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屈怡

鎖定
屈怡,現任新疆軍區某步兵師參謀長。 [1] 
中文名
屈怡
國    籍
中國
人物經歷
“好樣子”矗立在雪域高原
——記新疆軍區某步兵師參謀長屈怡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許必成 特約通訊員 黃宗興
2014年7月,上級一紙命令,屈怡履新某邊防團團長。
聽説新任團長是個博士,有人質疑:一介書生懂不懂打仗?
根據相關戰備標準,研究制訂邊情處置辦法,帶領營連主官查缺補漏……出乎大家意料,博士團長剛上任,“頭三腳”就踢向戰鬥力的“痛處”。
“高原戰備訓練,別人想的是困難,屈團長想的是解決困難。”士官孫偉強向記者講述了一件事——
一次夜間戰備演練,由於地形複雜,很多點位沒有參照物,小分隊竟然走錯了路線。天亮時,大家才陸續回到營區。
“打起仗來,這可是大問題!”演練結束,屈怡立即帶領骨幹逐一比對任務地域與地圖,按照邊防巡邏需求研發相關設備,實現了精確導航。
時刻繃緊打仗這根弦,在雪域高原立起新時代備戰打仗好樣子。針對部隊訓法單一、官兵武器操作經驗不足等問題,屈怡帶領官兵圍繞重難點課目專項攻關,摸索出高原高寒條件下戰備演練等多種戰法訓法,積累了多種火炮和輕武器的高原極限射擊經驗。
屈怡當時所在的邊防團,有不少連隊駐防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冬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
邊防山高路險。那年初冬,一名幹部巡邏時誤踩冰層摔倒,滑向懸崖,慌亂中抓住馬尾巴才撿回一條命。
防區內一些點位地勢險要,官兵巡邏難度較大,這成了屈怡心中的一個“疙瘩”。
“領土不能有‘死角’,邊防不能有‘盲區’。我帶人去闖一闖!”屈怡和幾名黨員骨幹頂着寒風一頭扎進茫茫雪域,解決了一些偏遠點位巡邏到位的難題。
一些人説,高原太苦,何必這麼拼命?屈怡卻説:“當兵不能只叫苦,因為打仗的時候,敵人不會可憐你!”
醫生提醒: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進行高強度運動,危險性極高。
那麼,兵該怎麼練?屈怡邀請專家到高原跟蹤檢測官兵各階段生理、心理指標。在反覆進行安全論證的基礎上,屈怡帶隊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進行武裝越野訓練,在摸索實踐中創新“少量供氧訓練法”。
“新訓法沒有經過長期實踐,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置身高原,不少人望而卻步。
“我是團長,我先來!”屈怡堅持每天熄燈後在體能訓練室訓練40分鐘。一段時間下來,經過檢驗的“團長訓法”深得官兵信賴,大家放寬了心,邁開了腿,訓練優良率顯著提升。
山高路遠,兵力輸送同樣是難啃的“硬骨頭”。轄區兵要地誌缺乏,嚴重影響行軍作戰。
“克敵制勝,離不開數據支撐!”屈怡帶人把沿線所有橋樑、村落、急彎等詳細信息集結成冊,根據地形地勢標註戰術部署、集結疏散的最佳位置,形成了基於大量數據的“兵要地誌”。
4年間,由於任務需要,屈怡先後擔任3個邊防團的團長,走遍一千多公里邊境線,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帶領官兵在“生命禁區”留下了一串串衞國戍邊、矢志打贏的強軍足跡。
由於抓戰備訓練實績突出,去年9月,屈怡履新某步兵師參謀長。記者採訪時,他正在某步兵團組織年度軍事訓練考核。記者發現,整個過程沒有下發任何文書,現場只有一張地圖、一個沙盤,情況想定、作戰命令下達全由屈怡現場口述。
“不用照稿子念,是因為他腦子裏始終裝着戰場。”考核組的一位參謀告訴記者,一路考過來,從屈怡口中“蹦”出來的作戰文書沒有重樣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