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繡球

鎖定
灌木,高1-4米;莖常於基部發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花序只有少數不育花,多數為孕性花,且花序頂端平,不呈近球狀或頭狀。 [1]  產浙江、廣東,生於山谷溪邊,海拔約690米。
中文學名
山繡球
植物界
虎耳草科
繡球屬
山繡球
分佈區域
浙江、廣東

山繡球形態特徵

山繡球
山繡球(6張)
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6-15釐米,寬4-11.5釐米,先端驟尖,具短尖頭,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緣於基部以上具粗齒,兩面無毛或僅下面中脈兩側被稀疏捲曲短柔毛,脈腋間常具少許髯毛;側脈6-8對,直,向上斜舉或上部近邊緣處微彎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脈網狀,兩面明顯;葉柄粗壯,長1-3.5釐米,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直徑8-20釐米,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粗壯,近等長,密被緊貼短柔毛,花密集,多數不育;不育花萼片4,闊物卵形、近圓形或闊卵形,長1.4-2.4釐米,寬1-2.4釐米,粉紅色、淡藍色或白色;孕性花極少數,具2-4毫米長的花梗;萼筒倒圓錐狀,長1.5-2毫米,與花梗疏被捲曲短柔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長,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約1.5毫米,柱頭稍擴大,半環狀。蒴果未成熟,長陀螺狀,連花柱長約4.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約1毫米,約等於蒴果長度的1/3;種子未熟。花期6-8月。 [1-2] 

山繡球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690米的山谷溪邊。

山繡球分佈範圍

分佈在浙江(莫干山)、廣東沿海島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