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百合

鎖定
山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的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 [1]  鱗莖鱗莖球形,無節有的有紫紋;葉散生,披針形、窄披針形或線形,全緣,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成近傘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紫色;蒴果有稜;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山百合又名山丹, [3]  《本草綱目》載:“百合紅花者名山丹”,故得名。 [4] 
山百合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野生百合花,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地。 [5]  山百合性耐寒,喜潤濕,是一種喜陽花卉,但當烈日時要適當遮蔭,喜肥沃、疏鬆、土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連年栽植,要每年換土壤。山百合一般採用扦插和分離鱗莖的方式進行繁殖。 [6] 
山百合味甘,性涼,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癆,咳嗽,吐血等病症。 [7]  山百合花大、色彩秀麗、芳香宜人,是點綴庭園的名貫花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8] 
中文名
山百合
拉丁學名
Lily Bulb
別    名
野百合
喇叭筒
山百合
別    名
藥百合
家百合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百合科
山百合

山百合植物學史

山百合又名山丹, [3]  《本草綱目》載:“百合紅花者名山丹”,故得名。 [4] 

山百合形態特徵

山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的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 [1]  鱗莖鱗莖球形,無節有的有紫紋;葉散生,披針形、窄披針形或線形,全緣,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成近傘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紫色;蒴果有稜;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生長環境

山百合性耐寒,喜潤濕,是一種喜陽花卉,但當烈日時要適當遮蔭,喜肥沃、疏鬆、土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連年栽植,要每年換土壤。 [6]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分佈範圍

山百合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野生百合花,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地。 [5] 

山百合繁殖方法

山百合一般採用扦插和分離鱗莖的方式進行繁殖。 [6] 
山百合 山百合

山百合主要價值

山百合藥用價值

山百合味甘,性涼,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癆,咳嗽,吐血等病症。 [7] 
炮製:百合:揀去雜質、黑瓣,簸除灰屑;蜜百合:取淨百合,加煉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煉蜜6斤4兩)與開水適量,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沾手為度,取出,放涼;《品彙精要》:百合,蒸熟用。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心經;肺經
功能主治:咳唾痰血;熱病後餘熱來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
《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
《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
《藥性論》: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食療本草》:主心急黃。
《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治癲邪啼泣、狂叫,驚悸,殺蠱毒氣,熁乳癰、發背及諸瘡腫,並治產後血狂運。
《本草衍義》:治傷寒壞後百合病
《本草蒙筌》:除時疫咳逆。
《醫學入門》:治肺痿,肺癰。
《綱目拾遺》:清痰火,補虛損。
《上海常用中草藥》:治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熱病後虛熱,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民間附方
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丸,食後臨卧細嚼,薑湯嚥下,噙化尤佳。(《濟生方》百花膏)
治支氣管擴張、咯血:百合二兩,白及四兩,蛤粉二兩,百部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搗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衞生易簡方》)
治背心前胸肺慕間熱,咳嗽咽痛,咯血,惡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黃、生地黃、當歸身各三錢,白芍、甘草各一錢,桔梗、元參(玄蔘)備八分,貝母(川貝母)、麥冬、百合各錢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齋遺書》百合固金湯)
治肺臟壅熱煩悶:新百合四兩,用蜜半疊,拌和百合,蒸令軟,時時含如棗大,咽津。(《聖惠方》)
治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百合知母湯)
治百合病吐之後者: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温服。(百合雞子湯)
治百合病下之後者:百合七枚(擘),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後,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滑石代赭湯)
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百合地黃湯)
治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百合滑石散。⑥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治神經衰弱,心煩失眠,百合五錢,酸棗仁五錢,遠志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治肺癰:白花百合,或煮或蒸,頻食。拌蜜蒸更好。(《經驗廣集》百合煎)
治瘡腫不穿:野百合同鹽搗泥敷之良。(《包會應驗方》)
治天皰濕瘡:生百合搗塗,一、二日即安。(《瀕湖集簡方》)
治耳聾、耳痛:幹百合為末,温水服二錢,日二服。(《千金方》)
鮮百合汁:鮮百合三個,取汁用温開水沖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結核之咯血,慢性支氣管炎伴有肺氣腫。
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款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熱咳嗽,咽乾口渴。
百合知母湯: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熱性病後期的各種症狀。
百合湯:百合30克,烏藥10克,水煎服,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百合50克,北沙蔘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可治乾咳,口乾咽燥。
百合、蓮藕節各20克,水煎,湯水衝入白芨粉(白及)10克服下,可治肺陰虛有熱引起的咳血。
百合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蟲夏草10克,川貝母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咳喘,痰少,咽乾,氣短乏力等症。
百合30克,北沙蔘15克(亦可加款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乾咳痰少,口乾咽燥。
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勻蒸熟,於睡前食用。適用於神經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乾等症。
清蒸百合:鮮百合洗淨,蒸熟食用,可連續服用,對肝炎,胃病,貧血,體虛,有良好的療效。
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適量,煮湯食用。適用於肺結核和熱性病後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肺痿肺癰,痰火咳血等症。
百合燉肉:百合100克,瘦豬肉(亦可用雞肉、羊肉)500克,共燉熟佐餐食用。適用於身體虛弱者及慢性支氣管炎、浮腫患者作調補之用。
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調味食用。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作用。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熱或肺燥所致的乾咳,以及肺結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煩躁不安,肺氣腫,咯血,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神經衰弱等症。脾胃虛弱或風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百合粥:百合、蓮子、薏米(薏苡仁)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味食用。有滋補、安神、益胃、潤肺作用。適用於各種虛弱,心悸,大便溏稀,腳氣病等症。
面合病(傷寒病之後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已發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兩,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百合汁、 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百合知母湯。如已吐過,則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雞蛋白一個,分兩次服。此方名 百合雞子湯。如已瀉過,則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兩、滑石三兩,加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 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湯。如未經汗、吞、下,則用百合枚,水泡一領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黃汁一升,令兩汁合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黃湯。如病已變成消渴,則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畢,令病人吃白湯餅。如病已變成熱症,則用百合一兩、 滑石三兩,共研為末,水衝一匙,微瀉即見藥效。如病已變成腹滿作痛,則用百合炒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肺臟壅熱,煩悶咳嗽:用新百合四兩,加蜜蒸軟,時時含一片吞津。
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搗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風疹流走:用鹽泥二兩、百合半兩、黃丹(鉛丹)二錢、醋一分、唾液四分,搗和敷貼。
瘡腫不穿:用野百合同鹽搗泥敷塗。
天泡瘡:用生百合搗塗,二、二日即安。或用百合花曬乾為末,調菜油塗搽亦有效。
腸風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為末,開水沖服。

山百合觀賞價值

山百合花大、色彩秀麗、芳香宜人,是點綴庭園的名貫花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8] 
參考資料
  • 1.    山百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3-26]
  • 2.    野百合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3.    郭文場等編著,中國藥用花卉,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09,第142頁
  • 4.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762頁
  • 5.    郭文場等編著,中國藥用花卉,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09,第142頁
  • 6.    張衍澤主編. 家庭養花 (修訂版)[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286頁
  • 7.    徐鴻華,李薇,詹若挺主編,嶺南中草藥遷地保護植物圖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308頁
  • 8.    賈定賢等編著,走進園藝世界,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第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