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稗子

鎖定
山稗子,中藥名。為莎草科薹草屬植物漿果苔草Carex baccans Nees的種子。植物漿果苔草,分佈於中國西南、華南及福建、台灣等地。具有透疹止咳,補中利水之功效。主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腫。
中文學名
山稗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目
莎草科
苔草屬
漿果苔草
分佈區域
中國西南、華南及福建、台灣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3-15g;或入丸、散

山稗子別名

紅果莎、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紅稗、水高粱、野雞稗、紅米、野高粱《雲南中草藥》,山小米《廣西本草選編》,土稗子、山高粱《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山稗子入藥部位

種子。

山稗子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山稗子歸經

入肝經。

山稗子功效

透疹止咳,補中利水。

山稗子主治

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腫。

山稗子相關配伍

1、治麻疹,山稗子果15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2、治脱肛,山稗子果60g。燉豬大腸服。(《雲南中草藥》)
3、治口腔潰瘍,山稗子20g。冰糖為引,水煎服。(《拉祜族常用藥》)

山稗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或入丸、散。

山稗子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山稗子形態特徵

漿果苔草,別名野紅米草《雲南中草藥》,三角草《廣西本草選編》,芭茅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多處生禿淨草本,高60-150釐米。根莖橫走,粗壯,叢生,莖三稜柱形,基部具褐紅色、纖維狀分裂的葉鞘。葉稈生;葉片線形,革質,長於稈,長30-50釐米,寬8-12毫米,先端長尖,葉鞘禿淨。圓錐花序復出,長5-30釐米;側生枝圓錐花序長5-6釐米;苞片葉狀,褐色,長於花序,具苞鞘;小穗極多數,雄雌順序,圓柱形,長1.5-6釐米;雌花鱗片長圓卵形,長約3毫米,褐紅色,具狹的白色膜質邊緣,先端鈍,具芒尖,脈1-3。果囊倒卵形,稍長於鱗片,腫脹,漿果狀,血紅色,脈多數,先端急縮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齒。小堅果卵狀三稜形,棕紅色,包於宿存的苞囊內。花、果期3-6月。

山稗子生長環境

生於河邊、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山稗子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透表止咳,補中利水。”
2、《全國中草藥彙編》:“透疹止咳,補中利尿。主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腫。”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
  •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王國強主編 :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