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鎖定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山西大學有着百年傳承的院系之一。山西大學歷史學是山西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學建校時,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國古代史就是中西齋學生的主修課程。1936年,歷史系正式建立 [1]  。2003年11月曆史系正式改系建院,定名為歷史文化學院 [1] 
中文名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1] 
創辦時間
1902年
校    訓
中西會通 求真至善 登崇俊良 自強報國
所屬地區
山西
主要院系
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國古代史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沿革

歷史系從成立之日起,就成為山西大學負有盛名的系科。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儘管山西大學同整個中華民族一樣,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血與火的考驗,但歷史系一直以名師薈萃而聞名華夏。當時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的名師有留學瑞士歸來的中西交通史專家閻宗臨先生、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專治中國古代史的留英博士周傳儒先生。
新中國成立以後,歷史系同山西大學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時人才濟濟,名師雲集。其中最有名的有地方史專家郝樹侯先生、中國政治制度史專家梁園東先生、被譽為毛澤東一字之師的唐史專家羅元貞先生。改革開放後,歷史系獲得了第二次新生。一批新的學術帶頭人脱穎而出,如開創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先河的喬志強先生、捻軍史專家江地先生、國際共運史專家程人乾先生。90年代以後,新一代的中青年學者快速成長,成為歷史系發展的中堅力量 [1]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抗戰歲月

山西大學早在1902年山西大學建校時,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國古代史就是中西齋學生的必修課程。
1936年夏,歷史系正式建立,周傳儒任系主任。
1937年8月,日機轟炸太原,歷史系隨文學院轉移至運城,借省立運城中學部分校舍上課,歷史學系聘閻宗臨為系主任。11月,太原、晉南相繼淪陷,山西大學停辦。
1939年12月,山西大學於陝西三原覆校,設三院六系,歷史學系是六系之一,聘馬非百為歷史學系主任。
1941年山西大學北遷陝西宜川縣秋林鎮,歷史學系隨同遷往。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系調整

1946年3月,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遷回太原。
1949年,文學院改為師範學院,歷史系改為文史地系。
1950年,文史地系分為歷史系和中國語文系,閻宗臨任歷史系主任。
1951年,師範學院增設六個專修科,史地專修科為其中之一。
1953年,系科調整,原史地專修科分為歷史科、地理科。許予甲任歷史系主任。 歷史系設立世界史教研組、亞洲史教研組、歷史教學法教學小組、中國通史教研組、中國近代史教研組等五個教研組。是年底,師範學院獨立為山西師範學院,歷史系隸屬師範學院。
1957年,教研組調整,設中國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組、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組、世界現代史教研組、中國近現代史教研組。
1961年,山西師範學院與山西省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學合併,稱山西大學,歷史系併入山西大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2年,高校恢復招生,教學秩序開始恢復。歷史系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三個教研組。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逐步完善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教學科研秩序全面恢復。
1978年,考古專業建立。
1981年,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歷史專業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學科。
1983年,歷史研究所成立,喬志強任所長。
1990年,歷史系舉辦檔案專業證書班和宗教專業證書班。
1993年,旅遊管理專業專科班第一屆招生。
1995年,旅遊管理專業招收本科生。
1996年,中國近現代史被評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
1997年,歷史系與山西省旅遊局合作籌建的旅遊學院成立。
1998年,世界史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中國近現代史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歷史系與山西省文物局合辦的山西大學文博學院成立。9月,博物館學專業首屆招生。
2002年,旅遊管理專業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並於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11月正式改系建院,下設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和旅遊管理四個專業。
2005年,考古及博物館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中國史、考古學成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世界史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1] 
2022年7月,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從歷史文化學院分出,獨立設置為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8] 
2022年9月23日,山西大學在博雅會議中心第四會議室舉行歷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聘任儀式暨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聘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安介生教授為歷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暨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6] 
2023年9月23日,山西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成立 [9] 
山西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成立 山西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成立 [9]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術研究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7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教師在國家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千餘篇,出版專著100餘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50餘項。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200餘項,總經費達3000萬元,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2項,重點項目8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項目50餘項 [8] 
學院歷史學專業開展了三晉文化傳承與保護、山西城鎮歷史發展、傳統村落調查,黃河、太行、長城三大板塊的文獻蒐集整理、太行古堡文化建設、沁河流域調查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旅遊管理專業與省文旅廳聯合建設“山西省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平台”,連續十年主持編寫《山西旅遊綠皮書》,協助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參與撰寫《山西省旅遊服務質量發展報告》和《山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級劃分與評價》地方標準,與山西省文旅廳、山西文旅集團、大同市雲州區、介休市、婁煩縣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在鄉村文化發展、遺產保護、旅遊產業發展、景區建設、旅遊品牌建設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8]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7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一個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聯合設立的研究中心: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三個山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旅遊研究中心、長城文化生態研究院。此外還設置有北朝文化研究中心、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民間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山西旅遊大數據實驗室等 [8] 
2022年9月23日,山西大學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揭牌,聘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安介生教授為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6] 
山西大學旅遊管理已形成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文化旅遊業管理、文化旅遊信息化三個特色研究方向,依託綜合性大學文旅關聯學科和省級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建成“政產教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台 [10]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辦學條件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業設置

歷史文化學院有5個本科專業:歷史學、考古學、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和博物館學;6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旅遊管理;2個博士點:中國近現代史;考古與博物館學。1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旅遊管理 [8] 
2022年5月,山西大學申報的“文物全科”本科專業方向成功獲批。考古學(文物全科),依託歷史文化學院設置,學位授予類型為歷史學學士,學制四年。該方向融合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文物保護技術、文化遺產四類專業的全科培養,旨在培養具有文、理、工、藝等多學科知識、具備較強業務能力的新型高素質文博人才。根據山西省內文物資源的特色,以及基層文物工作者急需且必備的專業知識需求,側重培養考古和文物建築兩個方向的全科人才 [4]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7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歷史文化學院有教師87人,專職教師7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6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者佔60%,具有博士學位者70人,佔教師的90%。教師中具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青年**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3人,三晉英才高端領軍人才3人、拔尖骨幹人才6人、青年人才22人,山西省宣傳文化系統第五批“四個一批”人才1人,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5人、山西省高校青年學術帶頭人9人 [8]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7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旅遊管理。1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史;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旅遊管理。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史 [8] 
學院歷史學專業先後被評為山西省品牌專業(2005年)、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區域社會史導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世界近代史、中國古代史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多門本科課程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多位教師被評為省級、校級教學名師。由喬志強先生主講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程人乾教授主講的“世界經濟與政治”兩門課程的教材早在1992年均被評為教育部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教授參編的3部本科教材被列為教育部統編教材,長期推廣使用。
山西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始建於1993年,是山西省首家旅遊管理專業建設單位,目前是省內唯一以1A批次招生的旅遊管理專業。2007年,被批准列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2010年,獲得旅遊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於2011年開始招收旅遊專業碩士;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0]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共有4門本科課程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獲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2項。教授參編的3部本科教材被列為教育部統編教材,長期推廣使用。此外,獲國家級獎3項,獲省部級獎勵43項。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87項,總經費達526.8萬元,其中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項。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1
歷史學
2
考古學
3
旅遊管理
參考資料 [5]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學建設

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自辦《百草園》雜誌,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顯著提升。近年來學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40-50%左右,許多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錄取。學生在校內外各種大賽及活動中表現突出,展現出學院學子的風采 [8] 
學院設有資料室,並與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研究院、晉祠博物館、雲岡研究院、山西省永濟市、高平市、黎城縣、武鄉縣、大同市雲州區、晉源赤橋、上海迪士尼、深圳東部華僑城、長白山度假酒店、山西商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平遙古城、五台山景區等企事業單位建有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其中永濟市實習基地2013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8]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對外交流

截至2023年7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教師到國內外大學進修、訪學30餘人次;由學院發起和協作的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百餘次,先後同10個國家和地區的2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合作交流,聘請了20餘位學者為學院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8]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書記
桑煦麗
副書記
徐曉東
院長
學術院長
安介生
副院長
周亞(教學)、劉改芳(科研)
(參考資料 [7]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硬件設施

歷史文化學院有資料室、文物室、語音室、旅遊綜合實驗室、微機室等5大教學設施。資料室藏書近3萬冊,是山西大學文科藏書量最大的資料室之一,可同時滿足50名師生閲覽。文物室創建於1943年,經過多年徵集與考古發掘所得,現藏文物2000餘件,其中有約300件珍品用於陳列,供4個專業現場教學之用。語音室建立於1998年,目的是讓旅遊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常規的外語教學課之外,加強會話與聽力訓練。旅遊綜合實驗室是為解決模擬教學需要而建立的。學生在此可以接受到賓館、酒飯店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微機室建於1999年,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計算機操作。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5月,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團委被表彰為“山西省五四紅旗團委”。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