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鎖定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西巖山下的五週川,是民國時期的建築遺存。 [6]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建築平面佈局中軸對稱,總體佈局規整有序。整個校園沿南北中軸線展開,主入口位於南面,依次佈置着大門、辦公樓、禮堂、十二間普通教室、圖書館與實驗室,在整個建築羣西面佈置着操場以及一些附屬用房——學生食堂、澡堂等(現已不存),建築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401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中西結合,既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貌又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特色。校園從大門到主教學樓之間,依據功能空間的不同分為四個錯落有致的院落。禮堂是整個校園建築中建築單體體量最大,建築裝飾最複雜建築。禮堂總體面闊五間,進深九間。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是山西近代教育快速發展時期的成果,其校園整體佈局整齊有序,單體造型新穎獨特,細部裝飾精緻,且保存完好,在山西省近代建築史上也是一組地位重要的建築。同時,山西省立第三中學也是重要的革命遺址。 [2]  [4-5] 
2006年5月,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西巖山下的五週川
所處時代
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907-5-03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歷史沿革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始創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名“大同府中學堂”。 [3]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前身是“大同府中學堂”,是在當時大同城內的“雲中書院”的舊址上創辦的。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遷入城內東街的“貢院”內,更名為“大朔中學”;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校”;之後由於學校的發展需要更大的教學空間,而城內用地緊張,無法擴建。民國六年(1917年),政府決定由省庫出資八萬餘元,在大同城西十里河畔購地500餘畝興建學校,新校舍與民國十年(1921年)建成遷入,投入使用。 [2]  [3] 
1949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改名為“察哈爾省立大同中學校”。 [4] 
1952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改稱“大同市第一中學”。 [4] 
1972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更名為“大同師範學校”。 [4] 
2003年,山西省政府撤銷中師建制,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設立為雁北師院大同分院。 [4] 
2006年4月,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更改為大同大學大同師範分校。 [4]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建築格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建築平面佈局中軸對稱,總體佈局規整有序。整個校園沿南北中軸線展開,主入口位於南面,依次佈置着大門、辦公樓、禮堂、十二間普通教室、圖書館與實驗室,在整個建築羣西面佈置着操場以及一些附屬用房——學生食堂、澡堂等(現已不存),建築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401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中西結合,既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貌又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特色。校園從大門到主教學樓之間,依據功能空間的不同分為四個錯落有致的院落。
大門到一層辦公樓前,是一個開闊的院落,幾何形規整對稱的花園佈局是借鑑了西方園林的造園手法。整個辦公樓建築貫通東西,對外遮擋了人們的視線,避免擾亂課堂秩序,對內與其身後的禮堂形成建築體量上的對比,一層的辦公室建築不遠處矗立着學校的禮堂,南北縱向佈置的禮堂與東西橫向佈置的辦公樓形成鮮明的對比;辦公樓到12間普通教室之間,是以禮堂為中心建築形成的院落,禮堂在中軸線上,將整個院落一分為二,分成東西兩個花園,禮堂有四個出入口,這樣的佈置人流從四面都可以疏散,符合公共建築的疏散需求,兩邊的花園也是幾何形狀規整形式的院落;禮堂再往北是由12間普通教室圍合形成的方形院落,八橫四豎佈置的教室,圍合成一個正方形的院子,各個教室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繫,學生課間活動集中於中心的庭院;圖書館和實驗室圍合成一個院落,兩棟建築形制相同,軸線對稱,平面呈L形,形成一個橫向開闊的小院落。 [2]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主要建築

校門
校門由八根方形磚柱組合而成,形成正門和側門。正門兩柱最高,側門兩柱次之。角柱最低,柱由基座,柱身和圓球形柱頂三部分組成,在兩部分的交接處,使用多變的線角,既分隔又聯繫,起着過渡銜接的作用,使造型上顯得更加完整。相間除正門和側門外還夾有低矮的反拱型牆壁,上鑲鐵花欄杆。校門兩側的八字牆建築,形成半開半敞,莊嚴開闊的空間。 [4] 
辦公樓
辦公樓
辦公樓(2張)
辦公樓位於主入口後,是一棟典型的中西結合的立面形式。南側主入口借鑑於中國古典建築亭台的元素,像是一個改良版的中式“八角亭”,但屋頂的形式又類似於西洋穹頂的建築風格,建築立面的裝飾元素又充滿了西方几何式的磚雕元素在內。辦公室樓是一個平面上中軸對稱的建築。辦公樓長約91米,寬12.6米,為單層建築,正面樓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門廊為突出的亭式建築。檐部和門窗均為西式作法。前後門貫通,後牆為碹柱式洞口,壁柱和倚柱式樣為羅馬塔司幹柱式。門外加以中式面闊三間之抱廈,山花部分飾以二龍戲珠浮雕圖案。舊行政辦公區辦公室大廳的屋頂採用蒙古包設計,且有裝飾性圖案,在屋頂還加有一個涼亭一樣的小蒙佔包,八角形的圖案環繞四周,靈巧而樸實。整個屋頂的顏色為金黃色和紅色。圓形房頂與方形的辦公室形成一種對比,暗含“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2]  [4] 
展覽室
展覽室 展覽室
原實驗室和圖書館後期用作展覽室,硬山屋頂形式,平面呈T字形,單層建築,建築面積大約320平米。建築橫豎的兩部分各設一個主出入口,形制相同,主入口前設有月台,月台上立着兩根仿古希臘柱式的柱子,月台之上的雨棚也極富西洋色彩,雨棚的檐口立面從上至下分為三個部分,最下面是幾何圖形紋樣的裝飾;中間的紋樣是仿照中國古典建築元素——斗拱的磚雕紋樣;最上方立有一段石欄杆,轉角處有一高起的立柱。主入口的立面處理手法很細緻獨特,即像是中國古典建築的山牆結構,又與西洋建築的山花結構類似,中西結合的特點明顯。 [2] 
禮堂
禮堂南立面 禮堂南立面
禮堂是整個校園建築中建築單體體量最大,建築裝飾最複雜建築。禮堂總體面闊五間,進深九間。禮堂原為三層,頂端建有一白色鐘樓,於1951年翻修時拆除了,現存二層。禮堂位於整個校園建築羣的中央偏前段的位置,在圍成花園的十二座普通教室和辦公室中間。禮堂的建築面積大約為760平方米,有六個出入口,東、西兩個出入口造型相對樸素,拾六級台階而上,門的左右兩邊為兩個簡單的立柱,門洞上方為半圓拱的造型,東、西入口對稱佈置,造型相同。整棟建築的主入口位於南側,南立面建築風格莊嚴穩重,整個立面造型中軸對稱,門洞上部為半圓的拱形,位於整個立面的正中,入口月台三面踏步通行,台基上立有四根漢白玉質地的科林斯柱式立柱,支撐在雨棚的入口處。雨棚檐口上方是西洋幾何圖案的磚雕和混凝土欄杆組成的矮牆,禮堂正立面一層窗户的樣式為方框拱頂形,窗户上下都有紋樣裝飾,以弧線的雲紋裝飾為主;二層的窗框是由矩形窗框和向上凸起的尖角組成的,周圍沒有其他的裝飾,一層窗框柔和而精美,二層窗框簡約而大方。在南立面的轉角處由壁柱做裝飾,一二層也分別呈現不同的形態,一層為簡單的方形柱式,二層為古羅馬的“多立克柱式”,在南立面的屋檐轉角處還有雕刻的大象樣式的裝飾物,一二層之間的壁柱靠疊澀和線腳銜接過渡。整個立面從立面風格到細處的裝飾紋樣都呈現一種中西結合的形式。
禮堂北入口 禮堂北入口
禮堂的北立面入口處的踏步是呈曲線的形態展開,模仿了西方建築的踏步設計方式,踏步平台的下方還有一拱洞。北立面的入口處門楣上刻着的“立志”二字為當時的校長苑友梅所提,在北入口五邊形的每一個轉角處都裝飾有一個類似垂花門檐柱樣式的小壁柱,突出了北側主入口的地位;北立面主入口的兩邊各有一個次要入口,設簡單的雨棚和踏步;一層窗户為下方形上拱形的窗框,二層開假窗,無窗洞,有一個裝飾性的三角形山花突出牆面。
禮堂東立面 禮堂東立面
禮堂的東、西立面對稱佈置,九開間,入口位於第五開間,無雨棚,有入口處踏步;窗户形制不同於南、北立面,但一、二層表現為兩種不同的形制,一層為純西方樣式,其裝飾元素取自於西方的“雙圓心尖券”的元素,嵌在一個下方上半圓拱形的窗洞中,並退後,窗間牆上的方形壁柱突出於牆面;二層也是基本同樣的手法窗框為分開的兩個條窗的造型,窗框上方有突出於牆面的三角形“山花”,在三角形“山花”和矩形窗框之間還有疑似模仿中國古典建築最著名的斗拱的造型,二層窗間牆上的壁柱為圓形的。 [2]  [4]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歷史文化

革命鬥爭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中共北京區執委派黨員來大同,加強在學校的學生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於是大同和張家口鐵路工人中的地下黨員和進步分子積極地在大同學生中開展活動,他們與山西省立第三中學及省立第三師範的進步學生多次開會,研究如何進行革命工作;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初,上海五卅慘案消息傳來,王振翼、楊鳳樓等組織工、農、商、學、兵各界人士代表30餘人在省立三中禮堂召開聲援五卅運動籌備會,省立三中學生代表王孟樵、省立三師代表蘭連成、付道彝兄弟,山西省立第五女子中學代表王振節等人積極參加。會議決定成立“大同各界滬案後援聯合會”,並一致通過了在大有倉廣場召開民眾大會以及會後遊行示威,組織募捐義演活動以救濟死難同胞家屬等各項決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月,山西省立三師學生聯合省立三中、省立第五女師和大同縣鄉村師範學校的同學,舉行集會,聲討閻錫山和大同國民黨當局鎮壓學生運動的罪行。會後進行遊行示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山西省立三師學校學生組織起抗日救國會,發動師生及各界人士捐助抗日將士。7月間吉鴻昌攻克多倫等地的消息傳來時,省立三師抗日救國會還派馬太和等十多位學生代表攜帶募捐的錢物前往張家口前線進行慰問;1949年4月,大同師範學校校友劉永茂到四牌樓一帶張貼歡迎解放軍的巨幅標語時遭到警察的毒打,全校師生聯合三中、女師校友,一連幾天襲擊警局,圍攻國民黨大同領導組。 [5]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價值意義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是山西近代教育快速發展時期的成果,其校園整體佈局整齊有序,單體造型新穎獨特,細部裝飾精緻,且保存完好,在山西省近代建築史上也是一組地位重要的建築。同時,山西省立第三中學也是重要的革命遺址。 [2]  [5]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旅遊信息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地理位置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西巖山下的五週川。 [6]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路程約9.5千米,用時約2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