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屍體角膜混濁

鎖定
屍體角膜混濁(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人死後,角膜透明度逐漸減低,變混濁呈灰白色,最後完全不能透視瞳孔,稱為角膜混濁。
中文名
屍體角膜混濁
外文名
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
現    象
人死後,角膜透明度逐漸減低
理論解釋
PH值離子含量和蛋白質變化等有關

屍體角膜混濁形成機制

過去認為角膜混濁是角膜局部乾燥現象之一。但是根據實驗:①有時眼瞼閉合的比眼瞼睜開者角膜混濁更快;②角膜在蒸溜水中混濁快,在血液或生理鹽水中混濁慢;③水中屍體,角膜並未發生乾燥,角膜仍出現混濁。根據實驗研究證明,角膜混濁與其粘多糖和水的含量有關。死後不久,粘多糖及水保持原量時,角膜清晰;隨後粘多糖的水合作用受阻,水分增加,角膜開始混濁並亦隨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屍體眼瞼遮蓋部分的角膜,較未遮蓋的角膜易出現混濁。另外,角膜混濁亦與角膜的PH值、離子含量和蛋白質的變化等有關。角膜混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眼瞼有無閉合,周圍環境温度和濕度。角膜周圍温度越高,越容易發生混濁;滲透壓越低,越容易發生混濁;閉眼的角膜較開眼的混濁快。

屍體角膜混濁形態改變

生前角膜透明,表面光滑無皺褶。混濁的角膜呈灰白色,明顯增厚。較未混濁的角膜厚2~3倍,表面有小皺褶。 光鏡下可見表面鱗狀上皮層厚薄不均,有的脱落。固有膜的最表層(即Bowman膜)結構模糊,固有層內膠原纖維腫脹,含有空泡,細胞成分減少。固有膜的最內層(即descement膜)腫脹,內皮細胞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