構造,對探索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古生物變遷、成巖成礦以及地球深部物質狀態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研究人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論證了岫巖隕石坑的撞擊起源。從揭示的科學信息上看,岫巖隕石坑帶給了人們遠比預料更為豐富的系列科學未知,值得被視為瑰寶加以挖掘。 [1] 

岫巖隕石坑主要構造

“大碗”造型第一次得到科學界重視,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遼寧省地質局第一區測大隊在本區開展地質調查,地質區測大隊認為這類構造“十分罕見”,他們將這一地質現象描述為漩渦狀構造。
經勘測,發現這個大坑區的岩石為20億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變質岩,坑緣和坑底多被浮土、殘坡積物和第四系湖相沉積物覆蓋,碗狀地貌蔚為壯觀,形態極具震撼力,但是什麼力量形成了這麼大的盆地?
直到2007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陳鳴博士率勘探隊來到了圈裏進行長期鑽探和調查,試圖系統論證這個“旋渦狀構造”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這才掀開了揭開“大碗”神秘身份的序幕。
而經過連續三年的調查研究,陳鳴博士的《岫巖隕石撞擊坑的證實》論文通過國際上最嚴苛的審核,得以在國際最權威的《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發表。通過對坑內物質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確定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在5萬年前。通過認證,標誌着岫巖隕石坑正式得到國際認可,同時也向全世界宣佈,中國有了第一個隕石坑。

岫巖隕石坑價值地位

岫巖隕石坑是中國唯一被國際科學界認可的地外天體撞擊構造,直徑1.8公里,形態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岫巖隕石坑的發現填補了中國領土上這類獨特地質構造形跡的空白。這項研究的進展,體現了中國在隕石坑和衝擊變質領域的進步,與國際上該科學領域研究水平差距的縮小。對該坑開展多學科交叉和深入系統的研究,將為中國隕石坑和衝擊變質提供知識積累和培養專門的科學人才。
岫巖隕石坑是中國極為珍貴的自然遺產,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科學普及和旅遊開發價值;不但要保護好隕石坑區域的環境,而且應該加強研究和開發利用的步伐。相信岫巖隕石撞擊坑宇宙奇觀的開發利用,可服務於全民科學普及教育,同時將給當地帶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