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地香茶菜

鎖定
山地香茶菜(Isodon oresbius (W. W. Sm.) Kudô),小灌木,高至60釐米,具極多分枝。幼枝鈍四稜形,密被灰白色星狀及單生短絨毛,老枝近無毛,無葉,常脱皮。葉卵形,長0.7—1.5釐米,寬0.5-1.3釐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邊緣具規則圓齒,上面欖綠色,被星狀短柔毛及單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短絨毛及單絨毛,質地較厚,兩面均具皺紋,側脈3—4斜上升,與中肋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約3毫米,腹凹背凸,密被星狀短絨毛及單絨毛。
中文名
山地香茶菜
拉丁學名
Isodon oresbius (W. W. Sm.) Kudô
別    名
樸荀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3] 
唇形科
香茶菜屬
山地香茶菜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山地香茶菜形態特徵

山地香茶菜線稿圖 山地香茶菜線稿圖 [1]
小灌木,高至60釐米,具極多分枝。老枝近無毛,無葉,常脱皮,幼枝鈍四稜形,密被灰白色星狀及單生短絨毛。葉對生,卵形,長0.7-1.5釐米,寬0.5-1.3釐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邊緣具規則的圓齒,上面欖綠色,被星狀短柔毛及單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短絨毛及單生絨毛,堅紙質,兩面均具皺紋,側脈3-4對,斜上升,與中肋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約3毫米,腹凹背凸,密被星狀短絨毛及單生絨毛。聚傘花序腋生,被與莖相同的毛被,具3-5花,具梗,總梗長約5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苞葉與葉同形,向上漸變小且變全緣,小苞片線形,長達2毫米。花萼鐘形,長約4毫米,直徑約3.5-4毫米,外面尤其是在萼筒上被白色星狀短柔毛及單毛,內面無毛,萼齒5,長三角形,近相等,長約2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花冠淡紫或紫藍色,外面被星狀小疏柔毛,內面無毛,冠筒微超過花萼,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寬約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與下唇約等長,長約3.5毫米,先端具相等四圓裂,下唇俯垂,闊卵圓形。雌雄蕊內藏。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7-9月。 [1]  [4] 

山地香茶菜分佈範圍

產滇西北(中甸、麗江),海拔2100—3400米的乾燥山坡岩石中或灌叢中。我國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亦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麗江。

山地香茶菜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名:山地香茶菜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山地香茶菜的全草。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用治鼻衄、咯血、便血、崩漏等證。
性味歸經:涼,苦。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2克,水煎服。
別名:樸荀山(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佈:主產於四川、雲南、西藏。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一年四季均可採集,除去雜質,洗淨泥土陰乾,備用。
拉丁名:山地香茶菜Rabdosiarebia (W. W. Smith) Hara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山地香茶菜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