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人

(籍貫在山東的人)

鎖定
山東人,中國受孔孟思想文化影響最深的羣體,有情深似大海,義重如泰山,忠心黃河長的優良傳統,一般指長期居住在山東並一般説山東話的人,或出生地、户籍在山東的人。山東人並沒用很嚴格的定義,使得其總人口不好統計,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山東省人口數,人數可超過一億。
中文名
山東人
意    義
籍貫是山東的人
地    點
山東省
特    點
出門在外靠老鄉 中庸 忠義 仁厚
方    言
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

山東人優良品質

認同感強
尋找最美山東人 尋找最美山東人 [1]
山東人出門在外靠老鄉,無論走到天南地北,山東人見到山東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親近感、信任感。這也是因為山東人與山東人之間有齊魯文化作紐帶。齊魯文化是天南地北山東人共有的思想基礎和文化認同
山東人繼承“周孔遺風”,堅持“孔顏人格”,歷朝歷代名人名家輩出。所謂“周孔遺風”就是“知禮遜,習俗節儉,人多讀書,士風彬彬,賢良宏博”。所謂“孔顏人格”,就是忠實厚道、豪爽豁達、勤儉樸實、吃苦耐勞、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等人格形象。
濟南大明湖湖心有座亭子叫歷下亭,唐朝時著名詩人杜甫與書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聚於此,留下了一幅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據粗略統計,《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的山東人有1000多位。
先聖左丘明齊國姜尚,儒聖孔子,亞聖孟子,墨家墨子,軍聖孫子,兵聖孫臏,五行鄒衍,和聖柳下惠,巨匠魯班,齊國管仲齊桓公魯襄公東方朔醫聖扁鵲,筆聖蒙恬(秦朝蒙陰人,大將,傳説毛筆發明者),算聖劉洪(東漢蒙陰人,珠算創始人,天文歷算學家),算盤徐盛,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農聖賈思勰,文學評論鼻祖劉勰,愛國詞人辛棄疾李清照,張養浩,短篇小説家蒲松齡等,漢高祖皇后呂雉是山東單縣人,單縣現在隸屬菏澤市,高祖劉邦劉氏家族集中生活在山東和江蘇蘇北一代。後漢三國裏的山東名人更是不少:諸葛亮兄弟一族---琅邪陽都縣人(山東沂南縣蜀國大臣 宰相 輔政國師,諸葛瑾吳國大臣 大將軍,諸葛恪吳國諸葛瑾長子 太守 大將軍,太史慈---東萊黃人(山東龍口人)吳國武術奇才 大將軍,劉表一家子---山陽高平人(山東魚台東北)漢室正統 投向於曹操雄踞荊州,立學校、修禮樂武宣皇后卞氏,山東臨沂人,曹操之妻,曹丕曹植之母。程昱---東郡東阿人(山東陽穀縣人水滸中 武松老鄉) 至三國時期曹魏謀士名臣,于禁---泰山鉅平(山東泰安)曹魏大將軍,李典---山陽鉅野人(山東金鄉縣人)曹魏大將軍,孔融---魯國(山東曲阜)曹魏名士名臣 建安七子之一都是齊魯文化薰陶出來的傑出代表。
重視“忠孝兩全”
二十四孝》中“孝動天地”的24個故事有10個出自於山東:孝感動天的虞齧指心痛的曾參,單衣順母閔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為親負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鹿乳奉親的剡子(春秋郯城人),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春秋楚人,隱居蒙山之陽),賣身葬父董永(東漢高青人),行佣供母江革(東漢臨淄人),卧冰求鯉的王祥(晉代琅琊人),聞雷泣墓的王裒(魏晉昌樂人)。
山東人本性仁厚,對上講忠誠,對朋友講義氣,對前輩講孝敬。一旦他們認準了值得為之忠心耿耿的人或事,就會忠誠有加,不會有絲毫懈怠。忠君保國,是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
從秦漢拓土開疆的將領蒙恬蒙毅家族,到漢朝吳起一句: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更能體現山東人的豪情壯志與家國情懷。而漢代赤眉起義盤踞泰山地區又是一座漢代起義高峯。到王莽建立新朝又成了山東出的唯一的皇帝。
到了唐朝開國秦瓊程咬金(也被稱為半個皇帝),李績,更是為大唐奠定威名遠播。而唐末梟雄黃巢的起義運動又是一個起義高峯,黃巢也被稱為半個皇帝。
愛國詞人辛棄疾(濟南歷城人)、李清照(濟南章丘人),在詞作的感情基調上,都貫穿着抗敵報國的情懷。辛棄疾堅決主張抗擊金朝,反對妥協投降,在臨終之時,還大喊:殺賊、殺賊!抗金報國之心至死不渝。
李清照也是一位氣節高尚、性格剛毅、灑脱不羈的愛國女性。突出表現在她關心國家民族命運,深切同情陷於外族入侵的勞苦大眾。
民族女英雄楊妙真(山東益都人),金末紅襖軍的傑出女領袖,號“四娘子”,善騎射,人稱一杆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是我國古代農民戰爭史上少有的女領袖,她的許多抗擊金兵、驍勇善戰的故事,至今在山東民間廣泛傳頌。
元朝與高麗聯軍兩次徵日戰爭中,登上日本本土的兩位中國將領,分別是山東范文虎,和山東劉復亨,雖戰果最終失敗,算是開創華夏對外海上作戰先例,以及登陸本島作戰的第一將和最早嘗試。
明代女子起義將領唐賽兒。是比較早的反抗統治階級暴政的女子作為主導的農民起義。
抗擊倭寇的著名將領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在戚繼光少時,東南沿海倭寇為患,他刻苦學文習武,誓平倭賊。後鄉試中武舉,負責督修海防設施,訓練海上營衞,練就了一支軍紀嚴明的勁旅,史稱“戚家軍”。他率領這支軍隊痛擊倭寇,連連告捷。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里之長城”。而同時期還有山東抗倭將領邢階,山東泰安人,第二次明朝高麗抗倭總兵。
山東威海甲午海戰 北洋水師的山東將士代表,甲午戰爭山東左寶貴扶清滅洋的山東義和團,再到民國前期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總理潘馥,民國軍人楷模,抵日愛國將領吳佩孚,又到東北抗日犧牲第一少將韓家林(馬占山得力副將),更有抗日第一儒將 張自忠,關內第一戰長城抗戰的趙登禹將軍,拱衞北京的宋哲元,盟軍讚譽的鐵軍-七十四軍軍長-陸軍王老虎-王耀武 ,空軍王老虎-王叔銘,犧牲最年輕將領-三十歲的方叔洪,黃埔抗戰三李的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其中李玉堂三保長沙被譽為泰山軍微山湖上靜悄悄的鐵道游擊隊地雷戰山東游擊隊,山東抗戰的打勝仗台兒莊大戰…………
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講做人,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官員要做百姓的表率,教師要為學生的師表,長輩要為晚輩樹立榜樣,前人要做後人的楷模。“立功”,講做事,就是要為國家、民族作貢獻,為黎民百姓謀福利。“立言”,講學問,就是要會寫文章,著書立説。通過立德、立功、立言,可以做到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這種理念,對啓動人們的進取精神,很有作用。
在一戰中,確立中國北洋政府一戰勝利國地位,當推首功二十萬援助西歐山東華人工兵團,雖除卻山東北洋將領因素外,更多的是山東人的吃苦耐勞,在一戰中修築工事和運輸軍火的認真謹慎和傳統儒家禮儀給予歐洲人深刻印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山東總人口4000萬,其中男子2000萬,除去老弱病殘,青壯年男子最多不過1000萬。然而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卻有1100萬人次支前,100萬人當兵,22萬人犧牲。 國共內戰後期階段,隨着共產黨軍隊往江南推進,山東有10萬幹部下江南,開闢和建設新的解放區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出兵百萬赴朝鮮半島作戰,其中山東將士28萬,有2萬人長眠在朝鮮戰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震將軍率領的二十萬人的野戰軍,在新疆就地轉為生產建設兵團。為了解決兵團老戰士的婚姻問題,山東姑娘8000人應徵入伍,義無返顧地奔赴新疆。
山東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比較多的省份。著名的農民起義有:隋末的瓦崗寨起義,唐代的黃巢起義,宋代的梁山泊起義等。那些起義軍的領袖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帶有齊魯文化的印記。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湧現出著名模範人物曾廣福張富貴、郭佔一、李田英、郝建秀、徐建春、王傑、時傳祥、焦裕祿、孔繁森、王樂義、許振超、張海迪,為梨農服務發尚進大等。
清代以來,山東人“闖關東”形成移民潮。到1911年,東北人口約1841萬,移民人口約1000萬,其中山東移民約700-800萬。1912-1949年,山東人闖關東的總數竟超過1830萬,除去回返者,留住東北的山東人有792萬之多。東北的大開發,山東人居首功。
家庭觀念
山東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價值體系。中國社會是“國與家”的結合,是一個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社會方方面面都帶有濃厚的家庭色彩。齊魯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始終對山東人的人生價值取向起着主導作用,其中“齊家”佔中心地位。人們常説,不能齊家,何以治國平天下?可見,“齊家”是山東人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山東人講究“父母在,不遠遊”,既有“孝”的成分,又反映其家庭觀念比較強烈。齊魯文化提倡“忠孝節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家庭中每個成員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長幼有序,和諧相處。這樣就促成了山東人的家庭特別穩定。
山東婦女特別是家庭主婦有着高嚴格的要求。山東家庭中對男人女人在家庭中的分工要求很明確,概括為“男主外,女主內”。婦女們肩負着家庭的全部重擔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她們需要恪守婦道,“三從四德”(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就是説做女子的,第一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輕浮隨便;言語要會隨意附義,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説什麼、不該説什麼;婦功是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經過兩千多年的薰陶,一代代傳承,山東婦女特別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賢良守節,忍辱負重,尊老愛幼,團結互助。她們給家庭帶來温暖,為社會做着貢獻。孔子之母,孟子之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代以來,山東又湧現出成千上萬的紅嫂、好軍嫂、石油大嫂、兵團大嫂等。但是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這樣的要求招致女權代表的批評。

山東人地域民眾

社會相對比較穩定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事事處處講究“齊之以禮”,而齊國最講究“尊王禮鄰”。受此薰陶,山東歷來有禮鄰奉上的美德,尊首長,敬父母,禮師長,對附近的人以禮相待,鄰鄉、鄰里、鄰居、鄰業、鄰人等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因此,相對來説,山東的社會比較穩定,社會風氣比較好。
錢穆指出“中國各地區的文化興衰,時時在轉動,比較最能長期穩定的,應該首推山東省。若把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臘,則在中國首先應推山東人。自古迄今,山東人比較最有做中國標準人的資格。他們最強韌、最活躍;大聖人、大文學家、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各種偉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發展,還能長時期維持不墜。”
重義輕利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從而造就了數不清的反對見利忘義、講究義利並重的“儒商”的出現。成就了一大批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著名企業和企業家。自清代到民國,山東就出現了魯商(即儒商)羣體。其優秀代表就是民族資本家苗海南。改革開放以來,又湧現出數以萬計的當代企業家。他們的共同特點,一是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二是堅持齊魯文化的優良傳統,實現了經商與做人的平衡。
重視教育
山東人“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一直比較濃厚。從社會來説,再難,不能不辦教育。從父母來講,再窮,不能耽誤孩子上學。從子女來看,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學習,學成之後回報父母,服務社會。這些觀念,深深紮根於一代代山東人內心當中。山東現今有全日制大中小學在校生1500萬人,其中大學在校生150萬人,為全國之首。全國高考統一命題的時候,山東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在全國與江蘇同處最高之列,高出北京地區100多分。
地域自豪感強烈
山東是儒家創始人孔子和孟子的故鄉,山東人常以“與聖人同鄉”為榮,酷愛自己的家鄉。中國有兩個地方的人愛誇自己的家鄉:一是山西人,愛唱《人説山西好風光》;一是山東人,愛唱《誰不説俺家鄉好》。
弊端
其民受益於其地,也受制於此。譬如多數山東人鄉土觀念凝重、官本位意識濃厚、盲目服從上級,商業意識滯後、思想相對保守,固守其方言令外人感覺土氣,豪爽過激令人感到不夠禮貌等。
形成原因
山東人身體素質的形成,主要因素是食品構成的多樣性、季風氣候的多樣性、地形條件的多樣性,三條。
山東人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主要也有三條:一是長久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歷練;二是不絕的農民戰爭的考驗;三為齊魯文化的全面深刻影響。
這造就了山東人那種特殊的素質和氣質。無論走到哪裏,都很容易從言談話語、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辨認出他們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