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屈子祠
- 地理位置
-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
- 所处时代
- 清代
- 占地面积
- 1354 m² [7]
- 保护级别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 别 名
- 三闾祠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批准文号
- 国发〔2001〕25号
- 编 号
- 5-364-3-170
- 类 别
- 古建筑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汨罗江是屈原殉难的地方。汨罗江沿岸的人民很早以前就建起了纪念屈原的建筑。
唐代建三闾大夫屈原祠,五代时封屈原为昭灵侯,元代加封为忠洁清烈公,庙以封名称之。
明清时期,屈原祠屡毁屡建。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湘阴知县陈仲理将屈原祠从汨罗江边迁移到玉笥山上,即现在的屈子祠。”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分别进行了四次大修。 [5]
1980年,国家拨款对屈子祠主体建筑进行修葺。 [6]
建筑格局
播报编辑
屈子祠系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占地1354平方米,南北长50.5米,东西宽32.7米,分前、中、后三进。前、中进各分东、中、西三厅,后进中厅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前、中进之间有丹池,池中两个花台各植300余年的金桂一株。中、后进之间,由一过亭连接,过亭两侧各有天井,井内各植300余年的银桂一株。祠内全系青砖铺地,上部为传统架结构共有56根木柱,均设花岗石柱础。祠内有大、小天井6个排水设施畅通。从外形观看,屈子祠的正面墙体最高,两侧稍低,正中镶嵌着五龙捧圣的白垂石雕刻。三个大门由花岗石构筑,面墙镌有17幅关于屈原生平及屈原作品写意的浮雕,大门两边的石坊上有阴刻对联:“万顷垂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整个厅、堂、廊、池建筑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雕刻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特色。 [7]
主要建筑
播报编辑
正门
正门为三孔大门,中门为牌坊式,门匾刻有“屈子祠”三字,门坊和山墙上有17幅反映屈原生平的浮雕。 [2]
正厅
中院
中院,中间为拜殿,供奉三闾大夫屈原牌位;两旁耳殿,现为展厅,介绍伟大诗人的一生功业。
拜殿又称祭厅,正堂放有“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左吊巨钟,右置大鼓,厅柱上挂有清代文人、外交官郭嵩焘撰写的楹联:“哀郢失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2]
后堂
楚园
楚园是屈子祠的西耳房, 楚园以火巷与祠堂联通,数间小门隔出不同空间。 [2]
碑林
碑林位于祠堂东面,内部皆为近年新建之纪念屈原的书法碑刻。 [2]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相关人物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年轻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价值意义
播报编辑
到屈子祠瞻仰,无不被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精神所感动,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2]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2001年6月25日,屈子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 地理位置
屈子祠
- 交通指南
自驾
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