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洪侵蝕

鎖定
山洪侵蝕是山區河流(溝道)洪水對邊岸的衝淘,對河(溝)牀的沖刷或淤積過程。山洪侵蝕是水力侵蝕的形式之一,由於山洪具有流速高、沖刷力大和暴漲暴落的特點,因而破壞力大,並能搬運和沉積泥沙石塊。山洪侵蝕改變河道形態,沖毀建築物和交通設施,淹埋農田和居民點,可造成嚴重危害 [1] 
中文名
山洪侵蝕
外文名
torrential flood erosion
常見地點
山區、丘陵區
學    科
地質
領    域
水利

山洪侵蝕簡介

山洪侵蝕是山區河流(溝道)洪水對邊岸的衝淘,對河(溝)牀的沖刷或淤積過程 [2] 

山洪侵蝕特點

山洪侵蝕是水力侵蝕的形式之一,由於山洪具有流速高、沖刷力大和暴漲暴落的特點,因而破壞力大,並能搬運和沉積泥沙石塊。山洪侵蝕改變河道形態,沖毀建築物和交通設施,淹埋農田和居民點,可造成嚴重危害 [1] 

山洪侵蝕各國分佈

世界上經常遭受山跳侵蝕危害的國家有日本、中國、俄羅斯、美國、奧地利、祛國、意大利、瑞士、印度等。中國山洪侵蝕危害分佈很廣。其中以西南山區、西北山區、黃土高原、華北山區和東北遼西山地最為嚴重。

山洪侵蝕山洪分類

按水力成因分為暴雨型、冰雪融水型、水體清決型和綜合因素型。按所含固體物質數量可分為一-般山洪(密度為1.05~1.1 t/m³)和高含沙山洪(密度為1.1~1.5 t/m³) [2] 

山洪侵蝕影響因素

降雨、地形、土壤、地質、植被和人類生產活動是影響山類侵蝕的主要因素。
(1)降雨因素。
降雨是山洪侵蝕成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中國多數地區都有由暴雨引起的強大地表徑流。除兩北少數省(自治區)外,多次出現過日雨量100mm以上的大暴雨,華北山區出現過日雨量950mm的特大暴雨。台灣省僅根據50年內71次颱風統計,日雨量在500mm以上的就有32次。其中有數次超過1000mm。
(2)地形因素。
暴雨集流與流城地形特徵有關,流域地形包括相對高差和地面坡變。山坡短,坡度大,坡面徑流能較快地向低處彙集,最後進入溝槽,並向主溝匯合。溝槽的縱坡大,流速也大,集流時間短,使洪水暴張暴落,加劇侵蝕。
(3)土壤地質條件。
土壤特性影響蓍地表徑流量,結構良好的土壤,其透水性好、持水量大,地表徑流就小。在地質因素方面,岩石對雨水的慘透、地表徑流的形成都有顯著影響。深厚的砂礫層具有很高的入滲量,淺層土壤下的不透水岩層能使土層迅速達到飽和,加快地表經流的形成。
(4)植被狀況。
植物的覆被率、分佈和種類影響着地表徑流量和徑流過程。植物的葉面、枝幹可以截持部分降雨,地面的枯枝落葉層接納雨水,使之緩慢摻入土內變成地下水。枯落物的分解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質,枯死植物根系增加了土壤孔隙,因而提高了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量,破少地表徑流。
(5)人類活動因素。
濫伐森林、陡坡開荒、過度放牧等,都使山區植被遭受破壞,加劇山洪侵蝕。但改變小地形,增加植被等,則可減少山洪侵蝕 [1] 

山洪侵蝕防治措施

①坡面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田間工程、造林種草和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等。
②河溝治理措施,包括溝頭防護工程、溝道谷坊、攔沙壩、淤地壩、小型水庫、護岸和導流工程等 [3] 
參考資料
  • 1.    呂春娟. 喬木根系抗拉力學特性及其與化學成分關係[D]. 北京林業大學, 2013.
  • 2.    佚名. 山洪侵蝕的定量計算[J].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1987(4):40-42.
  • 3.    王禮先. 土壤侵蝕的分類與分級[J]. 中國水土保持, 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