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龍眼科

鎖定
山龍眼科(Proteaceae Juss.)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山龍眼目,有5亞科、80屬、1600餘種 [1]  。大多分佈於大洋洲和南非,少數產東亞和南美;中國有4屬(其中2屬為引種),24種、2變種,分佈於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各省區。此外,還有引入栽培的銀樺Grevillea robusta)和澳洲堅果2種;前者常栽培為行道樹,後者廣泛種植在廣西、雲南、廣東等省份。
中文名
山龍眼科
拉丁學名
Proteaceae Jus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山龍眼目
山龍眼科
拼    音
shān lóng yǎn kē

山龍眼科形態特徵

山龍眼科 山龍眼科
喬木灌木,稀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各式分裂;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排成總狀、穗狀或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有時生於莖上;苞片小,通常早落,有時大,也有花後增大變木質,組成球果狀(中國不產),小苞片1-2枚或無,微小;花被片4枚,花蕾時花被管細長,頂部球形、卵球形或橢圓狀,開花時分離或花被管一側開裂或下半部不裂;雄蕊4枚,着生花被片上,花絲短,花葯2室,縱裂,藥隔常突出;腺體或腺鱗通常4枚,與花被片互生,或連生為各式的花盤,稀無;心皮1枚,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基生胎座或頂生胎座,胚珠1-2顆或多顆,花柱細長,不分裂,頂部增粗,柱頭小,頂生或側生。蓇葖果、堅果、核果或蒴果。種子1-2顆或多顆,有的具翅,胚直,子葉肉質,胚根短,無胚乳。 [2] 

山龍眼科種屬分佈

約60屬,1300種;主產於大洋洲和非洲南部,亞洲和南美洲也有分佈。中國有4屬(其中2屬為引種),24種、2變種,分佈於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各省區。
模式屬:南非山龍眼屬 Protea R. Br. [2] 

山龍眼科用途

山龍眼科
山龍眼科(10張)
山龍眼科植物在中國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較常見,併產優質木材,如調羹樹適宜做傢俱,小果山龍眼網脈山龍眼等適宜作農具柄,此外,調羹樹、深綠山龍眼等的種子可食用;銀樺是城鎮綠化樹種。 [2] 
本科中有100種以上作為花卉成為國際貿易的商品。大洋洲堅果產大洋洲東北部,種子香甜,為世界著名堅果,中國昆明、西雙版納和廣州有栽培。銀樺原產大洋洲,常綠,樹幹筆直,樹形美觀,尤其在開花季節,萬綠叢中襯以橙黃色的花朵,為著名的風景樹和行道樹,中國廣東、廣西、雲南各城鎮均引種,為城市主要綠化樹種之一。豆腐果,分佈於中國雲南南部及西南部。其果實中含具生理活性的成分豆腐果苷(C13H16O7),此化合物具有鎮靜作用,主要用於治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徵及血管神經性頭痛等病症。

山龍眼科下級分類

銀樺屬 Grevillea R. Br.
山龍眼屬 Helicia Lour.
假山龍眼屬 Heliciopsis Sleum.
澳洲堅果屬 Macadamia F. Muell. [2] 

山龍眼科檢索表

山龍眼科物種
山龍眼科物種(11張)
1 葉輪生或近對生,不分裂,花兩性,堅果,種子球形或半球形(栽培) —— 澳洲堅果屬
1 葉互生 —— (2)
2 葉二次羽狀分裂,花兩性,蓇葖果,種子盤狀,邊緣具翅(栽培) —— 銀樺屬
2 葉不分裂或具多裂至羽狀分裂,堅果或核果,種子球形或半球形,無翅 —— (3)
3 葉不分裂,花兩性,堅果 —— 山龍眼屬
3 葉全緣或具多裂至羽狀分裂,花單性,雌雄異株,核果 —— 假山龍眼屬 [2] 

山龍眼科代表樹木

瑞麗山龍眼 Helicia shweliensis W. W. Smith
瑞麗山龍眼 瑞麗山龍眼
形態特徵:喬木或灌木,高4-10米,樹皮黑褐色;芽被鏽色柔毛,嫩葉的毛不久脱落,小枝僅在葉腋具宿存毛。葉革質或薄革質,倒卵狀長圓形、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6-10釐米,寬2.5-3.5釐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有時稍下延,全緣或上半部葉緣具疏細齒; 側脈5-8對,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2-5(-10)毫米。總狀花序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長8-12釐米,無毛;花梗常雙生,長3-4毫米;苞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10毫米,寬1.5-3毫米,有時位於花序軸下部苞片長達20毫米;小苞片披針形,長1-2毫米;花被管長10-14毫米,淡黃色;花葯長3毫米;腺體4枚;子房無毛。果球形,長約1.5釐米,頂端具細尖,果皮幹後革質,綠色。果序上常有2-3(-5)枚呈葉狀的苞片,長2.5-3釐米,寬約1釐米。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分佈:產於雲南西南部和中部。生於海拔(300-)1800-2800米山地密林或疏林中。模式標本採自瑞麗(龍川江河谷)。 [3] 
假山龍眼 Heliciopsis henryi (Diels) W. T. Wang
假山龍眼 假山龍眼
形態特徵:喬木,高5-15米;嫩芽被褐色絨毛,小枝和葉均無毛。葉薄革質,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5-24釐米,寬4-8釐米,頂端短鈍尖或圓鈍,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1.5釐米;分裂葉未見。花序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有時頂生於短側枝,雄花序長17-30釐米,被疏毛;雄花:花梗長6-8毫米;苞片披針形,長1.5-2毫米;小苞片線形,長約1毫米;花被管長8-12毫米,淡黃色;花葯長2.5-3毫米;腺體4枚;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頂部棒狀,無柱頭面。雌花序長15-20釐米;雌花:花梗長8-10毫米;花被管長約10毫米;腺體4枚;子房卵狀,花柱頂部稍扁平,柱頭面稍偏於一側。果橢圓狀,長3.5-4.5釐米,直徑2.5-3釐米,頂端鈍,基部圓鈍,外果皮革質,黃褐色,厚約1毫米,中果皮肉質,厚約2毫米,幹後殘留海綿狀纖維,緊附於內果皮,內果皮木質,厚1-2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至翌年5月。
分佈:產於雲南南部。生於海拔930-1500米山地或溝谷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思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