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鎖定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山東省內專業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研究與防治,蜂業良種繁育與授粉的省級公益類、事業性專業科 研機構,山東省植物保護學會掛靠單位。研究所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單位等稱號。研究所堅持世界眼光、中國視野、山東特色,堅持“四個面向”,聚焦黃河中下游農業產業重大問題和需求,旨在建設國內一流學科和一流研究所,推動齊魯植物保護科技整體躍升。 [1] 
中文名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別    名
山東省農科院植保所 [3] 
所長/黨委書記
翟一凡 [2]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周起先 [2] 
副所長
路興波、朱小玲 [2] 

目錄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單位簡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創建於1959年,是省內專業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研究與防治,蜂業良種繁育與授粉的省級公益類、事業性專業科研機構,山東省植物保護學會掛靠單位。研究所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單位等稱號。研究所堅持世界眼光、中國視野、山東特色,堅持“四個面向”和“一體兩翼”的科研事業發展思路,聚焦黃河中下游農業產業重大問題和需求,旨在建設國內一流學科和一流研究所,推動齊魯植物保護科技整體躍升。 [3] 
截止2023年底,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63人,專業技術人員59人,佔在職職工總數的97%。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8人,佔科技人員的比例達到6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0人,佔科技人員總數的 65%以上。現有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次,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次,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柔性)1人次,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1人次,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次,泰山學者3人次,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次,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3人次、崗位專家10人次,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次。形成了一支以領軍人才為龍頭、高級科技人員為主體、青年優秀科技人才貯備豐厚、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植物保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3] 
研究所現有管理服務部門3個,分別是辦公室(黨羣科)、科技管理科、成果轉化與推廣科。為促進黨建業務雙提升,堅持將支部建在團隊上。從事科研工作的創新團隊9個,分別是生態植保黨支部(病毒病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天敵與授粉昆蟲利用創新團隊、農業生態調控創新團隊)、健康植保黨支部(雜草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農業昆蟲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真菌病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綠色植保黨支部(基因安全評價與應用創新團隊、農業害蟲生物防治創新團隊、農藥評價與應用創新團隊)。基本涵蓋了現代植物保護學科的研究內容,形成了植物病害、植物蟲害、雜草、農藥、生物防治、生物授粉、生物安全、生態調控等9個學科領域,每個學科領域涵蓋2-4個研究方向。在糧棉油、果樹、蔬菜、中藥材等作物的病蟲草害成災機制與綠色防控、農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農業生態調控技術、天敵與授粉昆蟲產業化開發與利用、遷飛性害蟲監測預警與阻控、轉基因作物安全評價及應用、農藥藥效評價、農藥殘留分析、作物抗性鑑定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創新性成果。 [3] 
研究所相繼建有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山東分中心、國家農業科學(東營)觀測實驗站、農業農村部天敵昆蟲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環境)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濟南)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農村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山東分中心、農業農村部(泰安)生物育種科研試驗基地、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生態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山東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3] 
研究所圍繞建設國內一流學科的目標,不斷強化植物保護國內外科技合作頂層設計,持續深化雙邊和多邊科技合作。先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德國、荷蘭、意大利、老撾、越南、緬甸、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以及CABI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交流。同時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系列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了在學生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等領域全面合作。形成了從本科畢業實習、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的全鏈條聯合培養模式。 [3] 
建所以來,全所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200餘項,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獎勵1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其中,“十四五”以來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研發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100餘項,立項總經費近2億元;獲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研獎勵10餘項;發表文章170餘篇、其中SCI論文80餘篇;編著著作10餘部;獲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編制國家、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20餘項;編制國家和省級農業主推技術10餘項。這些成果的應用為黃淮海區域的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及作物生物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3] 
下一步,研究所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總戰略指引下,堅持 “四個面向”和“一體兩翼”的科研事業發展思路。緊緊抓住農民最關心的農作物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的現實問題,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開展差別化探索和創新性實踐。繼續秉承“科為農需,技為民用”的發展理念,更好地服務三農,為鄉村振興科技引領型齊魯樣板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繼續踐行將植保科研的論文寫在齊魯大地上的初心使命。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