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鎖定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Shanxi Coal Geological Bureau、Coal Geological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成立於1954年,是山西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
地質局主要從事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煤炭地質勘查工作及其延伸產業勘查、規劃、科研、施工,為區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是一支涵蓋了多專業的煤炭地質綜合勘查與科研隊伍。
據2019年4月地質局官網資料顯示,地質局共有在職職工4801人,下設9個下屬單位、6個直屬中心、3個煤層氣研發勘探機構,擁有各類地勘設備2200多台套,完成煤田地質勘查覆蓋面積3.4萬多平方公里 [1] 
中文名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外文名
Shanxi Coal Geological Bureau
Coal Geological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
簡    稱
山西省煤炭局
創辦時間
1954年
辦學性質
事業單位
主管部門
山西省人民政府
現任領導
局長:王學軍
黨委書記:衞洪平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塢城路師範街14號,郵編:030006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歷史沿革

1954年10月,成立華北煤田地質勘探局,11月,由北京遷駐太原塢城路。1958年8月,華北煤田地質勘探局劃歸山西省煤管局管理,並改稱山西省煤礦管理局地質勘探局。
“三五”、“四五”時期,國家煤炭開發重點轉向南方,山西省的勘探隊伍大量外調。
1970年,山西省煤田地質勘探局被撤銷。1976年,山西省煤管局地質處撤銷,成立山西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 [2] 
1991年,更名為山西煤田地質局。1998年,山西煤田地質局劃歸山西省領導,更名為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3]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勘查條件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人員編制

據2019年4月地質局官網資料顯示,地質局擁有在職職工3181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38人,其中,高級職稱153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省委聯繫服務專家3人,全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首批“三晉英才”19人 [1]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許惠龍 [4]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勘查單位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據2019年4月地質局官網資料顯示,地質局下轄9個院、4個直屬中心、3個煤層氣研發勘探機構 [1]  。組建了資源環境與災害監測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生態土壤修復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 [5]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硬件設施

據2019年4月地質局官網資料顯示,地質局擁有地質勘查類設備2200多台套,其中有美國產T130XD、德國產寶峨RB50及國產CMD100車載鑽機、ZJ40、ZJ30石油鑽機、4200多道428XL、428LITE和408UL數字地震儀、V8、GDP-32Ⅱ型多功能電法儀、無人直升機航空AARC51磁測系統、CS-VL高分辨率銫光泵磁力儀、美國產天寶GPS、瑞士徠卡接收系統200多套、法國產三維激光掃描儀、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處理軟件及無人機傾斜航攝系統等一批測繪設備,煤層氣等温吸附儀、掃描電鏡X射線粉末衍射儀等儀器設備 [1]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勘查成就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地質勘查

2016年,地質局共完成鑽孔1077個,鑽探進尺20.5萬米(其中竣工省級煤炭地勘基金項目鑽孔19個,鑽探進尺1.6萬米),提交煤炭地質勘查報告10件,提交煤炭資源量167.58億噸,其中提高級別52.68億噸,新發現資源量114.9億噸。率先引進的“地空電磁法”已應用到“山西省煤炭採空區煤層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中。
2017年,地質局共完成省級地質勘查項目6個,其中,完成煤炭地質勘查報告4件,提交煤炭資源儲量26億噸;完成煤層氣普查報告2件,提交煤層氣資源量1087億立方米,提交頁岩氣資源儲量392億立方米。累計鑽探進尺17萬米。成功申報6個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其中5個煤層氣項目,1個地熱項目,資金總額1.2億元。
2018年,地質局共竣工驗收省級地勘基金項目鑽孔31個,累計鑽探進尺近3萬米,甲乙級孔率達到96.8%。提交煤炭地質勘查報告3件,估算煤炭資源儲量37242萬噸,完成煤炭中共伴生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微量元素賦存評價、文水縣南峪口一帶地熱資源勘查等項目。承攬省級地勘基金項目12個,其中煤炭項目2個,煤層氣項目1個,地熱項目4個,非煤項目5個,資金總額5678.42萬元 [5] 
據2019年4月地質局官網資料顯示,地質局累計完成煤田地質勘查覆蓋面積4.3萬多平方公里,佔全省煤炭已勘查面積的90%;鑽探進尺1200餘萬米,累計提交各類地質報告2000餘件;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2250 億噸,佔全省已查明資源儲量的80%。首次預測山西省煤層氣資源量10.39 萬億立方米;首次估算山西省潛在區有利區頁岩氣資源量4.44萬億立方米;勘查發現武鄉—榆社超大型煤層氣田,預測深部煤層氣、頁岩氣資源量達5456 億立方米,為山西省委省政府戰略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完成各種比例尺綜合水文測量6.67萬平方千米,獲得地下水資源量937萬餘立方米/日,預測全省六大煤田邊緣14個泉域水資源量833.5萬餘立方米/日 [1]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科研成果

2016年,地質局研究院“渠麗珍創新工作室”自主研發“乾酪根”提取裝置,獲得國家3項實用新型專利;115院取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項;物測院2項物探成果分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測繪成果榮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並獲得5項軟件著作權;勘查院取得9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2017年,地質局148院與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聯合成功申報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15院與太原理工大學研發“垂直救援救生艙和生命探測儀”,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填補了山西省該領域空白。完成省科技廳《煤層氣、頁岩氣資源潛力綜合評價及共探共採選區研究》。
2018年,地質局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2項,成功申報3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4件報告在2018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十八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中獲獎,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 [5]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文化傳統

局徽整體由三個“S”、又似三個山西省行政版圖組合而成。
局徽 局徽
上半部分為紅色,寓意山西省煤炭地質局事業紅紅火火、經濟興旺發達。象燃燒的煤炭,給人類帶來了光與熱;象高舉的火炬,代表着七千職工的激情和氣勢。也體現着山西煤炭地質事業持續發展、後繼有人。又象一個如詩如畫的“山”字,即山西的山。左上圖寓意太行山,右上圖寓意呂梁山,中上圖寓意巍巍鑽塔,寓意廣大地質隊員踏遍山山水水,為祖國勘探“烏金”。
下半部分為黑色,象徵着山西省豐富的煤炭資源,寓意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為國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圖形是一個變形的“M”,即“煤”字的第一個拼音字母。充分體現了山西煤炭地質行業的特點和山西煤炭地質人的獻身精神。
局徽為圓形,以經緯交織的地球為背景,寓意山西省煤炭地質局的行業特點是進行地球物理勘探。圖案下方的“1954”,代表山西省煤炭地質局誕生於1954年,表示走過了半多個世紀的光輝歷程。上方為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全稱,運用漢字,一目瞭然。下方為局名英文字母,寓意山西省煤炭地質局面向世界,進入國際化。其中的小錘、羅盤、放大鏡,代表地質行業三件寶 [7] 

山西省煤炭地質局現任領導

局長、黨委副書記:王學軍
黨委書記:衞洪平
黨委副書記(援疆)王宏偉
黨委副書記李興武
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宋儒
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學彥、張胤彬
黨委委員、副巡視員:李希海
副巡視員:楊志勇、李軍洲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