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邊村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下轄村)

鎖定
山邊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下轄村,位於鹽田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頭村、漁村、華僑新村、鹽田墟鎮大水坑、鹽田河兩條河流流經該村,附近有三洲塘水庫。始建於民國時期。黃姓和李姓先民最早遷至鹽田墟(即山邊村)附近,在這片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開荒墾地,一邊出海打漁附近的墟鎮集市中心商圈形成後,村民將生產的特色農產品挑到墟鎮集市販賣,並陸續在山邊定居,漸漸形成小村莊建村時,人們以墟鎮集市為中心,把靠近山邊的村莊稱之為山邊村。現村於20世紀60年代在原址重建。 [1] 
中文名
山邊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
地理位置
鹽田街道西北部

山邊村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東和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鹽田大隊;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鹽田公社;1983年,屬沙頭角管理區鹽田街道;1990年,屬歲湖區鹽田街道;1998年,屬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

山邊村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另有李、陳、鄭、何、雷等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145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55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10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75人。非户籍外來人口1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5人,分佈在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山邊村經濟社會

傳統經濟以漁業、農業為主,農業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菠蘿等,輔以飼養家禽;此外還編織竹工藝品等。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和工資性收入等。節慶時,村民會自制傳統客家特色食品,有茶果、年糕、粽子、油餅、鹹茶、湯圓等。
惠深沿海高速S30線、北山道、鹽梅路經過該村。1960年通自來水、通電、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80年代通電話,90年代末通互聯網。有海邊公園、老人活動中心、老人圖書室等文體設施,供村民休閒娛樂。

山邊村歷史文化

村內存有《雷氏族譜》,由雷姓族人於2000年纂修。
現存13座客家民居,位於村落西南面,建於民國時期,土牆瓦頂,總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比較破舊,現出租給外來人員居住。
過去因該村背靠山邊,村內地勢低窪,且排水體系不完善,每逢暴雨,上游山水匯入村內導致嚴重內澇,最大積水深度50-80釐米。為了徹底解決內澇問題,鹽田區相關部門因地制宜,科學設計,沿着山腰建設集水池、渡槽、矩形涵、過路涵和消能池,通過在上游鹽梅路下方建設專用山洪截排通道,高位截排,使山水直接入海,避免匯入村裏。

山邊村地方規劃

2010年,該村已被列入城市更新規劃,拆除重建面積5.8萬平方米,主要更新居民住宅、商業設施等。2015年底,舊改尚未完成。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