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溪鯢

鎖定
山溪鯢(學名:Batrachuperus pinchonii)為小鯢科山溪鯢屬的兩棲動物。犁骨齒兩小團,左右間距較寬;掌、蹠腹面有棕色角質鞘;背面多有明顯花斑。雄鯢肛裂多呈“Y”形,短橫縫前緣中央有一個淺色乳突,向後為一條縱溝;雌鯢尾略短於雄鯢,肛裂為縱縫。
山溪鯢生活在海拔1500~3950米的山區流溪內,水流較急。該鯢在溪內捕食水蝨和毛翅目、襀翅目等的幼蟲,也捕食蝦類。分佈於中國陝西、四川、雲南、貴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別    名
羌活魚
杉木魚
白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有尾目
亞    目
隱鰓鯢亞目
小鯢科
亞    科
小鯢亞科
山溪鯢屬
山溪鯢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David,1871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7] 
中文學名
山溪鯢

山溪鯢形態特徵

山溪鯢
山溪鯢(7張)
成體:雄鯢全長126毫米,雌鯢123毫米左右。軀幹渾圓而略扁平,尾粗壯,圓柱形,向後逐漸側扁。吻端圓,吻稜不明顯,鼻孔略近吻端;眼大,口角位於眼后角下方;上唇褶極發達,下唇褶弱,為上唇褶所遮蓋;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列兩小團,呈“/\”形,每側有小齒4~6枚,多者可達7枚,位於內鼻孔之間或其後緣,左右間距寬約為1/2~1個齒列;舌大,長橢圓形,兩側緣遊離。體側有12條肋溝,少數為11或13條,偶有14條。四肢適中;前肢前伸指端達眼后角或眼中部;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1~2肋溝,僅個別者相遇或略重疊;指、趾扁平,末端鈍圓,基部無蹼,指4個,第二、三指幾等長,略長於第一指;趾4個,趾長順序為3、2、4、1;掌突、蹠突均不明顯。雄鯢尾長為頭體長的95.2%,雌鯢為87.5%;尾鰭低厚、平直,起自尾基後2~5個肌節處,尾末端鈍圓;雄、雌鯢肛部均微隆起。皮膚光滑;頭側有一淺縱凹痕,起自眼後縱行至頸褶外側,在口角上方有一分枝彎向下方;頸褶弧形;咽喉部皮膚薄,有數條縱膚褶;指、趾末端角質鞘極強,色黑,幾成爪狀;指端到掌部和趾端到蹠部為棕色角質鞘所覆蓋;近尾末端鰭褶邊緣角化。生活時體色變異頗大,背面一般為深棕或棕黃色,也有黑灰、橄欖綠或褐紅色者;起自眼後,沿背中線及其兩側有不規則的深色斑若斷若續相連成隱約3縱行,少數深色斑交織成麻斑;個別標本的背、腹面均無斑點。腹面色淺,有細密麻斑。液浸標本棕黃色或深棕色,深色斑清晰。
第二性徵雄鯢肛裂多呈“Y”形,短橫縫前緣中央有一個淺色乳突,向後為一條縱溝;雌鯢尾略短於雄鯢,肛裂為縱縫。
乳黃或米黃色,圓形,卵徑3.7毫米左右;在管狀卵膠袋內有卵5~19粒,排列成單行,幼期胚胎在卵膠袋內與卵膠袋的縱軸呈垂直排列;液浸後的卵膠袋長65~96毫米,最大直徑12~19毫米。卵膠袋為兩層,生活時外層無色半透明,較堅韌,表面有細而均勻的淺色縱紋,與縱線垂直的橫溢紋亦清晰;內層乳白色,膠質狀。
幼體背面棕褐色或黑灰色,腹面色淺。全長30毫米左右時,頭較扁平,眼大位於背側,無眼瞼,無平衡枝,尾鰭褶寬而明顯,背鰭褶約起自軀幹中部,腹鰭褶約起自尾的1/2處;外鰓3對,達上臂基部,鰓絲細而密。全長50毫米時,背、腹面色斑出現,外鰓尚存,僅鰓絲短;指、趾端黑色角質化明顯,尾鰭褶與成體相似。全長達80毫米左右。 [4] 

山溪鯢生活習性

山溪鯢生活在海拔1500~3950米的山區流溪內,水流較急;溪兩岸多為杉樹和灌叢,枯枝落葉甚多,溪內石塊較多,常因雨水沖刷及倒木而阻塞溪面。成鯢多棲息於碎石或腐木下,被翻出後,常彎曲不動,體色與溪底相似,不易發現;捕捉時,因體表有大量黏液而非常滑膩,不易捕捉,脱逃後即迅速潛入混水處或其他石下隱蔽,有時也發現有的成體在溪邊樹根下的濕潤泥土中,流溪源頭、泉水溝的石下或在流溪匯入大河的入口岸邊石下都有其蹤跡。曾將獲得的成鯢和幼鯢餵養在同一瓷盆內,發現成鯢有追逐和吞食幼鯢的現象。該鯢在溪內捕食水蝨和毛翅目、襀翅目等的幼蟲,也捕食蝦類。 [4] 

山溪鯢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四川(盆地西緣山區如安縣、彭州、寶興、天全、滎經、洪雅、峨眉、石棉、冕寧、越西、美姑、昭覺、西昌、德昌、木裏、鄉城、稻城)、雲南(西北部的中旬、麗江)、貴州(麻江)。 [4] 
山溪鯢分佈圖 山溪鯢分佈圖

山溪鯢繁殖方式

4~7月,在成鯢生活環境中,水温8℃左右時,可採到略彎曲的卵膠袋,呈“C”形或香蕉狀。成對的卵膠袋基部一端相連成柄狀粘貼在石塊下或枯枝上,另一端遊離於水中,隨水擺動;孵化出的幼體從遊離端逸出,幼體一般均分散活動,多在溪邊緩流處。在寶興縣4月16日獲得卵膠袋,卵已發育至囊胚期。雌性產卵量:15~52(35.3±14.60,n=5)粒,其中木裏者平均為52.39粒,普雄者為15粒,峨眉者為20~41粒。2002年4月28日謝鋒等在四川洪雅瓦屋山海拔2550米的山溪內發現卵膠袋3對。 [4] 

山溪鯢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易危(VU)。 [3]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種羣現狀:在中國四川寶興、大涼山地區羣眾常常捕捉該鯢的習慣。一些地區捕捉量過大,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不少地區已經漸危或瀕危,建議有關部門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