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屠善澄

鎖定
屠善澄(1923年8月12日—2017年5月6日),浙江嘉興人,自動控制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2] 
屠善澄於1945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1953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  ;1968年調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7] 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9]  ;1988年,擔任航天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員。 [3]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2017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5] 
屠善澄長期從事導彈、衞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 [5] 
中文名
屠善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嘉興
出生日期
1923年8月12日
逝世日期
2017年5月6日
畢業院校
上海大同大學
康奈爾大學 [9]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9] 

屠善澄人物生平

1923年8月12日,屠善澄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 [3] 
1938年春,隨家人逃難到上海;同年8月,考入江蘇省立上海中學高中。 [7] 
1941年,考入交通大學 [7] 
1942年夏,轉學到上海大同大學,選擇了電力專業。 [7] 
1945年夏,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前夕,屠善澄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後擔任交通大學助教兩年。 [6] 
1948年,赴美留學,進入康奈爾大學主修電力系統專業。同時,在美國還讀了自動控制和應用數學課程。 [7] 
1949年夏,在美國的一家電力公司做暑假工。 [7] 
1951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碩士學位。 [3] 
1953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工作,擔任助理教授;同年獲博士學位。 [3] 
1956年,放棄康奈爾大學的教職,帶着妻兒回到中國,加入了正在籌備階段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7]  。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 [9] 
1968年,調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7]  。調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科技委主任。 [9] 
1987年2月,被任命為“863計劃”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7] 
1988年1月後,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副主任。 [9]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2017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5] 
屠善澄

屠善澄主要成就

屠善澄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屠善澄在試驗通信衞星研製工作中,主持控制系統研製和飛行試驗全過程。在通信衞星飛行試驗過程中,提高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衞星軌道的高度及解決了第二顆試驗通信衞星蓄電池過熱故障控制系統。試驗通信衞星控制系統運行4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超過設計壽命。 [2] 
1968年至1970年,屠善澄負責曙光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製。1970年至1984年從事試驗通信衞星研製工作,主持試驗通信衞星控制系統研製和飛行試驗全過程。領導並分析中國發展載人航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中國發展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的戰略設想。 [1]  屠善澄擔任“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衞星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為“東方紅二號”的研製和順利發射做出了突出貢獻 [10] 
屠善澄帶領科技人員對中國國產電子管及極化繼電器等元器件做了大量測試、篩選等工作,在此基礎上研製出DMZ-2,DMZ-4電子模擬計算機,滿足了中國當時電子模擬計算機的需求,為後來的多種電子模擬計算機包括J331巨型機的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 [5] 
屠善澄提出了中國人造地球衞星的控制採用自旋穩定的方式起步,配合噴氣或磁控作姿態調整,為後來中國發射的人造地球衞星控制系統提供了參考。提出在處理發展載人航天與應用衞星的關係時,兩者應密切結合、相互補充的觀點,同時指出載人與無人自動化相結合開發利用空間是今後的發展方向,為載人航天的技術發展、經濟可行性論證和最終確立載人飛船項目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 提出了姿態控制方案,並和其他同事一起在解決衞星關鍵部件等問題上,成功研製出有中國特色的空間潤滑系統,奠定了中國在空間潤滑方面的研究基礎。 [5] 
  • 學術論著
據2017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館網站顯示,屠善澄於1958年編寫了《關於人造地球衞星的控制問題》,1987起草了《國外載人航天的發展道路和趨向》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階段》兩章,1991年發表了《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的意義與作用》。 [5] 
  • 主持項目
1987年,屠善澄以首席科學家身份參加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組,主持航天領域的研究論證工作。 [5] 
  • 科研成果獎勵
1985年,屠善澄的實驗通信衞星及微波測控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4] 

屠善澄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據2017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館網站顯示,屠善澄培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不少已經是自動化科技領域的工作骨幹,或某一方面的學術帶頭人。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航天自動控制專家、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胡軍 [5]  [7] 
  • 編寫講義
屠善澄編寫了《飛行體自動控制》講義。 [5] 

屠善澄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榮譽
頒獎單位
1987年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6] 
-
1990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1991年
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航空航天部 [5] 
1994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4] 
2011年
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上海交通大學 [5] 

屠善澄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職務
1961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任秘書長 [8] 
1987年
國家“863計劃”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任首席科學家 [1] 
1988年
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副主任 [5] 
1992年
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五研究院技術顧問 [3] 
-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理論專業委員會和空間專業委員會委員 [5] 
-
-
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5] 
-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 [1] 
-
世界工程師組織聯合會主席 [1] 

屠善澄個人生活

  • 婚姻生活
屠善澄在康奈爾大學期間,娶了來自湖北的師妹桂湘雲(小自己三歲 [11]  )為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他們因為第一個孩子剛出生,沒能馬上回國。他在康奈爾大學一直想要回國,他的第二個兒子叫“懷祖”,寓意懷念祖國。1956年,屠善澄夫婦帶着兩個孩子回國。 [7] 

屠善澄人物評價

屠善澄在通信衞星飛行試驗過程中,為提高第一顆試驗通信衞星軌道的高度及解決第二顆試驗通信衞星蓄電池過熱故障控制系統做出了重大貢獻。(西安交通大學評) [6] 
屠善澄是中國人造衞星工程開拓者之一,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評)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