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錦鎮隸屬於重慶市梁平區(原梁平縣),位於區境西南部,地處國道318線和省道渝巫路交匯處,距渝萬高速公路10千米、達萬鐵路梁平站30千米,距梁平城區27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7°33′,北緯30°37′。
民國初置屏錦鎮,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屏山鄉,1982年建屏錦鎮。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七間橋。面積102.11平方千米。境內居住11個少數民族,總人口53230人(2017)。
[1]
屏錦鎮歷史沿革
編輯屏錦始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以“山水如屏,形色似錦”而名,始稱屏錦鋪,後名紅石樑。
民國初置屏錦鎮,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屏山鄉。
屏錦鎮建國前曾有梁平“首場”之稱,建國初期由錦水鄉改為屏錦鎮。
1982年建屏錦鎮。
1997年,轄梨子、屏錦、白果、勤勞、新和、永山、芋禾、深水、橫樑、陶堰、三台、新寨、花院、護國、楠木、柏樹、龍河、望坪、青雲、長勝、新安、筍溝、腰塘23個行政村和屏山、興平、錦水3個街道社區。
1992年10月,撤區建鎮。
屏錦鎮地理環境
編輯屏錦鎮位置境域
屏錦鎮位於梁平西南部,地處國道318線和省道渝巫路交匯處。西北鄰四川省達州市,南靠重慶市墊江縣。距渝宜高速公路10千米、達萬鐵路梁平站30千米,距萬州港90千米,距梁平城區26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7°33′,北緯30°37′。總面積102.11平方千米。
屏錦鎮政府
屏錦鎮地形地貌
屏錦鎮氣候
屏錦鎮行政區劃
編輯2014年,屏錦鎮轄興平、新橋2個社區,屏錦、筍溝、柏樹、龍河、楠木、腰塘、橫樑、芋禾、新合、竹海、天生、明月、龍溪、七橋、和睦、萬年、湖洋、桂灣、四方19個行政村,186個村(居)民小組。鎮政府駐地七間橋。
[1]
屏錦鎮自然資源
編輯屏錦鎮礦產資源
屏錦鎮林木資源
屏錦鎮水資源
屏錦鎮人口民族
編輯總人口53230人(2017)。
屏錦鎮經濟發展
編輯屏錦鎮綜述
屏錦鎮第一產業
2015年,屏錦鎮流轉土地850餘畝,實現每畝增收500餘元;新建龍溪河兩岸2.5公里農業產業大道,打造3500畝的千擔壩特色效益農業示範區
[8]
。完成低產低效竹林改造15000畝
[9]
。落實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項目業主4個,流轉土地850餘畝
[10]
。已建成連片蔬菜種植基地3000畝、牧草種植基地1500畝、核桃基地500畝、葡萄基地800畝、西瓜基地1500畝、花椒基地3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600畝、青蒿基地500畝、茶葉基地500畝、水產基地1000畝。全鎮已建成年出欄1000頭規模養豬場2户,年出欄500頭以上養豬場23户,出欄1000只以上的養鴨大户15户,出欄500只以上養鵝大户10户,養魚等水產養殖20畝以上20户。2014年糧食產量達2.09萬噸,蔬菜產量達3.35萬噸,出欄生豬5.8萬頭,出欄鴨23萬隻,漁業20餘噸,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增長7.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2%。
[2]
屏錦鎮第二產業
2013年,屏錦鎮打造工業園區B區和微型企業創業園,招商引資3000萬元,啓動佔地94畝的微型企業園建設,引進紙箱、炮筒、機械和土雞加工、套裝門生產、傢俱組裝等企業20餘户,投產後年產值達1.5億元。
2015年,屏錦鎮共有160多家企業,其中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6個,500萬元以上的10個,100萬元以上的35個
[11]
。組織拆除復墾到位企業11家;探索綠色發展振興生態工業新路,新增企業18家,農副產品加工和陶瓷生產企業各1家
[8]
。
屏錦鎮第三產業
2014年,屏錦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億元。全鎮有各類個體工商户1559個,有大型超市6家,連鎖藥店30家,通信服務類企業32家。轄區內有金融機構營業點6處,2014年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0.67億元、6568萬元。
[1]
2015年,屏錦鎮完成天寶山鄉村旅遊3500平米茶博園、8公里登山步道、水上樂園等景點項目建設;協助完成天生橋至竹山路百里竹海風景區5公里道路擴建;新建農村互聯網店5家
[8]
。打造天寶山、蝴蝶谷2個鄉村旅遊景點。
[10]
屏錦鎮社會事業
編輯屏錦鎮基礎設施
2014年,屏錦鎮100%的村和90%的組實現通水泥路或泥結路。自來水管網貫通整個城區,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19個村完成自來水管道入户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50%以上。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裝機容量6.3萬千伏安。有天然氣供氣站一座,日供氣量50萬立方米,管網已貫通整個城鎮。通訊暢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無線通訊網絡覆蓋全鎮,市縣各大網絡公司已進駐屏錦。有線加密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共有用户7528户,有線電視入户率達99%。
[1]
2015年,屏錦鎮完成場鎮8.5公里二三級污水管網鋪設;完成屏錦老政府等4個片區停車位畫線工作;在重要路段增配果皮箱50個。投入90餘萬元補植場鎮人行道樹木,打造2公里綠色休閒步道。完成興平社區過境道路6公里“白改黑”工程;完成和睦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場鎮3.7公里二、三級污水管網改造;維修路燈65盞、新增26盞,清理綠化帶2500餘平方米
[12]
。完成“七屏大道”、城鎮“白改黑”、污水管網鋪設工程建設,安裝維修節能燈91盞,補植行道樹305株,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19家。
[10]
2016年1月,屏錦鎮左柏水庫開工奠基儀式在屏錦鎮龍河村舉行,左柏水庫位於梁平縣回龍鎮山河村和屏錦鎮龍河村境內,是納入《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水源工程近期建設規劃》的重點水源工程之一。該水庫集雨面積21.82平方千米,工程建成後,可解決2.17萬畝農業灌溉、8.1萬人和6.9萬頭牲畜飲水,及梁平工業園區210萬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13]
屏錦鎮文化
2014年,屏錦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1處。圖書室和農家書屋22個,藏書5萬冊以上。有梁平木版年畫廣場等健身廣場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1個
[1]
。完成21個村(社區)專線光纖安裝、1000平方米燈光球場、標準化多功能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和3個標準化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
[9]
。
屏錦鎮社會保障
2015年,屏錦鎮開展精準扶貧450户1395人;發放低保金等特殊羣體生活補助744.6萬餘元;對500餘名困難羣眾進行醫療救助,新建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各1個
[12]
。投入精準扶貧資金共113.71萬元;完成27户C級危房、20户D級危房建設;發放低保金等民生資金744.6萬餘元;新增就業人員1692人
[10]
。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培訓6期,累計培訓人數400餘人(次),舉辦現場招聘會2場,提供就業崗位800餘個,新增就業人員1692人,扶持羣眾自主創業40人,幫助申請小額貸款304萬元。
[14]
屏錦鎮醫療衞生
2014年,屏錦鎮有二級甲等醫院1座,病牀160餘張,衞生技術人員155人。村衞生室21個,普及率達100%。村村設有合作醫療點,鄉村醫生78人。全鎮人民均能享受初級衞生保健,職工醫保和合作醫療保險率達98%。梁平縣第二人民醫院已建成營業。
[1]
屏錦鎮教育
屏錦鎮交通
編輯2015年,屏錦鎮境內國道318線和省道渝巫路縱貫全境,鎮政府駐地國省道交匯處七間橋,距縣城26公里、渝宜高速公路16公里、達萬鐵路梁平站30公里、萬州機場和萬州港88公里。境內客運汽車站1個,開通了農村客運,客貨兩運車流量日達6000輛。全鎮公路總長306.9公里,100%的村和60%的組通水泥路,50%户通人行便道,形成了城鄉一體化交通網。
[16]
屏錦鎮歷史文化
編輯屏錦鎮先後被重慶市命名為“筍竹之鄉”、“煙花爆竹之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木版年畫傳承基地”,景點有明月湖、市級風景名勝百里竹海等。
[1]
民國時期,屏錦街上有“茶館説書”、“打圍鼓”,民間紅白喜事有吹手鑼鼓,逢年(春節)過節有獅子、籠燈等歡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屏錦鄉紳李西平與墊江縣新場的童世澤共同創辦“錦新川劇社”,主要演員有周華、李文歡、陳容、邱道明、張志明等。曾在梁平縣城戲園子演出,該劇社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夏解散。
木版年畫
發源於屏錦鎮的梁平木版年畫用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藝術提煉,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作為套色木刻版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梁平竹簾、梁山燈戲並稱"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梁平年畫在作品內容上,主要生產各種類型圖案的花箋、花紙、門畫等,內容大體有三類:一是門神類,主要有《將帥圖》、《五子登科》等;二是神話故事類,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三是戲曲故事類,主要有《四郎探母》、《踏傘》等。
[18]
屏錦是梁平年畫印刷出版基地。民國初年,屏錦畫號多達20—30家。代表畫師為徐雲山和徐弼(南京藝專畢業),代表作品有《鎮邪門神》、《賜福天官》、《八美》、《鍾魅嫁妹》、《耗子嫁女》、《灶王府君》、《六畜興旺》、《吉慶有餘》等。“文革”中不少老藝人所珍藏的年畫已被“破四舊”所損毀。1994年屏錦鎮選送的梁平年畫,在北京美術館和四川美術學院展出。
[19-20]
屏錦鎮風景名勝
編輯百里竹海
百里竹海(又名觀音竹海)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市梁平縣西北部,地跨重慶市重點中心城鎮屏錦、虎城等多個鄉鎮。距縣城36公里,318國道橫貫其間,距重慶車程90分鐘、萬州車程30分鐘,景區面積119平方公里。李光華、王維舟、曠繼勳、蔡奎等帶領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軍、第三路游擊隊在百里竹海進行過游擊戰鬥。
百里竹海擁有竹林,東起雲霧山,西至“羣山鎖鑰”的“明月湖”;東西兩山對峙,中間夾着綿延約百里呈“V”型的竹海,被白夾竹、壽竹、楠竹、斑竹、慈竹、水竹、刺竹、金竹、箭竹、苦竹、銅竹、棕竹、蘆竹、方竹、絲竹、羅漢竹、鳳尾竹等37多種竹羣覆蓋,形成一個面積達20萬畝蒼鬱的竹海。是西部最大、重慶庫區唯一的大竹海,被譽為“竹類博物館”和“壽竹之鄉”。
[7]
[21]
明月湖
明月湖位於梁平縣屏錦鎮境內,距縣城約二十五公里。被譽為“羣山鎖銅”的大型水庫,壩型為條石拱壩,高46.5米,總庫容為1975萬立方米。修建於1966年10月,水淹面積為1372畝,是梁平縣最大的一坐水庫。
明月湖水庫四周為羣山環抱,與百里槽的竹山林海相連接,山青水秀。湖面縱長3200米,橫寬1300米,常年水面1372畝。湖中有40多畝的筆架山島、浪琴島、金半島、天生島、天生橋等景緻,島上灌木茂密,山路曲折蜿蜒。有文化娛樂、冷飲、茶座等設施供遊客遊玩。
[7]
屏錦鎮軼聞傳説
編輯鴛鴦劍怒斬霸王龍
屏錦鎮有一兩溪交匯處,崖壁陡峭、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此隘名叫鹽井口,是人們順流出山的咽喉要塞,地勢異常險峻。吃盡苦頭的人們節衣縮食,捐獻出積攢下來的錢糧,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鹽井口大拱橋。
鹽井口沿龍溪河而上的百里槽水域,有一條叫善善的惡龍。善善生性暴烈、從小頑劣,其父尋得百里槽水域這方寶地,令其在此修煉心性。善善修行千餘年,參悟出了排兵佈陣、呼風喚雨等本領,自稱霸王龍,竟然招兵買馬、晝夜操練,只待時機成熟順流入長江,揮師東海生擒龍王,取而代之。
一日,太上老君煉丹後閒來無事,欲到渝東華榮山出遊,途徑百里槽上空,突聞下方吼聲震天、殺氣騰騰,駐足觀望,原是善善正加緊操練水師,掐指一算,方曉屏錦地區數年後將有大災難。於是,老君喚來鎮守鹽井口大拱橋的橋神,取下隨身佩戴的兩把鴛鴦劍交其掌管,令其惹見妖孽作怪立斬不赦。
數十年後,一場奇大無比的春雨,致龍溪河水暴漲,善善見時機成熟,立即率軍出征,在河水中拔浪翻騰,偌大的身軀左右揮舞,河岸岩石山丘頓被夷為平地。善善的惡行徹底激怒了橋神,即刻拔劍降龍。鴛鴦劍乃太上老君心愛之物,靈性極高,但見寶劍騰空而起,雙劍合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刺霸王龍善善而去。眨眼間,龍頭落水、血染河面。
[23]
千石彩禮
咸豐年間,梁平縣屏錦鋪嚴金才是當地首富,嚴家小姐嚴惠的意中人叫張名忠,種田為生、正直善良。張家備好禮物找人上嚴家提親,嚴金才有意為難和考驗一下未來的女婿:“你同意不算,姓張的小子若能送來千石大米作為彩禮,我就同意。”
聽媒人帶回嚴家的要求,張家人急得愁眉緊鎖。一石約一百二十斤,千石共計六十噸。張忠聽了,稍加思索:“一千石就一千石,這有何難?”
到了娶親這天,張忠帶着花轎樂隊趕到嚴家。嚴金才未見千石大米,心中略有不快,那料張忠胸有成竹地走到他身邊:“岳父大人,千石大米送到。”説罷取下背上的一根竹纖擔,除去纖擔兩端的堵塞物,把存於纖擔內的大米嘩嘩地倒進身邊的籮筐裏。竹纖擔是渝東農村擔重物的工具,由酒杯粗的竹子製作而成,作用類似扁擔,“纖擔”與“千石”同音。嚴金才醒悟過來,面上有些尷尬,內裏卻滿心歡喜。
塔撐狐仙嘴
狐狸嘴地處梁平西山腹地,既屏錦鎮境內的明月湖西麓。西山綿延百里,聞名於世的百里竹海藴藏其間,是梁平與四川大竹縣的分水嶺。不知何時起,當地羣眾盛傳,狐狸嘴為狐仙閉關修煉聖地,紛紛前往虔誠朝奉。
狐狸嘴本為普通山石,其外形神態如狐狸,乃大自然的造化和巧合而已。但因常年香火不斷,吸取大量人類真氣,歷經千百年的進化,果真修煉成了狐仙。狐仙長期享用人類的供奉,食之不盡的糧物,讓其胃口與日俱增,以至於大量的貢品都無法滿足它的需要了。狐仙尾朝大竹,頭向梁平,山下成熟的金黃水稻,燦爛絢麗,稻香飄拂,一頓飽餐下來,大片稻子裹入腹中。
起初,善良的人們認為,狐仙護佑鄉梓,普度眾生,吃了些糧食,權當貢品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狐仙的食量越來越大,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民眾的苦楚,傳到了縣衙,無奈狐仙神通廣大,衙門也無計可施。一遊方和尚獻上一策,縣令聞之,欣然採納。
十年後,縣城西北三公里外的青竹村,一座石塔屹立起來。該塔為重檐鑽尖式建築,塔身呈八角形,塔高十二層。民諺贊曰:“梁平有個文峯塔、隔天只有一尺八”。石塔第十層處鐫刻斗大的“文峯”二字,筆跡蒼勁有力。頂層每個檐角各掛一個小銅鈴,風吹鈴響,清音遠揚。文峯塔建成時,恰逢又一秋高氣爽的收割季節。狐仙正欲伸嘴進食,不料,隨着風鈴驟響,碩大的嘴巴被石塔牢牢撐住,怎麼也夠不着近在咫尺的水稻。此後,阡陌交錯的梁平大壩,果真日益五穀豐登。
[25]
羣山鎖嶽
明永樂年間,雙河口附近住着一張姓山民,一家人過着簡樸快樂的日子,與世無爭,幸福融融。
有一年中秋,皓月當空,張家三口賞明月、吃餈粑、喝燒酒,張早在愜意中進行了夢鄉。次日早上,張早頂着晨露朝霞下地幹活,快至雙河口時,遠遠看見一對鴛鴦大小的鴨子在潭水中嬉戲打鬧,自由自在玩得正歡。
張早悄悄地朝鴨子方向靠近。不看則罷,一看萬分驚奇,這兩隻鴨子周身散發金光,越近光芒越強。張早看得入神,一個疏忽踩落路旁一石,石落潭中驚動鴨子,雙鴨昂首展翅、比翼齊飛,徑直朝着潭邊的一塊巨大岩石飛去,鑽入石頭。張早近前查看,岩石完好無損,沒有丁點洞穴縫隙。
張早嚇壞了,轉回家中。王氏見他早早回來,疑竇叢生,追問緣由。張早將先前看到的金鴨戲水、鴨入岩石的事悉數告知。王氏聽罷,也摸不着頭腦。張早乃心直口快之人,時間久了憋得難受,遂將此事説給了兒時好友。很快,消息在附近村鎮傳開,不少人均證實看到過金鴨戲水,但未見鴨入岩石。但張早生性忠厚,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當地鄉紳也聽説了這個事情,心情甚是激動,他們知道“福”到了。什麼物體能放光?“金”呀。什麼東西能鑽巖?“仙”呀。這明明是“金鴨仙”顯靈,且意在離去。為留住“金鴨仙”,鄉紳們青睞文人巧匠,在雙河口左巖半壁鴨入岩石之處,寫下了“羣山鎖嶽”四個斗大行書,意在留住“金鴨仙”,護佑一方平安,造福屏錦人民。
鯉魚跳龍門
明正德年間,風水先生錢一貫雲遊四方,行至梁平縣屏錦鎮境內一石橋,此地竹樹繁茂,河水清澈,橋下有一石坎,上下落差三米多,形成一個漂亮的瀑布,橋旁一棵千年黃桷樹遮天蔽日,遂在此歇息。正閉目養神間,突聞濤聲陣陣,睜眼一看,瀑下深潭中,一條近兩米長的紅色大鯉魚卷尾飛騰而起,徑自躍過瀑布朝上游而去,轉眼不知蹤跡。
- 參考資料
-
- 1. 行政區劃 .重慶市梁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5]
- 2. 全力推動統籌城鄉示範走廊建設 ——重慶市梁平縣屏錦鎮加快發展側記 .東部報刊網[引用日期2016-03-13]
- 3. 梁平合興鎮、金帶鎮、屏錦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3-13]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433頁.
- 5. 屏錦鎮物產資源富饒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6. 屏錦鎮基礎設施完備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7. 屏錦鎮發展思路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16]
- 8. 屏錦鎮立足“三大板塊”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9. 屏錦鎮精心謀劃鎮域重點工作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10. 寫好“五篇文章”謀發展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11. 屏錦鎮物產資源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12. 抓實“四民”打造宜居城鎮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13. 舉行左柏水庫開工奠基儀式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14. 紮實做好三項工作惠民生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15. 屏錦鎮概況 .梁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3-07-03]
- 16. 四通八達 交通便利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17. 屏錦文娛生活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6-03-09]
- 18. 勾金水甲三百年—梁平木版年畫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19. 屏錦文化活動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20. 屏錦文化活動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21]
- 21. 梁平縣百里竹海景區開發項目 .梁平縣投資促進局[引用日期2016-03-09]
- 22. 明月湖風景區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6-03-09]
- 23. 屏錦民間故事之鴛鴦劍怒斬霸王龍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24. 屏錦民間故事之千石彩禮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25. 屏錦民間故事之塔撐狐仙嘴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26. 屏錦民間故事之羣山鎖嶽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27. 屏錦民間故事:鯉魚跳龍門 .梁平縣屏錦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0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