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屋下架屋

鎖定
屋下架屋(拼音:wū xià jià w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 [1] 
屋下架屋比喻重複他人的所作所為而無所創新。複句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6] 
中文名
屋下架屋
拼    音
wū xià jià wū
近義詞
牀上安牀
反義詞
推陳出新
出    處
《世説新語·文學》
注音字母
ㄨ ㄒㄧㄚˋ ㄐㄧㄚˋ ㄨ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屋下架屋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雲:“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雲:‘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屋下架屋”。 [1] 

屋下架屋成語故事

賦是一種文體,盛行於漢朝,出現了很多名家名篇,如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揚雄的《甘泉賦》等。 [2]  [3] 
東漢史學家班固寫了一篇《兩都賦》,文學家、科學家張衡仿照《兩都賦》寫了《二京賦》。兩都、二京,都是指漢代的東都(京)洛陽和西都(京)長安。到了晉代,詩人左思用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三都,指魏、蜀、吳三國國都,這些賦都是描寫京都盛況的。《三都賦》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洛陽,每個人讀了都讚不絕口。人們爭相傳閲抄寫,一時間竟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2]  [3] 
到了東晉時候,太尉庾亮的同宗庾闡(字仲初)寫了一篇關於晉都建康(今南京市)的《揚都賦》(由於建康是當時揚州府的首府)。寫成以後就送給庾亮看。因為是自己的同族人寫的,出於這個情分,庾亮就大為吹噓,抬高這篇賦的聲價,説這是繼“二京”、“兩都”之後寫的第三個都城的賦,是繼“三都”之後寫的第四個都城的賦,可以與這些名篇媲美。 [2]  [3] 
經庾亮這麼一宣揚,從此人人爭着傳抄,京都建康的紙張也因此漲價。當時的太傅謝安知道以後説:“文章不能這樣寫,這種寫法是屋下架屋呀!如果寫文章處處都模仿別人,結構和內容和《二京》、《三都》重複,就免不了內容貧乏,視野狹窄了。” [2]  [3] 

屋下架屋成語寓意

《揚都賦》是庾闡模仿班固、張衡、左思諸賦所作的,描寫揚州治所建康(今南京)的山川風貌、都市繁華等景象。庾亮出於同族兄弟的情分而大加讚賞為其鼓吹以抬高身價,稱讚它是可跟《二京賦》鼎足而立、與《三都賦》並列為四,於是人人爭相傳抄,也出現了洛陽紙貴的情況。但是,謝安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賦有如“屋下架屋”。如果寫文章處處都模仿別人,自然免不了內容貧乏,視野狹隘。成語也告訴人們,文學創作需要創新,“言而無文,其行不遠”。一篇模仿別人質量不高的文章,光靠吹捧“轟動效應”,只能榮耀一時,但不能持久,時間長了終究要下跌。 [4-5] 

屋下架屋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屋下架屋”比喻重複他人的所作所為而無所創新。複句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6] 
  • 運用示例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下》:“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後可以傳不朽。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僕。古人譏屋下架屋,信然。” [1] 
宋·邵伯温《聞見前錄》卷一九:“平生不為訓解之學,嘗日:‘經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牀下安牀,滋惑矣,所謂陳言生活者也。’” [1] 
清·週中享《鄭堂札記》卷三:“且自詡為雖創論而實定論,直牀上安牀,屋下架屋耳。”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148
  • 2.    趙立生主編;趙曙東,趙立生,黎烈南編著. 成語故事新編[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02:763
  • 3.    張肇祺,週中民,王小玉,姚腎隆,劉嘉偉編. 中國典故故事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08:193
  • 4.    (南朝宋)劉義慶著. 世説新語[M]. 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4.05:41
  • 5.    (南朝·宋)劉義慶原撰;錢海水,金智學編著. 世説新語箴言錄[M].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3.06:192
  • 6.    屋下架屋的解釋|屋下架屋的意思|漢典“屋下架屋”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