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岩漿庫

鎖定
岩漿庫是指在地殼的深處及上地幔中的某些地方,由於局部温度的升高,而形成囊狀的硅酸鹽岩漿熔體的地方。當地殼構造因素使岩漿庫周圍的壓力失去平衡時,岩漿就會向壓力小的方向(如裂隙脆弱地帶)運動,並侵入上升,有時能噴出地表 [1] 
地層温度進行持續的高精度觀測有助於瞭解地下深處岩漿庫的容量、深度和容量變化等信息。如果地表地層的温度持續升高,一般説明岩漿庫的容量在增加;如果地表地層的温度偏高的區域的面積不斷增大,儘管温度可能是穩定的,也説明岩漿庫的容量是增加的。
中文名
岩漿庫
外文名
Magma chamber
別    名
岩漿房
定    義
是指地殼中儲集岩漿的場所
影    響
其運動會影響地面的塌陷和隆起
研究意義
有助於研究火山地震發生的機制

岩漿庫概念

岩漿庫又稱岩漿房,是指地殼中儲集岩漿的場所。如果在有岩漿生成的區域內有較大的裂縫存在,則在地層錯動產生岩漿的同時也會產生連接岩漿與裂縫之間的通道,由於液態的岩漿與岩石層的摩擦阻力較小,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會向裂縫內流動而形成岩漿庫。 [2] 

岩漿庫形成方式

岩漿庫有兩種形成方式,分別是:①地幔物質由於壓力下降而熔融的過程中岩漿的體積膨脹,這會產生額外的壓力,這種膨脹壓力推動岩漿沿裂縫上行湧進淺層的裂縫中而形成岩漿庫;②更深處的裂縫由於構造運動而趨於閉合,構造運動使裂縫周圍的圍巖強力擠壓岩漿,使這些岩漿沿裂縫急速上行而湧進淺層的裂縫中形成岩漿庫。 [3] 

岩漿庫特徵

岩漿房有深部岩漿房和高位岩漿房。後者指岩石圈淺層部位蓄積岩漿的地方,其規模直徑達幾千米或幾十千米,大小不一。火山物質即來源於此。
岩漿庫一般位於較淺的部位,如夏威夷地區,其深度只有3~5公里。其上連結火山通道,供給火山噴發的物質,其下情況不明,一般認為上地幔是這些岩漿的來源。在火山臨近噴發前,岩漿庫中的岩漿已在向地面運移,會引起地球物理場的變化。如果這裏的岩漿逐漸冷卻凝結,此處的火山就不再活動,地下的岩漿庫就變為多種形態的侵入體 [4] 
來自地幔的基性岩漿侵入到地殼一定深度形成基性岩漿房,並向地殼岩石傳導熱能,引起地殼岩石的部分重熔,產生上層酸性岩漿庫。在酸性岩漿庫形成過程中,不僅獲得下部基性岩漿庫的熱能,還有可能吸收了部分成礦物質,增強了酸性岩漿成礦的潛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陸裂谷、地台活化區、大陸邊緣伸展構造帶對形成矽卡巖礦牀更加有利。 [5] 
從物質守恆的原理出發,向岩漿庫提供岩漿的區域的地層不斷有物質流出,必然導致地層的下陷,而隆起是由於岩漿庫體積的增大而引起的周圍岩石體的膨脹變形。容積較大的岩漿庫既是岩漿的儲備庫也是熱量積聚庫,隨着岩漿的聚集過程的進行,額外的熱量持續不斷地被帶入岩漿庫中,產生岩漿的廣大區域內的岩石温度的改變較小,而岩漿庫內隨着岩漿量的增加而對周圍温度的影響越來越大。從理論上講,人們可以對地球表面温度偏高的區域進行精密觀測,藉助於合適的數學模型來估計地下深處的岩漿庫的大小和深度。 [2] 

岩漿庫火山噴發與岩漿庫的關係

地層温度異常高的區域不一定必然有火山噴發,因為火山噴發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有巨大的岩漿庫;二是有對岩漿庫強烈的擠壓作用;三是有岩漿庫通往地表的通道(地殼的薄弱區域)。如果沒有岩漿庫通往地表的通道,那麼儘管有巨大的岩漿庫,儘管有岩石變形達到一定的極限後發生斷裂而產生強大的對岩漿庫的擠壓力,火山噴發也不會發生。在較長的時間內(比如5000a)岩漿會由於熱擴散而逐漸冷卻,形成巨大的侵入岩體。 [6] 
參考資料
  • 1.    孔慶友主編.地礦知識大系 上冊(Encyclopedia of geology and mineral knowledge):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3
  • 2.    王雪峯著.地震形成機理及預測方法探索: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150
  • 3.    王雪峯著.地震形成機理及預測方法探索: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106
  • 4.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編輯.地質大辭典(一)普通地質 構造地質分冊 上冊:地質出版社,2005:171-172
  • 5.    趙永鑫編著.矽卡巖型礦牀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5:150
  • 6.    王雪峯著.地震形成機理及預測方法探索: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