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屯糧山景區

鎖定
屯糧山古稱武山,位於鳳凰古城以北,臘爾山高原台地以東,三拱橋、大田、禾庫三個鄉(鎮 )的交界處,距鳳凰縣城47公里,是馳名中外的苗山勝景區,有名的電影、電視劇外景拍攝基地。
中文名
屯糧山景區
地理位置
中國
著名景點
盤瓠石室
屯糧山
古    稱
武山

屯糧山景區景區簡介

屯糧山景區
屯糧山景區(3張)
據《鳳凰廳志》記載,早在夏商殷周之前,鳳凰即為"武山苗蠻"之地。1931年出版的臧勵和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對此有明確的指稱:"武山,在湖南乾城縣西三十餘里,武溪所自出"。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沅水注》中也指出"武山"是沅水源流之一"武溪"的發源地。南宋祝穆《方輿勝覽》也明文記載:"武山,在盧溪縣西百八十里"。武溪即今吉首境內的武水、武山是其源頭。這説明,屯糧山自古就是中國的名山之一。

屯糧山景區主要景點

屯糧山景區盤瓠石室

盤瓠石室,又稱盤瓠洞,位於古稱“武山”的屯糧山東部邊緣,三拱橋鄉麻衝村境內。由於“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足跡不至”,如今保存仍很完整。
據傳,蚩尤的後代盤瓠英勇神武,在四千五百年前幫助高辛氏(帝嚳)打敗犬戎,贏得高辛帝的厚愛。高辛帝為籠絡人才,遂將小公主辛女嫁盤瓠為妻。盤瓠與辛女公主生有六男六女,被尊為繼蚩尤之後苗族最偉大的祖先。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沅水注》、南宋祝穆《方輿勝覽》、藏勵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等史籍的記載,當時盤瓠與辛女公主就居住在“武山”的“盤瓠洞”中。
盤瓠洞處在高高的“武山”半山上,背西朝東。洞後面巖山直插霄漢,北面辛女崖如劈如削,南邊鴿子山陡峭異常,東面是懸崖峭壁險峻非凡。進洞只能從陡峭的鴿子山那邊攀爬唯一的羊腸小道而上,真正的“華山一條道”。
盤瓠洞洞口開闊,寬8.5米,高約16米。洞口有人砌石牆,有一小門。洞內有三層坪地,第一層坪地寬3.5米,深5米;第二層坪地比第一層高約0.8米,大約有二十幾個平方米的面積;第三層又比第二層高約1米。據分析,第一層坪地當屬“客廳”,第二層當為“廚房”,第三層當是“卧室”。景緻奇特處集中在第三層平地。登上第三層坪地,迎面有兩石並列如犬,其中一犬腹下有尖石,宛然雄犬生殖器;稍後有兩個小水槽,常年有清水從洞頂滴落,飲之純細甘甜。洞之東壁有白色的兩鶴交頸石鐘乳一座,仙風神韻,栩栩如生;坪地上鍾乳遍地,如撒滿珍珠玉石,閃閃發光;最後,從洞頂沿左右兩壁垂下兩幅白色“帷帳”,造就天造地設、雄奇壯美的大家閨秀“內室”。
“內室”完全是一派殷實景象:南有一圓石桌,旁有巨型酒壺,桌上滿是杯盤佳餚似的石鐘乳;石桌過去5米,有一石牀,長3.3米,寬2米,恰似現在的平頭牀;牀邊一石插地而立,似鹿茸,旁邊一石虎,其態正如齧鹿一般;環室有石凳,東邊有石台,恰如帝王之金鑾,當為盤瓠當年商議軍機大事之重要所在。

屯糧山景區屯糧山

屯糧山,下起三拱橋鄉的麻衝村,上至禾庫鎮的禾慄坳,垂直高差470米,是一座巨峯迭起的山系。屯糧山山勢雄奇,峯巒千姿百態,或石壁如削,或柱石入雲,或如雄獅回頭,或似神犬護宮,或類象汲深澗,或宛情人對唱,加之高山飛瀑萬丈垂練,"盤瓠石室"名震寰宇,令無數墨客騷人登臨攬勝,眾多苗家兒女朝山祭祖,真是"奇山與日月同在,勝景招天下賓朋"。

屯糧山景區象鼻山

象鼻山位於屯糧山系東部,距鳳凰縣城47公里,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石頭山。
屯糧山東西走勢,從禾庫一線磅礴而下,到三拱橋麻衝村以東突然打住,形成一道危崖懸空,怪石崢嶸的風景,這便是象鼻山。象鼻山因山南尾峯一洞穿山,山形似象鼻飲澗而得名。象鼻山東面和南面,危崖陡聳,怪石峭立,高數百米。山東北有一瀑布奇觀,玉簾高掛,飛懸數百米至澗底匯成洪流,奔騰中穿過象鼻山,飛瀉至三拱橋河。
象鼻山是個奇妙的去處。站在三拱橋河邊,向南看,看山則見玉柱擎天,奇樹懸崖;向東看,看水則見瀑布懸空,飛珠濺玉。更絕的是,一山成象鼻,飲水澗底;一水飛兩瀑,景象萬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