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桂皮

鎖定
山桂皮,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毛桂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的樹皮。植物毛桂,分佈於我國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温中理氣,發汗解肌之功效。主治虛寒胃痛,泄瀉,腰膝冷痛,風寒感冒,月經不調。
別    名
假桂皮(雲南
廣西),土桂皮(江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樟科
樟屬
毛桂
分佈區域
我國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文學名
山桂皮
採收時間
全年
用    量
內服:煎湯,6-9g

山桂皮入藥部位

樹皮。

山桂皮性味

味辛,性温。

山桂皮功效

温中理氣,發汗解肌。

山桂皮主治

虛寒胃痛,泄瀉,腰膝冷痛,風寒感冒,月經不調。

山桂皮相關配伍

1、治風寒感冒,山桂皮、杏仁各9g,麻黃、甘草各6g,水煎服。(《精編中草藥圖譜》)
2、治月經不調,山桂皮6g,當歸10g,川芎、丹皮各9g,水煎服。(《精編中草藥圖譜》)
3、治風濕痹痛,山桂皮、川烏各9g,薑黃10g,水煎服。(《精編中草藥圖譜》)

山桂皮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山桂皮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碎,曬乾備用。

山桂皮形態特徵

毛桂,別名香沾根、三條筋(四川)。常綠小喬木,高4-6米。樹皮灰褐色或暗綠色。多分枝,枝條被暗黃色絨毛,後漸脱落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4-9毫米,密被暗黃色柔毛;葉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5-11.5釐米,寬1.5-4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幼時沿葉脈密被暗黃色柔毛,後漸脱落無毛,下面密被黃褐色柔毛,離基三出脈,側脈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網脈在下面略明顯,革質。圓錐花序腋生,長4-6.5釐米,被黃褐色柔毛,具5-11朵花;苞片線形或披針形,長2.5-3毫米,兩面被柔毛,早落;花兩性,長3-5毫米,白色;花梗長2-3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1-1.5毫米,花被裂片寬倒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3.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鋭尖;能育雄蕊9,長2.5-3.5毫米,花絲被疏柔毛,第1、2輪雄蕊花葯長圓形,與花絲等長,4室,內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3輪雄蕊花葯長圓形,4室,外向瓣裂,花絲中部有1對卵圓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約1.3-1.7毫米,三角狀箭頭形,柄被柔毛;子房寬卵球形,長約1.2毫米,無毛,花柱較粗,柱頭頭狀,有時具3淺裂。果實橢圓形,長約6毫米;果託漏斗狀,頂端齒裂。花期4-6月,果期6-8月。

山桂皮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汪毅.精編中草藥圖譜 1 :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