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烏桕

(大戟科烏桕屬植物)

鎖定
山烏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eiro)為大戟科烏桕屬的喬木或灌木。高3-12米,罕有達20米者,各部均無毛;小枝灰褐色,有皮孔;葉互生,嫩時呈淡紅色,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形;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生乾花序軸下部,雄花生乾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蒴果黑色,分果爿脱落後而中軸宿存;種子近球形;花期4-6月 [8]  。在《本草綱目》上有記載,雲:“烏柏,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雲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白,故得此名。 [9] 
山烏桕原產於長江流域以南 [10]  ,分佈於中國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在印度、緬甸、老撾也有分佈 [8]  。性喜水肥,在土質疏鬆、腐殖質較多的山谷、山腳緩坡處生長最為繁茂 [11]  。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12] 
山烏桕的根皮、樹皮、葉可入藥,有瀉下逐水、散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外用可用於治療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過敏性皮炎等症狀 [13]  。其種子油還可製成肥皂,是生物能源植物。因山烏桕的秋葉紅色,所以可作園林觀賞樹種,其木材亦可制火柴桿和茶箱 [14]  。同時,山烏桕也是營造水源林的好樹種 [12]  。另外,山烏柏的花富含糖分,招引蜂蝶,種子為鳥類所喜食,對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建造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15] 
中文名
山烏桕
拉丁學名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eir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金虎尾目
大戟科
烏桕屬
山烏桕
命名者及年代
(Champ. ex Benth.) Muell. Arg.,1863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4] 

山烏桕植物學史

山烏桕
在《本草綱目》上有記載,雲:“烏柏,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雲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白,故得此名。 [9] 

山烏桕形態特徵

喬大或灌木,高3-12米,罕有達20米者,各部均無毛;小枝灰褐色,有皮孔。葉互生,紙質,嫩時呈淡紅色,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形,長4-10釐米,寬2.5-5釐米,頂端鈍或短漸尖,基部短狹或楔形,背面近緣常有數個圓形的腺體;中脈在兩面均凸起,於背面尤著,側脈纖細,8-12對,互生或有時近對生,略呈弧狀上升,離緣1-2毫米彎拱網結,網脈很柔弱,通常明顯;葉柄纖細,長2-7.5釐米,頂端具2毗連的腺體;托葉小,近卵形,長約1毫米,易脱落。
花單性,雌雄同株,密集成長4-9釐米的頂生總狀花序,雌花生於花序軸下部,雄花生於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雄花:花梗絲狀,長1-3毫米;苞片卵形,長約1.5毫米,寬近1毫米,頂端鋭尖,基部兩側各具一長圓形或腎形,長約2毫米寬近1毫米的腺體,每一苞片內有5-7朵花;小苞片小,狹長1-1.2毫米;花萼杯狀,具不整齊的裂齒;雄蕊2枚,少有3枚,花絲短,花葯球形。雌花:花梗粗壯,圓柱形,長約5毫米;苞片幾與雄花的相似,每一苞片內僅有1朵花;花萼3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三角形,長1.8-2毫米,寬約1.2毫米,頂端短尖,邊緣有疏細齒;子房卵形,3室,花柱粗壯,柱頭3,外反。蒴果黑色,球形,直徑1-1.5釐米,分果爿脱落後而中軸宿存,種子近球形,長4-5毫米,直徑3-4毫米,外薄被蠟質的假種皮。花期4-6月。 [1] 

山烏桕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20-1600米的山谷或山坡混交林種。 [1]  喜濕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温度在50-7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脱落,上部葉片無光澤。山烏桕對冬季温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温度在8℃以下時停止生長。 [2] 
山烏桕 山烏桕

山烏桕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富寧、文山、麻栗坡、西疇、文山、河口、屏邊、金平、綠春、景洪、勐臘、勐海、滄源和思茅)、四川、貴州、湖南、廣西、廣東(七娘山(曾治華等,11694)、三洲田(深圳考察隊,700)、仙湖植物園(王定躍,89204))、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和台灣等省區。 [1]  [3]  [16] 

山烏桕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12] 

山烏桕採種整地

採種:山烏桕種子於10-11月成熟,成熟的標誌是果殼由青轉黃。此時將果球採摘下來晾曬,待果殼開裂後收集種子。種子黑色,近球形,直徑3-4毫米,外被白色蠟層,需用鹼性物質去除。可用草木灰或食用鹼搓揉種子,然後在温水中清洗乾淨,晾乾後密封幹藏。
整地:選擇排灌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作圃地,冬季深翻1遍。用硫酸亞鐵消毒後,以腐熟農家肥牛欄糞或豬糞10噸/公頃作基肥。圃地需三犁三耙,苗牀高20釐米,寬1.2米,南北向,自然長,牀面土塊打碎整平。 [2] 

山烏桕播種方法

山烏桕宜點播,2月中下旬選擇晴好天氣播種,行距15釐米,株距10釐米,播種溝深5-8釐米。種子播前用多菌靈或0.2%高錳酸鉀消毒,然後用50℃温水浸種10小時。播後用無菌黃心土覆蓋,厚1釐米,然後蓋稻草,灑水澆透土壤。播種量為22.5-30千克/公頃。播種後15-20天即可發芽,此後1周左右基本出齊。幼苗生長很快,速生期在7-8月,此階段生長量佔一年的70-80%,8月開始長側枝,9月中下旬苗木轉入粗生長期,至10月底基本停止生長,隨着氣温的下降開始落葉。一年生苗木平均高度約1.5米,地徑1釐米左右,主根長25-30釐米,側根5-6輪,根系較發達。產苗量約37.5萬株/公頃。 [2] 

山烏桕栽培技術

山烏桕苗期管理

施肥:幼苗萌發後20天左右長出真葉5-6片。此時可追第1次肥,施氮肥45千克/公頃。以後每個月追肥1次,以氮、磷肥為主,共3-4次。於9月施鉀肥1次,促進苗木木質化,利於越冬。山烏桕較耐旱,但水肥充足時生長更快。因此,要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高温乾旱的7-8月,要注意灌水保濕。 [2] 
除草:本着“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進行,除草3-4次,7月底苗木即可鬱閉封行,此後無須除草。 [2] 

山烏桕栽植撫育

備耕:種植前100天備耕最好。株行距一般為2.5米×3米,種植穴規格為40釐米×40釐米×40釐米,挖穴前清除雜草、灌木叢,然後分別堆放表土和心土。穴挖好後,每穴施複合肥0.25-0.5千克,再回填表土與肥料,攪拌均勻,將穴填滿土。用於道路綠化時,株行距以5米×5米為宜。 [2] 
種植:每年2-3月的下雨天為種植最佳時期,營養杯苗可延期到4-5月種植。裸根苗起苗時不要損傷到苗、根,在運輸苗時要進行遮蔭,以防止失水乾枯,影響造林成活率,應做到隨起苗隨包裝隨運輸,及時種植。種植時應將苗根充分舒展,苗木要扶正,然後蓋土,踏實土壤。若是杯苗,種植後不能重踏表土,防止損傷根系。種植深度應超過原地徑處3-5釐米。澆足定根水,再蓋上1層土,防止水分的蒸發,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 
管理:種植30天后,每株施尿素0.05千克,促進根系的生長。造林後連續3年每年進行一次擴穴施肥,每株以施複合肥0.5-1千克為宜。並及時做好蟲害的除治工作,防止刺蛾、大蓑蛾等幼蟲蠶食樹葉及嫩枝。 [2] 

山烏桕病蟲防治

山烏桕病蟲害較少,主要是老鼠咬食種子和小地老虎咬食幼苗根莖部位。可採用吡蟲啉拌種或噴施防地下害蟲的農藥進行防治。 [2] 
山烏桕 山烏桕

山烏桕主要價值

山烏桕藥用

山烏桕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全國中草藥彙編》及《本草綱目》等諸多醫藥典籍都有它的相關記載,根皮及葉都可入藥,具有瀉下逐水、散瘀消腫、活血,解毒,利濕等的功效。 [7]  山烏桕的根皮、樹皮、葉可入藥,有瀉下逐水、散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外用可用於治療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過敏性皮炎等症狀 [13] 

山烏桕經濟

山烏桕木材可制火柴枝和茶箱。 [5]  山烏桕的花期長,花量大,蜜源豐富,常被作為蜜源植物種植。它的種子油可做肥皂用料或防水塗料,假種皮可做蠟燭等。 [6] 

山烏桕觀賞

春季嫩葉和秋季老葉紅色,紅豔可愛,果實成熟時裂開,果皮脱落,種子常年掛在樹上,為鳥類喜愛的食物,羣植或片植,為優良的秋色植物和生態林樹種。是“四旁”和園林綠化的優良觀葉景觀樹種。山烏桕因其葉片長時間呈現紅色,可營造美麗的植物景觀,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因而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如果在城郊公園或森林公園中成片種植,效果尤為顯著,春、秋、冬季都可觀賞滿山紅葉。 [2] 

山烏桕生態

山烏桕老葉經霜變紅,是頗有觀賞價值的秋色葉類樹種和生態林樹種。 [5]  而且山烏桕的花富含糖分,招引蜂蝶;種子為鳥類所喜食,對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建造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 
參考資料
  • 1.    山烏桕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林錦森.山烏桕的特徵特性及育苗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第8期):193,195
  • 3.    山烏桕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4-16]
  • 4.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IUCN[引用日期2023-03-15]
  • 5.    詳細內容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9]
  • 6.    廖浩斌文,楊泓威.自然課堂 嶺南城市觀樹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114-115
  • 7.    山烏桕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19]
  • 8.    山烏桕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9.    廖浩斌文,楊泓威繪,自然課堂 嶺南城市觀樹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4,第115頁
  • 10.    徐英寶,鄭永光主編;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學會編,廣東省城市林業優良樹種及栽培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04,第248頁
  • 11.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贛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1,第84頁
  • 12.    袁鐵象,黃應欽,梁瑞龍主編,廣西主要鄉土樹種,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第139頁
  • 13.    黃志海,嶺南中草藥DNA條形碼序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02,第219頁
  • 14.    鄧錦光主編;王定江,楊漢遠執行主編,黔東南常見森林植物圖譜,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07,第399頁
  • 15.    資料時間:2012,第71頁
  • 16.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二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年09月:第56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