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蒼子

(中藥)

鎖定
山蒼子,中藥材名。本品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 (Lour.) Pers.[L. citrata Blume],以果實(蓽澄茄)、根及葉。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根、葉全年可採,除去雜質,曬乾。功能主治為:祛風散寒,理氣止痛。根:用於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鬱滯,小便渾濁。葉:外用治癰癤腫痛,乳腺炎,蟲蛇咬傷,預防蚊蟲叮咬。子:感冒頭痛,消化不良,胃痛。
中文名
山蒼子
漢語名稱
Shan Cang Zi
別    名
畢澄茄、山雞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

山蒼子來源

本品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 (Lour.) Pers.[L. citrata Blume],以果實(蓽澄茄)、根及葉。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根、葉全年可採,除去雜質,曬乾。

山蒼子性味歸經

辛、味苦,温。

山蒼子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理氣止痛。根:用於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鬱滯,小便渾濁。葉:外用治癰癤腫痛,乳腺炎,蟲蛇咬傷,預防蚊蟲叮咬。子:感冒頭痛,消化不良,胃痛。

山蒼子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全體無毛,有強烈姜香。根圓錐形,灰白色。莖皮灰褐色,小枝細長,幼時被短毛。葉互生,葉柄長達1釐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5~11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亮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被毛,後無毛。春季先葉開淡黃色小花,雌雄異株,花序總梗纖細,每梗頂端有苞片4,上有4~6花組成小球狀傘形花序;雄花花被6,雄蕊9個,3輪;雌花花被5~6,有多數不育雄蕊,雌蕊有盾狀柱頭。果球形如黃豆大,香辣,成熟時黑色,基部有6齒狀宿存花被。

山蒼子分佈區域

廣佈於我國南部各省區。

山蒼子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林緣、灌叢或雜木林中。亦有栽種。

山蒼子用法用量

根0.5~1兩;子:1~3錢葉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山蒼子藥理作用

1.抑菌:山蒼子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2.體外山蒼子水浸液可殺滅絲蟲幼蟲,對血吸蟲有抑制作用。
3.山蒼子果實內含避蚊成分,40%山蒼子油塗搽後8小時避蚊效果達94%以上,40%山蒼子酊甘油塗搽後6小時內亦有類似效果。
4.山蒼子揮發油給小鼠灌胃,有祛痰作用。

山蒼子相關配伍

1.單純性消化不良:山蒼子2錢,茶葉1錢,雞矢藤3錢。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服。
2.風寒感冒:山蒼子根0.5~1兩,水煎服,紅糖為引。
3.胃痛(虛寒型):①山蒼子.香附各5錢,樟木子3錢。水煎服。②山蒼子根1兩,大棗5錢。水煎分2次早晚飯前服。
4.急性乳腺炎:鮮山蒼子葉適量與淘米水共搗,外敷患處。
5.行軍引起的腳腫:山蒼子葉.三加皮各5錢,仙茅4錢.薄荷.香附各1錢。上藥均用鮮品混合搗爛,加白酒適量調勻敷於患處,每日換藥1次。

山蒼子化學成份

果實含揮發油(山蒼子油)約5%,其中主要成分為枸櫞醛(citral),並有檸檬烯(limonene)、檜烯(sabinene)、甲基庚酮(methyl heptanone)、香茅醛(citronellal)等。 葉含揮發油,主要含枸櫞醛、桉油精(cineole)等。 樹皮也含枸櫞醛,並含生物鹼:月桂坦他寧(laurotetanine,C19H21O4N)、異紫堇丁(isocorydine,C20H23O4N)、N-甲基-月桂坦他寧(N-methyl-laurotetanine)。 其他,尚含脂肪油,含油率果皮24.62%、果仁58.3%、脂肪酸為十二碳酸、軟脂酸、油酸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