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楂樹之戀

(2014年田沁鑫執導話劇)

鎖定
《山楂樹之戀》是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田沁鑫執導,小彩旗韓東君主演的話劇,於2014年7月3日在浙江省嘉興市烏鎮大劇院首演 [1] 
該劇根據艾米的同名長篇小説改編,講述了在文革時期,靜秋和老三兩人之間從相識再到生死離別的愛情故事 [2] 
中文名
山楂樹之戀
出品單位
中國國家話劇院
首演時間
2014年7月3日
首演地點
浙江省嘉興市烏鎮大劇院
導    演
田沁鑫
編    劇
胡靖梵
製作人
李東、老象
主    演
小彩旗、韓東君
類    型
話劇
時    長
75分鐘

山楂樹之戀劇情簡介

1974年初春的山楂樹下,她和他像兩顆乾淨的種子,第一眼,就種在了彼此心裏。
他送她鋼筆,擦掉她沾在手上的墨跡。他送她滿樹的山楂花兒,染成最好看的紅穿在她身上。
他送她回家,在黑夜裏牽起她發抖的手。他送她愛情,他説:我等你一輩子。
她擁有了鋼筆,擁有了紅色毛衣,擁有了他微微出汗的掌紋,擁有了他的愛情。
她説,我還不知道愛情,就知道了生死。他説,我知道了愛情,也懂得了生死 [2] 

山楂樹之戀演職員表

山楂樹之戀演員表

山楂樹之戀職員表

出品人 周予援、吳又(聯合)、徐瑋(聯合)、董文潔(聯合)
製作人 李東、老象
監製 景小勇、王曉鷹、史麗芬、戈大立、羅大軍
原著 艾米
導演 田沁鑫
編劇 胡靖梵
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 [2] 

山楂樹之戀角色介紹

  • 靜秋
    演員 小彩旗
    老三的戀人,她擁有了老三的鋼筆,擁有了老三的紅色毛衣,也擁有了老三的愛情。但她還不知道愛情,就知道了生死。
  • 老三
    演員 韓東君
    靜秋的戀人,他送給靜秋鋼筆,送給靜秋滿樹的山楂花兒,染成最好看的紅穿在靜秋身上。他知道了愛情,也懂得了生死。
(參考資料來源 [2] 

山楂樹之戀音樂原聲

曲目作詞作曲演唱形式備註
《恰好》常石磊常石磊霍尊獨唱主題曲 [3] 

山楂樹之戀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定妝照
定妝照(8張)
《山楂樹之戀》改編自艾米所著同名長篇小説,早在被張藝謀買去電影版版權之先,《山楂樹之戀》的話劇版版權便被話劇製作人、國家話劇院演員周莉購買,並着手開始了籌拍工作 [4]  。導演田沁鑫則表示,將《山楂樹之戀》編成話劇,旨在將純愛推向極致,將散文詩話的語言與簡約唯美的舞台變幻搭配,表達“愛情是一種精神,純粹是一面旗幟”的意境,用温暖的情感關懷,傳遞至觀眾內心 [5] 
演員選擇
導演田沁鑫在接下執導話劇《山楂樹之戀》的工作後,決定由小彩旗來扮演靜秋這個角色,導演看中小彩旗,是因為多年前觀看過由小彩旗參演的舞劇《藏迷》,並被她的表演所感動 [6]  。而對於男主角老三的選擇,導演則選擇了韓東君,是因為他和電影版《山楂樹之戀》中的“老三”竇驍有着相同的乾淨氣質 [7] 
舞台表演
劇照
劇照(10張)
導演田沁鑫是依據小彩旗的氣質來做的舞台設計,因為劇名叫《山楂樹之戀》,所以這棵樹很重要,道具只有一棵樹和舞台兩側的兩台電腦 [8]  。全劇也只有75分鐘和四個演員,兩位主角的表演基本就是一邊跑一邊説台詞,情緒變化則主要靠腳步的快慢來表現。除了兩位主角外,原著中的其他角色都被略過不提,另外兩位參與演出的演員,則以讀者的身份進行着閲讀交流,以此來貫穿全劇的劇情。對於全場從頭到尾跑下來的表演形式,導演表示跑步這種方式比較有衝擊力,兩位主角的跑也各有寓意,老三是跑向死亡,而靜秋則是跑向愛情 [9] 
音樂選擇
導演選擇霍尊來演唱話劇的主題曲是因為早在話劇籌備階段,便聽過霍尊的演唱,感覺特別適合《山楂樹之戀》,在隨後的面對面交流中便確定了該次合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擇後,導演最終決定將常石磊詞曲創作的歌曲《恰好》,由霍尊來演繹成為話劇版《山楂樹之戀》的主題曲 [3] 

山楂樹之戀演出信息

主創單位
出品中國國家話劇院
聯合出品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北京鳳凰聯動戲劇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大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福星全亞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 [10] 
演出場次
演出時間演出地點劇場
2014年7月3日
浙江省嘉興市烏鎮大劇院
2014年7月8日至7月16日北京市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1] 
2014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上海市藝海劇院 [11] 
2014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廣州省深圳市深圳保利劇院 [12] 
2014年11月2日廣州省廣州市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13] 
2014年11月5日至11月6日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劇院 [14] 
2015年3月21日至3月22日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行宮會堂 [15] 
2015年4月17日廣州省深圳市龍崗文化中心大劇院 [16] 

山楂樹之戀作品評價

《山楂樹之戀》不是表面淺顯卻內涵豐富的那一種話劇。它的表面淺顯,內涵也很淺顯。話劇的時長很短,但是它讓人覺得冗長,尤其是前一個小時。該劇在舞美方面有一些嘗試,它用了多媒體的手段,這是非常好的。可是,“能夠使用新手段”與“合適地使用新手段”存在多大的差別,恐怕每個觀眾都可以感覺得到。在劇末,觀眾還是看到了一些田沁鑫的功力。那是在老三去世後,兩個演員在舞台上的那一段對於過去幾個月回憶的重疊交叉複述,它產生的效果催人淚下。當霍尊演繹的歌曲在大屏幕中放出來,也算貼皮貼骨,有進一步的渲染。然而太遲了,結尾雖然集了千鈞之力,畢竟大勢已去 [17]  (《北京青年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