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畫報

鎖定
山東畫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創辦的綜合性畫報。1943年7月在山東省莒南縣創刊。原由山東軍區政治部編印,從第2期起改由山東畫報社編輯,山東新華書店發行。社長康矛召,主編先後由那狄、龍實擔任。石印美術刊物,十六開本,初為月刊,後改為半月刊,頁數不定。從1945年7月1日出版的第25期起開始刊登銅版時事照片。以後開本不斷變動,不定期出版。1947年從第40期起改名《華東畫報》,編號續前。1949年3月停刊,共出版49期。 [1] 
中文名
山東畫報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文稿
主管單位
山東軍區政治部
主辦單位
山東軍區政治部
創刊時間
1943年8月
出版週期
每月1期

目錄

山東畫報發展歷程

創刊之初,攝影工作尚處在籌備、實驗階段,美術工作相當活躍。省戰工會(省政府的前身)的柳成行、任遷喬等美術工作者,積極為畫報供稿。這些畫稿緊密配合共產黨的中心工作,利用典型事例,向羣眾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有一次,某村在排演文藝節目時,一青年扮演欺侮老百姓的漢奸,其父跳到台上,揪過來就是兩巴掌,罵道:“你這兔崽子,什麼不好演,偏演臭漢奸!”美術工作者把這個真實的故事在畫報上再現出來,詼諧地表現了這位老農民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畫報社的美術工作者,還編繪了許多瓦解日軍的宣傳材料,交給日人反戰同盟散發。畫報社的工作人員土法上馬,於1944年底製出了第一幅銅版毛澤東像。1945年上半年,出版了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第一本特刊照片畫冊《攻克莒縣城》。從此,《山東畫報》逐步成為以銅版攝影照片、鋅版美術作品和鉛印文字為主的綜合性畫報。1947年,改名為《華東畫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華東畫報》恢復《山東畫報》原名,隸屬出版系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