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地赤瓟

鎖定
山地赤瓟(Thladiantha montana Cogn.)是葫蘆科赤瓟屬攀援草本植物,除葉面幼時生短剛毛外,全體幾無毛。莖、枝有縱向稜溝。葉柄細,長8-10釐米;葉片近膜質或薄紙質,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心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1] 
中文名
山地赤瓟
拉丁學名
Thladiantha montana Cogn.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葫蘆目
葫蘆科
赤瓟屬
山地赤瓟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山地赤瓟形態特徵

長10-16釐米,寬8-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彎缺近圓形,
有時葉片基部向後靠合,邊緣有胼胝質的細齒,上面深綠色,密佈由於剛毛斷裂而存留的白色疣狀糙點(觸摸時甚為粗糙),葉背色淺。卷鬚稍粗壯,2歧。雌雄異株。雄花:花序總狀或多分枝呈圓錐狀,具5-10朵花,有時在同一葉腋內生2-4個花序,花序軸細,長6-10釐米;花梗纖細,長0.5-1釐米;花萼筒淺杯狀,上部寬4-5毫米,長約3毫米,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1毫米,1脈,先端稍鈍;花冠黃色,裂片狹長卵形,長0.8-1.2釐米,寬約0.5釐米,先端漸尖,具5脈;雄蕊5,插生在花萼筒下部,花絲基部兩兩靠近而成對生,1枚離生,花絲疏生柔毛,長2-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2毫米;退化雌蕊近球形,色暗,徑約2毫米,基部有3片不等大黃色鱗片。雌花:單生,稀2-3朵生於一短的總梗上,總梗粗壯,長約1-2.5釐米;花梗稍細,長1-4釐米,無毛;花萼和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腺體狀,長2.5-3毫米;有3片膜質鱗片,鱗片長圓形,長3-4毫米,先端鈍;子房狹長圓形,光滑,稍被稀疏的短柔毛或近無毛,長1-1.5釐米,徑0.3-0.4釐米,基部截平,並稍凹入,頂端稍狹,花柱細,長5-6毫米,上端3裂,柱頭近圓形,寬4.5-5毫米,2裂。果梗稍粗壯,光滑,無毛,長4-5釐米;果實長圓形,長4-6釐米,徑3-4釐米,光滑無毛,兩端鈍圓。種子長卵形,長4-5毫米,寬2-3毫米,厚約1.5毫米,基部圓,兩端稍拱起,稍平滑。 [1]  [4] 
山地赤瓟線稿圖 山地赤瓟線稿圖 [1]

山地赤瓟生長環境

山地赤瓟生長於海拔800米至3,2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山坡、溝邊以及林下。

山地赤瓟分佈範圍

山地赤瓟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

山地赤瓟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