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西精神

鎖定
省委宣傳部組織各界專家、代表召開座談會,解讀精神實質
“信義、堅韌、創新、圖強”,歷時整整一年,經過社會徵集、專家初評、羣眾投票、徵求意見、完善提煉等幾個回合,然後報請省委常委會研究通過,“山西精神”徵集提煉活動終於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中文名
山西精神
外文名
Shanxi spirit
精神實質
“信義、堅韌、創新、圖強“”

山西精神簡介

山西精神 山西精神
信義、堅韌、創新、圖強。
以 “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聞名的山西,正在致力打造全新的“山西精神”。
1月11日,山西省省長王君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深入實施文化強身戰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提出,山西在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的同時,還將鍛造錘鍊傳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風貌的“山西精神”。
山西一直致力實施文化興省戰略,以往聞名全國的太行、呂梁、右玉精神,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山西人的精神品質,但對致力實現“再造一個新山西”而言,急需一種能夠提升山西文化形象、凝聚全省人民投身轉型跨越發展的精神來代表山西。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此事,足見山西對此的重視程度。

山西精神正式“出爐”

在2012年歲末的最後一天正式對外發布。31日上午,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培育山西精神、推動轉型跨越”座談會,與山西各界人士、專家學者、行業代表、道德模範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培育踐行“山西精神”,推動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座談會由山西省委常務副秘書長姜新文主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煥曉、副省長張平、省政協副主席衞小春等領導出席。
作為全省人民的共識,“山西精神”徵集提煉活動受到了廣大幹部羣眾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省內外社會各個羣體、廣大羣眾通過不同的方式踴躍參與投稿,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約120萬人次參與了徵集提煉活動。“信義、堅韌、創新、圖強”,高度概括了山西人民傳承古今的核心精神:“信義”鑄就三晉之魂,以關公文化、晉商精神為代表的崇信尚義是“山西精神”的鮮明特徵;“堅韌”體現三晉之風,以太行精神、右玉精神為代表的山西人民堅強韌勁是“山西精神”的重要品格;“創新”彰顯三晉之要,從“胡服騎射”到轉型跨越發展都體現了山西人民發展進步的精神特質,是“山西精神”的不竭動力;“圖強”昭示三晉之願,是“山西精神”的永恆目標。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山西精神”深刻內涵的理解。省委黨校副校長高健生認為,“信義、堅韌、創新、圖強”的表述從三方面對我們今天培育山西精神提供了啓示:首先,表述傳承古今,要求我們把山西幾千年文明發展積累沉澱下來的基本價值和核心精神與當代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實踐結合起來;其次,表述體現了3千萬山西人面向未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價值操守,在實踐中必須守信義之德、持堅韌之魄、思創新之路、勵圖強之志;最後,表述的提煉過程是感悟、挖掘、認識和概括山西人文歷史精神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山西實踐的生動體現。“山西精神 [1]  ”重在實踐,需要進一步的廣泛宣傳、積極教育和努力引導。
省社科院副院長賈桂梓圍繞如何傳播、弘揚“山西精神”談了看法,她認為當前培育踐行“山西精神”應該重點促進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深入解讀山西精神的文化內核和精神實質是其在社會得到廣而告之的基礎;其次,應該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播山西精神,比如論文徵集、研討會、辯論賽、展覽以及結合行業特色的基層活動等;最後,把踐行山西精神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納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工作中,各行業、各部門應該共同努力和奉獻力量。
此外,社會各界傑出代表結合他們自身的成長、工作經歷表達了對“山西精神”的獨特理解。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瑋認為自己求學和創業的經歷正是以“山西精神”為支撐和力量,而企業8年的發展歷程也是對“山西精神”的驗證和闡述;全國道德模範、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孟佩傑代表全省900萬青年表達了山西年輕人將作為“山西精神”新時代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為助力山西轉型跨越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山西“南極科考第一人”、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竇銀科表達了科技工作者以吃苦耐勞的創新精神踐行“山西精神”的決心;作為部隊基層官兵的代表,省軍區獨立連連長王宏偉認為,“山西精神”的提煉為連隊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立志要把“山西精神”融入到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現身營地的實際中。
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在聽取與會代表發言後指出,培育“山西精神”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途經,是提升我省文化軟實力、增強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需要,是提升區域品質、樹立區域形象的內在需要,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她希望,要像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一樣,“山西精神”的宣傳也要做到“五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讓“信義、堅韌、創新、圖強”為核心的“山西精神”成為全省人民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