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屠妖節

鎖定
屠妖節(Deepavali)是印度的一個傳統節日,又稱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一般在10月末到11月初舉行,這一天是印度歷7月的第一天,也是新月降臨的一日。
中文名
屠妖節
外文名
Deepavali
別    名
萬燈節
節日時間
10月末到11月初
設定地點
印度

屠妖節節日簡介

屠妖節 屠妖節
屠妖節是印度教「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耆那教錫克教尼泊爾的佛教信徒都慶祝這個節日。

屠妖節背景介紹

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擾,天神下凡降魔。降魔後,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一名兒子-「Naraka Suran」。身為大地女神之子的他卻與邪惡為伍,並強迫百姓不準點燈。天神應百姓所求,與Naraka Suran展開正邪大戰。Naraka Suran死後,人民點燈慶祝。

屠妖節泰國屠妖節

屠妖節的美食 屠妖節的美食
屠妖節,英文 Festival of Lights ,又稱萬燈節。過程:
11月時 ,將自己做的燈船 ,放於河中 ,十分壯觀 。
傳説
傳説古時候,印度有個兇殘的魔王Narakasura。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痛苦,民不聊生。後來,天神Lord Khrishna把邪惡的魔王殺掉了,為民除害。人們非常高興,便點着燈熱烈慶祝。從此,人們就將這個日子作為屠妖節,歌頌“邪不能勝正”的精神。

屠妖節慶典

屠妖節新加坡慶典

這是敬獻給已故長輩的衣服 這是敬獻給已故長輩的衣服
屠妖節時,新加坡的小印度的大街小巷、大小廟宇都會升起幡帶、點亮燈火,歡迎神仙與凡人。屆時維達帕提雅卡拉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維拉巴蒂拉卡拉曼興都廟(Sri Vadapathira Kaliamman Temple)、斯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都會舉行壯觀的燈火展出,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也將燈火通明,迎接屠妖節的到來。甘貝爾巷(Campbell Lane)將化身歡樂的市集,張燈結綵的店鋪紛紛出售豐富多彩的印度特色物品:精巧的珠寶首飾、傳統服飾、藝術手工藝品等。

屠妖節馬來西亞慶典

在馬來西亞,印度裔族羣人口眾多,是本地第三大族羣。 [1]  屠妖節也因此成為馬來西亞重要節日之一,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在馬來西亞,早在節日前一個月,信徒們就開始準備各種各樣的餅乾。信徒們還會購置新的衣服,窗簾等,讓一切東西都是嶄新幹淨的。通常在屠妖節前夕,當地信徒們會將祭品和祈禱獻給祖先和已故的親人。儀式結束後,婦女們在廚房忙碌,其他家庭成員則掛上新窗簾、擺放新沙發套等家務來迎接繁榮女神拉克希米Laxmi。 [2] 

屠妖節印度慶典

印度同胞們也和華族一樣,會走訪親朋戚友。不過,他們會先到廟裏祈福,然後才到長輩的家。
為了迎接節日的到來,印度同胞會進行大掃除,把家裏清理得乾乾淨淨。一般家庭也會購買一些設計獨特的燈飾或以燈飾圖案為主的裝飾品,來佈置房子。
食物
任何的節日慶祝活動,當然少不了美食。除了在聚會上讓人可以大快朵頤之外,食物也是禱告儀式時必備的,一般使用的傳統食物包括:athirasam、laddu、jelebi、murukku、jangiri等以麪粉或米粉製成的食品。

屠妖節服裝

慶祝屠妖節,新衣不可少。男士穿Jippa,婦女則會穿上顏色鮮豔的絲綢“紗麗”(Sari)或旁遮普(Punjabi)式的衣服。小女生,一般是穿Pavadai。和華人一樣,印度人也避忌在屠妖節當天穿黑色的衣服,因為這是不吉利的顏色。

屠妖節禱告

在屠妖節當天,印度同胞們起得特別早,在天亮前進行膏油浴儀式,以示洗淨身心。之後,他們會在家裏點油燈,進行禱告。
信徒相信,在家中置放一盞傳統的印度油燈,再供奉食物、新衣、鮮花等,可以為家人帶來好運。按照傳統習俗,新衣上會塗抹一點黃姜粉(tumeric)。
印度人也在地上繪圖,這種圖案叫做“古拉姆”(kolam)。古代在鄉村裏,人們常受昆蟲干擾,於是用麪粉或穀類撒在屋外門前,繪成圖形,昆蟲有食物吃,就不會進屋。

屠妖節祭祖

印度同胞慶祝屠妖節,也有祭祀祖先儀式,祭祀方式與華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通常屠妖節祭祖會選擇在節日前3天或5天,之前數日先祭祖,節日當天就可以互訪祝賀,免去了當天因為祭祖而趕得辛苦。
印度教徒喪禮都採用火化,火化後的骨灰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將之送入水中水葬,一是將之土葬做個墳墓。倘若是土葬的,屠妖節祭祖時,除了在家祭祀外,也得上其墳墓祭拜一番。水葬的僅在家祭祀即可。
祭祖的儀式:首先把先人的相片一一排列在一起,包括早故的幼輩也一起祭祀,如果沒有相片就唸出他們的名字,請他們到來享用祭品。接受祭祀的對象,通常是丈夫的父母、祖父母、妻子的父母、祖父母等人,通通一起請來接受祭祀享用祭品。
接把祭品擺放在相前,祭品包括各種食物、餅乾、水果、咖啡、茶、酒、香煙等等。在烹調祭品食物時不能試味道。通常在烹調食物時,人們都會試試味道的鹹酸甜辣,但凡是祭祀的食物均不能在烹調時試吃其味道,可見印裔文化與華人有些是相通的。
除了上述祭品,尚有敬獻衣服。這些衣服都是真的,不像華人的紙衣。衣服分兩類,一是活人自買的衣服,那是展示給已故親人觀看,表示後輩都有在大節日裏購買新衣,他們均有本事自力更生了,讓已故長輩看了欣慰心安。另一類則是買了給已故長輩穿的,放置在另一端,在祭祀後,這些真衣服就由後輩拿去穿用。
最特別的祭品則非“金錢”莫屬了。原來印裔同胞在祭拜祖先時,都要獻上紙鈔及錢幣等真“金錢”,他們説是奉獻給祖先用的。然而奉獻的金錢不會多,只是幾塊錢而已。這與華人的死後風俗觀念很接近,只不過華人採用陽間不能使用的紙錢。
祭品擺置好了後就舉行祭拜儀式了。每位後輩輪流祭拜,先敬以香(類似甘文煙的香),再敬以一種印度樟腦燈芯片,拜時轉動3圈(祭祀神明是順時針拜3下,祭祀祖先是逆時針拜3下),然後以一種香灰粉塗抹在額頭上。接下跪祭拜祖先。
印裔屠妖節的祭祖,基本上與華人的大同小異,諸如必須有許多食物祭品、衣服、金錢等敬獻先人;不同之處是印裔不分父母雙方的已故長輩一起祭祀,而華人只祭祀父親的長輩而已。衣服及金錢都是紙做的,焚化後供先人用,印裔的衣服及金錢皆為真實的物品。
另外,華人是把祖先供奉在家,每天早晚上香,如同古代的朝夕給父母請安。而印裔沒有設立神位供奉在家,只在大節日及忌日才祭祀之,這是華印之間最大的迥異。之前有人在報章談論華印之間祭祖的問題,有人説印度文化也有祭祖,印度文化的祭祖當然還是與華人有些差別,將之相提並論就説不過去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