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岩土工程

(一種新的技術體制)

鎖定
岩土工程是歐美國家於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巖體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中文名
岩土工程
外文名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研究方向
邊坡、基坑、隧道等地下工程
行業特徵
需求量大
定    義
關於岩石和土的地下各類建設工程
學    科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

岩土工程勘察圖 岩土工程勘察圖
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類工程統稱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稱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發展現狀

岩土設計軟件的開發與發展 岩土設計軟件的開發與發展
隨着多種所有制工程施工企業的發展及跨區域經營障礙被打破,岩土工程市場已處於完全競爭狀態。岩土工程項目承接主要通過公開招投標活動實現,行業內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集中度偏低。
我國岩土工程行業具有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據《2013-2017年中國岩土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我國僅從事強夯業務的企業就超過300家,岩土工程行業的集中度較低,導致優勢企業無法形成規模優勢。這與發達國家該行業高度集中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對比。
岩土工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要解決行業分散、集中度過低的問題,提高整體競爭力進而提高盈利能力,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抓住時代機遇,適應時機,以更優的業務模式、調整行業業務結構類型,實現行業的飛速發展。
數據顯示,未來岩土工程行業的幾大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民生工程的機遇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着重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會加大民生領域的投資,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五大着力點之一,民生工程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高度。
民生工程投入最多的領域包括: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和衞生等民生工程、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以及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四萬億等。2011年中央財政在民生工程計劃支出達到10510億,比2010年增長18.1%。各地政府在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岩土工程企業應順勢而為,抓住民生工程這一重大機遇,加強在相關領域的投入和開拓,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經濟結構調整中得新機
調整經濟結構,同樣是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的核心內容,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推動產業升級,加快西部和內陸區域的發展,提高能效,減少污染,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岩土工程行業來説意味着服務對象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岩土工程行業的服務內容和形式,以及行業格局。因此,需要岩土工程企業緊密關注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研究新領域,發展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轉變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的重要任務,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徑。對於工程建設領域而言,簡單追求量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岩土工程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將發生深刻轉變,必將從“外延式”發展轉變成“內生式”的發展模式,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動力和競爭實力,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
綠色市場拓展廣闊
近年來國家突出強調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環保、再生能源、新材料、循環利用、垃圾處理等方面的新型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也將節能和降低碳排放作為重要的政策導向。在工程建設領域,低碳節能方面的標準和要求也在不斷加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加速。這對於岩土工程行業而言,即是新的挑戰,也昭示着新的市場空間。
國際格局變動下的市場增長
雖然近年來國際政治和經濟局勢都出現了一些動盪,但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國際經濟的重心也日益從大西洋兩岸向太平洋兩岸轉移。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亞非拉國家,正是歷來我國工程建設以及岩土工程行業“走出去”的重要市場區域。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亞非拉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將會更加促進我國岩土工程行業走出國門,推動我國岩土工程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1] 

岩土工程學科專業

岩土工程簡介

岩土工程專業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運用工程地質學、土力學、岩石力學解決各類工程中關於岩石、土的工程技術問題的科學。按照工程建設階段劃分,工作內容可以分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設計、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監測、岩土工程檢測。
隨着我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各種建築工程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座座水庫波光粼粼,棟棟高樓鱗次櫛比。在各種土建工程中,岩土工程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是以土力學、巖體力學及工程地質學為理論基礎,運用各種勘探測試技術對岩土體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進行的系統性工作。這一學科在國外某些國家和地區被稱為“大地工程”、“土力工程”或“土質工程”。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資料統計,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設計、試驗、施工和監測,涉及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在房屋、市政、能源、水利、道路、航運、礦山、國防等各種建設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間與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間為主體,研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各種環境岩土工程問題,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類地下結構的設計、計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如淺埋暗挖、盾構法、凍結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優化措施等等。
②邊坡與基坑工程:重點研究基坑開挖(包括基坑降水)對鄰近既有建築和環境的影響,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基坑支護結構的優化設計和可靠度分析技術,邊坡穩定分析理論以及新型支護技術的開發應用等。
③地基與基礎工程:重點開展地基模型及其計算方法、參數研究,地基處理新技術、新方法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建築基礎(如柱下條形基礎、十字交叉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及樁基礎等)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等。 [2] 

岩土工程發展前景

展望岩土工程的發展,筆者認為需要綜合考慮岩土工程學科特點、工程建設對岩土工程發展的要求,以及相關學科發展對岩土工程的影響。
岩土工程研究的對象是巖體和土體。巖體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個地質歷史過程中,經受了各種複雜的地質作用,因而有着複雜的結構和地應力場環境。而不同地區的不同類型的巖體,由於經歷的地質作用過程不同,其工程性質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別。岩石出露地表後,經過風化作用而形成土,它們或留存在原地,或經過風、水及冰川的剝蝕和搬運作用在異地沉積形成土層。在各地質時期各地區的風化環境、搬運和沉積的動力學條件均存在差異性,因此土體不僅工程性質複雜而且其性質的區域性和個性很強。
岩石和土的強度特性、變形特性和滲透特性都是通過試驗測定。在室內試驗中,原狀試樣的代表性、取樣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擾動以及初始應力的釋放,試驗邊界條件與地基中實際情況不同等客觀原因所帶來的誤差,使室內試驗結果與地基中岩土實際性狀發生差異。在原位試驗中,現場測點的代表性、埋設測試元件時對岩土體的擾動,以及測試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帶來的誤差也難以估計。
岩土材料及其試驗的上述特性決定了岩土工程學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門應用科學,在岩土工程分析時不僅需要運用綜合理論知識、室內外測成果、還需要應用工程師的經驗,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在展望岩土工程發展時不能不重視岩土工程學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問題分析方法的特點。
土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岩土工程問題促進了岩土工程學科的發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設中最早遇到的是土體穩定問題。土力學理論上的最早貢獻是1773年庫倫建立了庫倫定律。隨後發展了Rankine(1857)理論和Fellenius(1926)圓弧滑動分析理論。為了分析軟粘土地基在荷載作用下沉降隨時間發展的過程,Terzaghi(1925)發展了一維固結理論。回顧我國近50年以來岩土工程的發展,它是緊緊圍繞我國土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岩土工程問題而發展的。在改革開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鐵道和礦井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改革開放後,隨着高層建築、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高速公路的發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較多的集中在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體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綜合居往環境成為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的特點。人口的增長加速了城市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大城市在數量和規模上的急劇發展。人們將不斷拓展新的生存空間,開發地下空間,向海洋拓寬,修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等。展望岩土工程的發展,不能離開對我國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發展趨勢的分析。
一個學科的發展還受科技水平及相關學科發展的影響。二次大戰後,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發展很快。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分析能力和測試能力的提高,使岩土工程計算機分析能力和室內外測試技術得到提高和進步。科學技術進步還促使岩土工程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產生。如近年來土工合成材料的迅速發展被稱為岩土工程的一次革命。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特點是學科間相互滲透,產生學科交叉並不斷出現新的學科,這種發展態勢也影響岩土工程的發展。
岩土工程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將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工程地質學、巖體力學三者逐漸結合為一體並應用於土木工程實際而形成的新學科。岩土工程的發展將圍繞現代土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岩土工程問題並將融入其他學科取得的新成果。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設中岩石與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問題是巖體或土體的穩定、變形和滲流問題。筆者認為下述12個方面是應給予重視的研究領域,從中可展望21世紀岩土工程的發展。 [1] 

岩土工程區域土性

經典土力學是建立在無結構強度理想的粘性土和無粘性土基礎上的。但由於形成條件、形成年代、組成成分、應力歷史不同,土的工程性質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周鏡在黃文熙講座中詳細分析了我國長江中下游兩岸廣泛分佈的、礦物成分以雲母和其它深色重礦物的風化碎片為主的片狀砂的工程特性,比較了與福建石英質砂在變形特性、動靜強度特性、抗液化性能方面的差異,指出片狀砂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質。然而人們以往對砂的工程性質的瞭解,主要根據對石英質砂的大量室內外試驗結果。周鏡院士指出:“眾所周知,目前我國評價飽和砂液化勢的原位測試方法,即標準貫入法和靜力觸探法,主要是依據石英質砂地層中的經驗,特別是唐山地震中的經驗。有的規程中用飽和砂的相對密度來評價它的液化勢。顯然這些準則都不宜簡單地用於長江中下游的片狀砂地層”。我國長江中下游兩岸廣泛分佈的片狀砂地層具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質,與標準石英砂的差異説明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這一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國內外岩土工程師們發現許多地區的飽和粘土的工程性質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如倫敦粘土、波士頓藍粘土、曼谷粘土、Oslo粘土、Lela粘土、上海粘土、湛江粘土等。這些粘土雖有共性,但其個性對工程建設影響更為重要。
我國地域遼闊、岩土類別多、分佈廣。以土為例,軟粘土、黃土、膨脹土、鹽漬土、紅粘土、有機質土等都有較大範圍的分佈。如我國軟粘土廣泛分佈在天津、連雲港、上海、杭州、寧波、温州、福州、湛江、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昆明等地。人們已經發現上海粘土、湛江粘土和昆明粘土的工程性質存在較大差異。以往人們對岩土材料的共性、或者對某類土的共性比較重視,而對其個性深入系統的研究較少。對各類各地區域性土的工程性質,開展深入系統研究是岩土工程發展的方向。探明各地區域性土的分佈也有許多工作要做。岩土工程師們應該明確只有掌握了所在地區土的工程特性才能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3] 

岩土工程模型研究

本構模型研究
在經典土力學中沉降計算將土體視為彈性體,採用布西奈斯克公式求解附加應力,而穩定分析則將土體視為剛塑性體,採用極限平衡法分析。採用比較符合實際土體的應力-應變-強度(有時還包括時間)關係的本構模型可以將變形計算和穩定分析結合起來。自Roscoe與他的學生(1958~1963)創建劍橋模型至今,各國學者已發展了數百個本構模型,但得到工程界普遍認可的極少,嚴格地説尚沒有。巖體的應力-應變關係則更為複雜。看來,企圖建立能反映各類岩土的、適用於各類岩土工程的理想本構模型是困難的,或者説是不可能的。因為實際工程土的應力-應變關係是很複雜的,具有非線性、彈性、塑性、粘性、剪脹性、各向異性等等,同時,應力路徑、強度發揮度、以及岩土的狀態、組成、結構、温度等均對其有影響。
開展岩土的本構模型研究可以從兩個方向努力:一是努力建立用於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實用模型;一是為了建立能進一步反映某些岩土體應力應變特性的理論模型。理論模型包括各類彈性模型、彈塑性模型、粘彈性模型、粘彈塑性模型、內時模型和損傷模型,以及結構性模型等。它們應能較好反映岩土的某種或幾種變形特性,是建立工程實用模型的基礎。工程實用模型應是為某地區岩土、某類岩土工程問題建立的本構模型,它應能反映這種情況下岩土體的主要性狀。用它進行工程計算分析,可以獲得工程建設所需精度的滿意的分析結果。例如建立適用於基坑工程分析的上海粘土實用本構模型、適用於沉降分析的上海粘土實用本構模型,等等。筆者認為研究建立多種工程實用模型可能是本構模型研究的方向。
在以往本構模型研究中不少學者只重視本構方程的建立,而不重視模型參數測定和選用研究,也不重視本構模型的驗證工作。在以後的研究中特別要重視模型參數測定和選用,重視本構模型驗證以及推廣應用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為工程建設服務。 [1] 

岩土工程相互作用

不同介質間相互作用
李廣信(1998)認為岩土工程不同介質間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分析研究可以分為三個層次:①岩土材料微觀層次的相互作用;②土與複合土或土與加筋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③地基與建(構)築物之間相互作用。
土體由固、液、氣三相組成。其中固相是以顆粒形式的散體狀態存在。固、液、氣三相間相互作用對土的工程性質有很大的影響。土體應力應變關係的複雜性從根本上講都與土顆粒相互作用有關。從顆粒間的微觀作用入手研究土的本構關係是非常有意義的。通過土中固、液、氣相相互作用研究還將促進非飽和土力學理論的發展,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各類非飽和土的工程性質。
與土體相比,巖體的結構有其特殊性。巖體是由不同規模、不同形態、不同成因、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的結構面圍限而成的結構體共同組成的綜合體,巖體在工程性質上具有不連續性。巖體工程性質還具有各向異性和非均一性。結合巖體斷裂力學和其它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進展,開展影響工程巖體穩定性的結構面幾何學效應和力學效應研究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建(構)築物對地基要求時,需要對天然地基進行處理形成人工地基。樁基礎、複合地基和均質人工地基是常遇到的三種人工地基形式。研究樁體與土體、複合地基中增強體與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了解樁基礎和複合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特性是非常有意義的。
地基與建(構)築物相互作用與共同分析已引起人們重視並取得一些成果,但將共同作用分析普遍應用於工程設計,其差距還很大。大部分的工程設計中,地基與建築物還是分開設計計算的。進一步開展地基與建(構)築物共同作用分析有助於對真實工程性狀的深入認識,提高工程設計水平。現代計算技術和計算機的發展為地基與建(構)築物共同作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目前迫切需要解決各類工程材料以及相互作用界面的實用本構模型,特別是界面間相互作用的合理模擬。 [1] 

岩土工程測試技術

岩土工程測試技術不僅在岩土工程建設實踐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理論分析、室內外測試和工程實踐是岩土工程分析三個重要的方面。岩土工程中的許多理論是建立在試驗基礎上的,如Terzaghi的有效應力原理是建立在壓縮試驗中孔隙水壓力的測試基礎上的,Darcy定律是建立在滲透試驗基礎上的,劍橋模型是建立在正常固結粘土和微超固結粘土壓縮試驗和等向三軸壓縮試驗基礎上的。測試技術也是保證岩土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和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
岩土工程測試技術一般分為室內試驗技術、原位試驗技術和現場監測技術等幾個方面。在原位測試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場、應力場測試,地下結構表面的土壓力測試,地基土的強度特性及變形特性測試等方面將會成為研究的重點,隨着總體測試技術的進步,這些傳統的難點將會取得突破性進展。虛擬測試技術將會在岩土工程測試技術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及時有效地利用其他學科科學技術的成果,將對推動岩土工程領域的測試技術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電子計算機技術、電子測量技術、光學測試技術、航測技術、電、磁場測試技術、聲波測試技術、遙感測試技術等方面的新的進展都有可能在岩土工程測試方面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可重複性方面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由於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測試模式的改進及測試儀器精度的改善,最終將導致岩土工程方面測試結果在可信度方面的大大改進。 [2] 

岩土工程問題分析

雖然岩土工程計算機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給出定性分析結果,但岩土工程計算機分析對工程師決策是非常有意義的。開展岩土工程問題計算機分析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問題計算機分析範圍和領域很廣,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分析領域還在不斷擴大。除前面已經談到的本構模型和不同介質間相互作用和共同分析外,還包括各種數值計算方法,土坡穩定分析,極限數值方法和概率數值方法,專家系統、AutoCAD技術和計算機仿真技術在岩土工程中應用,以及岩土工程反分析等方面。岩土工程計算機分析還包括動力分析,特別是抗震分析。岩土工程計算機數值分析方法除常用的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外,離散單元法(DEM)、拉格朗日元法(FLAC),不連續變形分析方法(DDA),流形元法(NMM)和半解析元法(SAEM)等也在岩土工程分析中得到應用。
根據原位測試和現場監測得到岩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反分析,根據反分析結果修政設計、指導施工。這種信息化施工方法被認為是合理的施工方法,是發展方向。 [2] 

岩土工程可靠度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我國已採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並通過分項係數表達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地基基礎設計與上部結構設計在這一點尚未統一。應用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是方向。由於岩土工程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應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在技術上還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目前要根據岩土工程特點積極開展岩土工程問題可靠度分析理論研究,使上部結構和地基基礎設計方法儘早統一起來。 [2] 

岩土工程環境岩土工程研究

環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與環境科學密切結合的一門新學科。它主要應用岩土工程的觀點、技術和方法為治理和保護環境服務。人類生產活動和工程活動造成許多環境公害,如採礦造成採空區坍塌,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區域性地面沉降,工業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它廢棄物,特別有毒有害廢棄物污染環境,施工擾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等。另外,地震、洪水、風沙、泥石流、滑坡、地裂縫、隱伏岩溶引起地面塌陷等災害對環境造成破壞。上述環境問題的治理和預防給岩土工程師們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隨着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進程加快,環境岩土工程研究將更加重要。應從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重視環境岩土工程研究。 [2] 

岩土工程設計理論

按沉降控制設計理論
建(構)築物地基一般要同時滿足承載力的要求和小於某一變形沉降量(包括小於某一沉降差)的要求。有時承載力滿足要求後,其變形和沉降是否滿足要求基本上可以不驗算。這裏有二種情況:一種是承載力滿足後,沉降肯定很小,可以不進行驗算,例如端承樁樁基礎;另一種是對變形沒有嚴格要求,例如一般路堤地基和砂石料等鬆散原料堆場地基等。也有沉降量滿足要求後,承載力肯定滿足要求而可以不進行驗算。在這種情況下可只按沉降量控制設計。
在深厚軟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築物,沉降量和差異沉降量控制是問題的關鍵。軟土地基地區建築地基工程事故大部分是由沉降量或沉降差過大造成的,特別是不均勻沉降對建築物的危害最大。深厚軟粘土地基建築物的沉降量與工程投資密切相關。減小沉降量需要增加投資,因此,合理控制沉降量非常重要。按沉降控制設計既可保證建築物安全又可節省工程投資。
按沉降控制設計不是可以不管地基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滿足承載力要求。按沉降控制設計理論本身也包含對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進行驗算。 [2] 

岩土工程地基性狀

在週期荷載或動力荷載作用下,岩土材料的強度和變形特性,與在靜荷載作用下的有許多特殊的性狀。動荷載類型不同,土體的強度和變形性狀也不相同。在不同類型動荷載作用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要考慮加荷速率和加荷次數等的影響。近二三十年來,土的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剪切變形特性和土的動力性質(包括變形特性和動強度)的研究已得到廣泛開展。隨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海洋工程的發展,需要了解週期荷載以及動力荷載作用下地基土體的性狀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與一般動力機器基礎的動荷載有所不同,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海洋工程中其外部動荷載是運動的,同時自身又產生振動,地基土體的受力狀況將更復雜,土體的強度、變形特性以及土體的蠕變特性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交通荷載的週期較長,交通荷載自身振動頻率也低,荷載產生的振動波的波長較長,波傳播較遠,影響範圍較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海洋工程中的地基動力響應計算較為複雜,研究交通荷載作用下地基動力響應計算方法,從而可進一步研究交通荷載引起的荷載自身振動和周圍環境的振動,對實際工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 

岩土工程勘察規範

岩土工程中的勘察規範
岩土工程建設首先必須按照既定的勘察規範進行工程設計,然後查明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並作出正確的勘察報告,之後才能進行有條不紊的施工。
①先勘察、後設計、再施工。這既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也是工程建設必須遵守的程序,更是國家一再強調的基本政策。但多年來,一些工程不進行岩土工程勘察就設計施工,造成工程安全事故或安全隱患。例如:轟動全國的2000年5月1日重慶武隆縣的邊坡垮塌事件,致使一幢建築面積為4061平方米的9層樓房被摧毀掩埋,造成79人死亡,4人受傷。經調查認定,這起地質災害事故的發生,既有地質原因,也有諸多的人為因素,其中之一是業主及施工組織者在沒有任何勘察、設計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坡地的切坡施工,造成嚴重的工程事故。為此,明確規定,各項工程建設在設計施工之前,必須按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土工程勘察。
②勘察主要是為設計服務的,我國的工程設計程序,對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工程設計一般分選址階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所以對應於設計各階段的要求,需進行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初步勘察和詳細勘察。工程條件、地質條件簡單的工程可直接進行詳細勘察。詳細勘察是按單體建築或建築羣進行勘察,提供詳細的地質資料,對建築地基作岩土工程評價,提出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不良地質作用防治等方面的建議,滿足施工圖設計要求。
③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推行岩土工程體制,勘察工作不但需要反映場地的地質條件,而且要結合工程設計、施工條件以及地基處理要求進行岩土工程評價,提出解決岩土工程的建議,避免勘察和設計之間在瞭解自然、認識自然和改造利用自然方面的脱節。
④很多地區地質條件複雜,容易產生危害工程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地質災害,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岩土工程中的勘察規範進行勘察分析,並要對其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和預防。 [2] 

岩土工程問題研究

特殊岩土工程問題研究
展望岩土工程的發展,還要重視特殊岩土工程問題的研究,如:庫區水位上升引起周圍山體邊坡穩定問題;越江越海地下隧道中岩土工程問題;超高層建築的超深基礎工程問題;特大橋、跨海大橋超深基礎工程問題;大規模地表和地下工程開挖引起岩土體卸荷變形破壞問題;等等。
岩土工程是一門應用科學,是為工程建設服務的。工程建設中提出的問題就是岩土工程應該研究的課題。岩土工程學科發展方向與土木工程建設發展態勢密切相關。世界土木工程建設的熱點移向東亞、移向中國。中國地域遼闊,工程地質複雜。中國土木工程建設的規模、持續發展的時間、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術問題,都是其它國家不能相比的。這給我國岩土工程研究躋身世界一流並逐步處於領先地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展望21世紀岩土工程的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讓我們共同努力將中國岩土工程推向一個新水平。 [2] 

岩土工程就業情況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就業方向

隨着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大,以北京為例,不斷擴大覆蓋面積的地鐵線路,不斷拆了又蓋的住宅小區等等都是城市化發展的最直觀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岩土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就尤為重要。岩土工程主要研究的是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這正是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其就業領域很廣,如房屋建築基礎、橋樑及其他大型構築物基礎、岩土邊坡工程、路基工程、山地災害防治工程等。
不過由於岩土工程專業比較偏向於研究,在真正的工程建設中還是有較大的區別,所以如果岩土工程專業讀到博士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岩土工程碩士畢業生就業有以下幾個方向:
1、可到建築、市政、鐵路、公路、水電、國防等行業中從事岩土工程領域的設計、施工、工程技術管理或工程監理等方面的工作。
2、可到相應的高等院校或研究單位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就業前景

1、改革開放前後對岩土工程工作者的需求
在改革開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鐵道和礦井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改革開放後,隨着高層建築、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高速公路的發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較多的集中在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體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綜合居往環境成為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的特點。人口的增長加速了城市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大城市在數量和規模上的急劇發展。人們將不斷拓展新的生存空間,開發地下空間,向海洋拓寬,修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等。展望岩土工程的發展,可謂是一棵常青樹。
2、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就業前景
岩土工程是一門應用科學,是為工程建設服務的。工程建設中提出的問題就是岩土工程應該研究的課題。岩土工程學科發展方向與土木工程建設發展態勢密切相關。世界土木工程建設的熱點移向東亞、移向中國。中國地域遼闊,工程地質複雜。中國土木工程建設的規模、持續發展的時間、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術問題,都是其它國家不能相比的。這給我國岩土工程研究躋身世界一流並逐步處於領先地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展望21世紀岩土工程的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
3、從現實角度來看就業現狀
對於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説, 就業不是個難題,就看你持有怎樣的態度。有人説岩土是偏於研究型的,其實幹施工只要是大土木都行,觸類旁通,但如果立志於做出成果,還得繼續深造。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推薦院校

中科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清華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 [2] 
參考資料
  • 1.    張貴金,徐衞亞. 岩土工程風險分析及應用綜述[J]. 岩土力學,2005,(09):1508-1516.
  • 2.    張芳,鄭山霖,張秀蓮,陳楊,張凌志. 岩土工程信息技術及其工程應用[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05):1336-1343.
  • 3.    劉漢龍. 岩土工程技術創新方法與實踐[J]. 岩土工程學報,2013,(0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