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屨,漢語二級字 [3]  ,讀作屨(jù),本義指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2]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1] 
類    別
漢語詞彙
詞    性
名詞
注    音
ㄐㄩˋ [1] 
總筆畫
15 [1] 

目錄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屨jù
⒈ 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屨賤踴貴(鞋價低賤而假肢卻很貴,形容社會黑暗,統治者慘無人道,濫施酷刑)。
⒉ 踐踏。
⒊ 古同“屢”。 [2] 
基本詞義
◎ 屨 jù
〈名〉
(1) (形聲。從履(鞋子)省,婁聲。本義: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同本義。後泛指鞋 [straw sandals]
屨,履也。——《説文》。段注:“今時所謂履者,自 漢以前皆名屨。”
掌王及後之服屨。——《周禮·屨人》
共其資糧屝屨。——《左傳·僖公四年》。疏:“絲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謂之屨。”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2) 又如:屨賤踴貴(因受刖刑而斷足的人多,鞋沒有了,售價低賤;然而購踴(假腳)的人多,踴價一時暴漲);屨人(周禮官名。天官之屬,掌管王與後的衣服鞋屨);屨及劍及(比喻行動堅決迅速,急起直追);屨縷(織屨緝馬) [2] 
詞性變化
◎ 屨 jù
〈動〉
(1) 踐踏 [tread on;trample]
身屨典軍。——《史記·季布欒布傳》
屨般首,帶修蛇。(般首:指虎一類猛獸。)——揚雄《羽獵賦》
(2) 又如:屨企(踮腳而望);屨校(帶上腳鐐。校:銬足的刑具) [2] 
古籍釋義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正韻》居御切,𠀤音句。《説文》履也。從履省,婁聲。
鞮也。《徐曰》鞮,革履也。《釋名》屨,拘也,所以拘足也。《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後之服屨。《注》復下曰舄,禪下曰屨。《疏》復下謂重底,禪下謂禪底也。《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屨。《禮·曲禮》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
《增韻》同鞻。《周禮》有鞮鞻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