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鎖定
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Cretaceous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坐落於山東萊陽 [1]  ,坐擁兩個園區 [2]  ,在這裏挖掘了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棘鼻青島龍 [3]  並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4-5]  萊陽也是中國少數幾個“龍蛋共生”的地方。景區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建造。 [6] 
萊陽的白堊系地層完整連續,賦存三個重要的白堊紀化石生物羣 [3]  [7-8]  ,即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羣、晚白堊世萊陽鴨嘴龍動物羣和萊陽恐龍蛋化石羣,因此被譽為“世界古生物學的奇蹟”。 [9] 
2017年在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發掘命名了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 [9-10] 
2023年12月14日,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9] 
中文名
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外文名
Cretaceous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Of Laiyang Shandong(英)、백악기 국가 지질 공원(韓)、白亜紀國家地質公園(日)
地理位置
山東省萊陽市呂格莊鎮金崗口村 [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夏季:(4月1日至10月31日)、開放時間:8:30-17:00(16:30停止售票),冬季:(11月1日至3月31日)、開放時間:8:30-16:30(16:00停止售票) [11] 
景點級別
AAAA級 [29] 
門票價格
通票50元 [11] 
佔地面積
15.46 km² [1]  [3] 
著名景點
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張和國際樹化石林,棘鼻青島龍遺址館,2號恐龍遺址館,平原恐龍峽谷羣等 [3] 
恐龍種類
5大類9屬12種 [3] 
地質遺蹟類型
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觀,水體景觀 [12]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歷史沿革

棘鼻青島龍化石(藏於中國古生物博物館) 棘鼻青島龍化石(藏於中國古生物博物館)
萊陽是“中國恐龍之鄉”,白堊系地層發育齊全,藴藏有豐富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並擁有諸多古生物之最,在我國乃至世界恐龍、恐龍蛋和翼龍等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3] 
1923年,譚錫疇首先報道了萊陽白堊系地層中發現的恐龍、魚類、昆蟲和植物等化石,同時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昆蟲和魚類化石,周贊衡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了其中的恐龍化石,將其歸於鴨嘴龍類,命名為中國譚氏龍(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14-15]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科研科普基地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科研科普基地
1951年,楊鍾健和劉東生等在萊陽進行了較大規模考察與發掘,在金崗口村西溝發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並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 [16]  ,以及金剛口譚氏龍、破碎金剛口龍等大量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同時還首次報道了萊陽發現的翼龍化石。此後,萊陽也有一些零星的恐龍如紅土崖小腫頭龍和恐龍蛋化石被發現,趙資奎還主要依據萊陽恐龍蛋化石的研究,提出了恐龍蛋分類命名系統。
2010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汪筱林博士帶領科考隊在金崗口村進行了兩個半月的集中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和十多條切割很深的富含恐龍及恐龍蛋化石的恐龍峽谷。
2010年11月,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萊陽市“中國恐龍之鄉”稱號。
2010年12月,“山東萊陽金崗口恐龍遺蹟省級地質公園”正式授牌。
萊陽市金崗口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區(萊陽市人民政府) 萊陽市金崗口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區(萊陽市人民政府)
2011年3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萊陽科研科普基地”在萊陽掛牌。
2011年12月,國土資源部批覆設立“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24] 
2013年7-9月,科考隊重點對2號地點東側的低窪地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第三化石富集層,在不到200平方米範圍內採集鴨嘴龍類骨骼兩百多件,修理後組裝兩大兩小4條青島龍骨架。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期間,中科院組織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科學報和中央電視台等各大媒體對萊陽恐龍發掘進行聯合採訪,在頭版或重要版面發表了一系列長篇報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在整點新聞以萊陽恐龍發現專題進行了報道,產生重大影響。同年,萊陽化石地點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古生物化石集中保護產地。
2016年2月4日白堊紀地質博物館開館營業。
楊氏萊陽龍下頜骨(張嘉良、汪筱林供圖) 楊氏萊陽龍下頜骨(張嘉良、汪筱林供圖) [10]
2016年9月25日由中科院專家汪筱林帶領的科考隊歷經近2個月的發掘,在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2號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再次發掘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層。據專家介紹,隨着後續發掘工作的深入,不同化石層位的發掘區將呈現出“兵馬俑式”坑道。央視對此評價:世界罕見。
2016年12月22日,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土資源部專家組的驗收。
2016年12月,地質公園積極響應教育部、國家旅發委等11部委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開始正式走向中小學生“研學旅遊”市場。 [13] 
2017年9月11日,在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發掘的新屬種恐龍化石,被正式命名新屬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鍾健院士,以紀念楊鍾健誕辰120週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
2018年10月,白堊紀恐龍研學基地成功獲批國家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13]  [17] 
2023年12月14日,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內部景觀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

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外景) 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外景)
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建築面積3630平米,以萊陽白堊盛世為背景,彰顯“自然天成”的萊陽特色風貌。博物館以時間為隱形線索,一層包括萊陽恐龍動物羣、萊陽古生物輝煌歷史、恐龍的故鄉、恐龍蛋世界、多功能廳等板塊,在其中游客可以追溯萊陽地質變遷,觀賞萊陽眾多古生物第一以及古生物,在多功能廳可以觀看科教片等;二層進入地球演化與生命進化版塊,包括地球演化、生命進化、地球生物大滅絕等。 [6]  [13]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張和國際樹化石林

張和國際樹化石林 張和國際樹化石林
萊陽“張和國際樹化石林”(下稱樹化石林)坐落於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中,佔地面積100畝,截止2019年四月,樹化石林是世界遷地保存規模最大的樹化石林。有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樹化石近400株,園內設有假山瀑布、湖泊農田,並搭配不同質感的植物。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恐龍峽谷

恐龍峽谷(晚) 恐龍峽谷(晚)
萊陽金崗口發掘地點周邊的平原上發現的十多條切割很深的恐龍峽谷。同時並存多種地質現象和自然地貌景觀,以及多個小型湖泊。 山東省萊陽市金崗口境內分佈有相對完整、出露連續的白堊系地層和大量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截止2021年,已知在王氏羣陸相紅層中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埋藏豐富,尤其在萊陽市近郊的金崗口、將軍頂和文筆峯塔等地區發現有十幾層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層。 [13]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棘鼻青島龍遺址館

棘鼻青島龍遺址館內景 棘鼻青島龍遺址館內景
棘鼻青島龍遺址館,是新中國第一龍“棘鼻青島龍”的出土地點。1951年,中科院楊鍾健率領考察隊在這一地點發現併發掘了眾多恐龍化石,這也是1949後我國第一次恐龍考察發掘的地點。 [25]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遺址2館

遺址館(內) 遺址館(內)
園內已經建成2號遺址保護館,並準備對2號恐龍遺址館進行裝修後對外開放。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科研價值

公園內地質遺蹟保存完好,幾乎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破壞,大都處於自然狀態。“恐龍谷”蜿蜒隱藏於一馬平川的沃野之中,被專家譽為世界最美的“平原峽谷羣”。在該地質公園已經保護開發的42處地質遺蹟羣(點)中,20處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對比意義,31處具有極高的科普價值。
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內景) 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內景)
萊陽是中國少數幾處“龍蛋共生”的地方,世界罕見(既發現恐龍化石,又發現恐龍蛋化石。一般地化石區域有恐龍化石,則無恐龍蛋化石)。作為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翼龍化石的地方,是新中國一具完整的棘鼻龍出土地 [18]  ,公園內有完整的白堊紀地層剖面和豐富的化石佐證。截至2017年1月前,在萊陽發現和以萊陽命名的恐龍達8屬11種,恐龍蛋化石5屬11種。 [19]  陸相白堊系地層記錄最完整,白堊紀地層所覆蓋的三個地層,萊陽全部都有。三個地層為:萊陽羣、青山羣、王氏羣。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形成原因

恐龍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夠變成化石。 恐龍在死後如果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恐龍的身體部分地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恐龍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恐龍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 經過漫長歲月各種有機物被鈣化就形成了化石。 [20]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公園主碑

龍之角 龍之角
2016年地質公園又新增了一個標誌性建築 "龍之角" , [21]  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主碑是整個地質公園標誌性主題雕塑。主碑總高17.1米,其中碑體高15米,碑座高2.1米,佔地面積1521平米。碑體以“龍之角”為核心設計理念,將地質公園典型資源代表棘鼻青島龍的特徵強化,展示其豐富的地學內涵。整體造型巧妙地將典型的白堊紀地層標準剖面、恐龍化石、恐龍蛋、恐龍足跡化石等要素融為一體,最終塑造出“龍之角”的形象。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交通情況

地質公園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靠近省道212交通十分便利,萊陽境內有萊陽火車站(動車)距離地質公園約12公里路程。位於市區的萊陽汽車站,萊陽中心汽車站距離地質公園約15公里路程。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獲得榮譽

中國恐龍之鄉、國家重點古生物化石保護產地 [22]  、國土資源部野外觀測研究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2]  中國青少年研學旅行發展聯盟研學示範基地、中科院古脊椎所院士工作站、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教育學會研學旅行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山東省青年文明號、山東省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行走齊魯”資源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教學實習基地、 [23]  濟南大學教學實習基地、煙台首批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 [13]  [23] 
2022年3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6-27] 
2023年12月1日,擬確定該旅遊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