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岩溶地基

鎖定
岩溶地基有裸露型和覆蓋型兩種。
岩溶發育地區進行工程建設,由於岩溶發育往往使地面上石芽、溶溝叢生,參差不平整;地下溶洞又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岩溶水動力條件的變化,又會使其上部覆蓋土層產生沉陷,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工程的穩定性。因工程類型不同所產生的工程地質問題也不同。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中經常遇到的岩溶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是地基塌陷、不均勻下沉;地下工程中則可能是洞室圍巖穩定及湧水;道橋工程建設中會因岩溶而導致路基沉陷等。 [1] 
中文名
岩溶地基
外文名
Karst Ground
類    型
裸露型,覆蓋型

目錄

岩溶地基裸露型

1.裸露型岩溶地基
裸露型岩溶地基是指岩溶巖體直接出露於地表或其上僅有很薄的願蓋層的地基。又可分為溶洞地基和石芽地基兩種。
①溶洞地基地基中若存在淺層溶洞時,當溶洞的規模大、埋深淺、溶洞頂板承受不了建築物的荷載時,就會使溶洞頂板坍塌、地基失穩。必須評價溶洞頂板的穩定性,查清溶洞的規模、埋深及充填情況。一般認為,對於普通建築物地基,若地下可溶岩石堅讀、完整,裂隙較少,則溶洞頂板厚度大於溶洞最大寬度的1.5倍時,該頂板不致塌陷:若岩石破碎、裂隙較多,則溶洞頂板厚度應大於溶洞最大寬度的3倍時,才是安全的。對於地質條件複雜或重要建築物的安全頂板厚度,則需進行專門的地質分析和力學驗算才能確定。
②石芽地基在縱橫交錯的溶溝之間多殘留有錐狀或尖核狀的石芽,致使石灰岩基面高低不平,石芽間的溶溝常被土充填,易引起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因樁柱支撐不牢靠而導致上部結構破壞(圖8-22),因此,在石芽地基上修建建築物時,必須查清基岩的埋深、起伏情況、覆蓋土層的壓縮性及石芽的強度。

岩溶地基覆蓋型

覆蓋型岩溶地基是指在岩溶平原、窪地、谷地中覆蓋着較厚的第四紀鬆散堆積層,在上覆土層中常常發育空洞,一般叫土洞(圖8-23)。當土洞頂板在建築物荷載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產生下陷或塌落時,會危及建築物的安全。該類型地基常會遇到不均勻沉陷和地面塌陷問題。如廣西玉林火電廠的主要設備基礎傾斜,水池漏水,倉庫開裂,辦公樓不均勻沉陷,就是由於從豎井式溶洞中抽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當地下水位降深10m時,附近地面多處塌陷,次年3月,塌陷增至130多處,面積0.13km*,因此,凡是岩溶地區有第四紀土層分佈的地段,都要注意土洞發育的可能性,應查明土洞的成因、形成條件、土洞的位置、埋深、大小,以及與土洞發育有關的溶洞、溶溝的分佈。 [1] 
參考資料
  • 1.    宿文姬.工程地質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