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岔河口遺址

鎖定
岔河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台地上,東、南、西三面瀕臨河流。 [10] 
1997~1998年進行發掘。遺址主體處於台地頂端,見有半地穴式房址、坑穴和陶窯等遺蹟,為一圜狀壕溝圍繞,面積近6萬平方米。岔河口遺址是內蒙古史前考古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涵蓋了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整個仰韶文化時期不同階段的主要考古學文化遺存。 [3] 
2019年10月7日,岔河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岔河口遺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6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015-1-015

岔河口遺址歷史沿革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1998年春夏之際,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對岔河口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當時內蒙古中南部地區規模最大、文化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3] 

岔河口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岔河口遺址主體處於台地頂端,見有半地穴式房址、坑穴和陶窯等遺蹟,為一圜狀壕溝圍繞,面積近6萬平方米。壕之東北、東南和南面設出入口,南口兩側的壕底均挖成類似魚骨狀的凸體。 [3] 
岔河口遺址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距今6500~6000年的後岡一期和半坡時期,生活在晉北的後岡人沿渾河西進與生活在陝中的半坡人沿黃河北上,在此交會成了新的酋邦。第二階段為距今6000~5000年的廟底溝人,沿黃河北上從陝西中部進人岔河口他們戰勝了後岡和半坡人,建立了更繁盛的芮邦在這裏生活了1000年之久,創造了巨型雕塑。第三階段為距今5000~4500年廟底溝人逐漸成為當地土著文化的代表,隨着氣候變冷和幹早,黃河與渾河水位降低,岔河口文化逐漸衰落,最終被拋棄,人們從高嶺上遷移,進入草原,最後發展為遊牧部落。 [2]  [4] 
環壕
岔河口遺址外圍是規整的圓形環壕,內部分佈有仰韶文化不同階段的成排房址,年代距今約6000~4500年,在環壕的東、東北、東南發現門址3處,還有灰坑、墓葬及大量陶器。岔河口遺址的發現,反映了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內蒙古中南部黃河兩岸地區已經出現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出現許多酋邦和部落,其中心統治區就是岔河口這處聚落。 [3]  [6] 
房屋遺址
考古學家在岔河口遺址中,發掘出數百座半地穴式房屋遺址,房屋排列具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在海拔1060米的制高點上,是一座130平方米的大房子,其下為30~40平方米的中形房子,最下邊的是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這説明當時原始社會內部,已經出現了等級分化和貧富不均的現象。 [7]  [10] 

岔河口遺址文物遺存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魚龍形雕塑
考古學家們岔河口遺址在一處深4米、寬8米、直徑為245米的巨型溝遺址中,發現兩條頭尾相對、用黃突夯築的魚龍形雕塑。它們伏盤在數百米長的人工開挖的壕溝內,軀幹、眉眼、肢體和須翅被塑造得十分生動。在其眼部是一個圓而深的土洞,其內埋葬着一具人殉的骨骼,呈跪姿、雙手被束縛在後背,其身份應為部落間戰爭的戰俘。 [7]  [5]  [8]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陶瓷
從出土的陶瓷能夠看出,彩陶色彩有所增加,繪畫紋飾也豐富了許多,出現了變形魚紋、花遍紋、勾連紋及一些動物形象。 [5]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有泥質紅陶、灰陶、褐陶、夾砂灰陶和褐陶五個陶系,其中以泥質紅陶最多。泥質陶多為容器,如缽、盆、盤、罐和等。夾砂陶除做容器外,有的兼做炊器。彩陶數量不多。許多器物是素面或磨光的。
生產工具
生產工具除一件兩側帶缺口長方形陶刀和一件穿孔長方形陶刀及敲器外,均為磨石器。主要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鏟、石刀、石磨棒、敲砸器、石環等 [9] 

岔河口遺址文物價值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就像是內蒙古史前考古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幾乎涵蓋了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整個仰韶文化時期不同階段的主要考古學文化遺存。 [3] 

岔河口遺址歷史文化

仰韶文化
岔河口遺址航拍圖 岔河口遺址航拍圖
內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早屬於仰韶文化的組成部分。仰韶文化以黃河中游地區為核心,年代跨度在距今7000~5000年之間,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分佈地域最廣、史前影響最深遠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農業居民在距今6800年左右,開始大規模地向北方地區遷徙墾殖,來到了岱海盆地、南流黃河兩岸地區。到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尤其是距今5300年前後,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這一時期內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區仰韶文化遺址的分佈範圍和數量都達到了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頂峯。
正是內蒙古兩代考古人近一個世紀的探索,讓一個鮮活的仰韶時代的樣貌,逐漸清晰地出現在人們面前。走過百年發現之路,仰韶文化仍是考古學中輝煌的名字,在追尋它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認識和定義過去,與先民的故事重逢。 [3] 

岔河口遺址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岔河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岔河口遺址旅遊信息

岔河口遺址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台地上。

岔河口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清水河縣人民政府大約用時24分鐘,路程18千米。
參考資料
  • 1.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10-16]
  • 2.    王魏.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209.
  • 3.    特稿 | 尋訪仰韶遺址(下)——岔河口:仰韶文化的輝煌驛站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3-03-01]
  • 4.    王家範.中國歷史通論[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30.
  • 5.    《內蒙古年鑑》編輯部.內蒙古年鑑[M]:方誌出版社,1998:50.
  • 6.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年鑑 1999[M]:黃河年鑑社,1999:390.
  • 7.    邢野,王慧琴.敕勒川藝苑薈萃[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9.
  • 8.    錢耀鵬.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M]:西北大學出版社,2001:231.
  • 9.    蓋山林,蓋志毅.文明消失的現代啓悟[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394.
  • 10.    王大方.草原訪古[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