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姆·帕尼爾

鎖定
山姆 帕尼爾(Sam Parnia MD/PhD),醫學博士,高級臨牀研究員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畢業於倫敦蓋伊與聖托馬斯醫學院。帕尼爾博士在南安普頓大學創立了意識研究小組,他同時還是倫敦西北泰晤士區的一名內科於呼吸科的專科註冊醫師。
中文名
山姆·帕尼爾
外文名
Sam Parnia
畢業院校
倫敦蓋伊與聖托馬斯醫學院
性    別

山姆·帕尼爾人物簡介

他與芬威克博士(Dr Fenwick)合作的關於瀕死體驗的研究,以其前瞻性獲得了國際上廣泛的媒體關注。關於此項研究,帕尼爾博士已在2001發表的論文《關於對心跳驟停倖存者瀕死體驗的產生、特徵以及病理學的定量定性研究》(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features and aetiology of near death experiences in cardiac arrest survivors)中,和2006年出版的著作《瀕死一刻:對於生命與死亡本原的一項開創性研究》(What Happens When We Die: A Groundbreaking Study into the Nature of Life and Death)中進行了詳盡描述。

山姆·帕尼爾人物生平

這項研究是在南安普頓綜合醫院進行的,帕尼爾博士與芬威克博士在一年的時間內對63名心跳驟停倖存者進行了研究。其中有56名(88.8%)病人對失去意識期間沒有任何回憶,餘下7名(11.1%)倖存者則稱有回憶。而後研究小組對這7名病人的回憶應用格雷森瀕死體驗指標(Greyson NDE scale)進行了評估。根據指標,4名病人擁有瀕死體驗,另3名病人並未滿足格雷森指標,因此無法稱為嚴格意義的瀕死體驗。不過有趣的是,此3人中的2人出現了瀕死體驗中的部分特徵(例如體會到安寧或遇到逝去的親屬),但是由於沒有全部滿足所以無法通過指標測試。7人中僅有1人有失去意識期間的回憶,但是沒有出現典型的瀕死體驗特徵。
帕尼爾博士在論文中總結到,從心臟驟停中搶救過來的病人極少保留回憶,而此研究中有回憶的病人大都聲稱出現瀕死體驗並感到愉悦。在心臟驟停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瀕死體驗顯然揭示了意識和大腦的可能聯繫,但是對於瀕死體驗的真正意義和病理學研究尚需要更多的大規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