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屈令婉

鎖定
台兒莊戰役第31師上校參謀處主任屈伸之女。退休前是北京化工研究院工程師。 [1]  政協北京市朝陽區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2]  台兒莊戰役研究會名譽會長, [3]  民革北京市第十五屆委員會文史與老齡工作委員會顧問。 [4] 
中文名
屈令婉
民    族

屈令婉人物介紹

近幾年因工作的關係,我接觸到不少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子女。通過深入交流,知道他們父輩都是我國抗日愛國的名將。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作為較為特殊的羣體經歷坎坷,經過特殊年代的洗禮和成長,如今都成為各行各業傑出的人物。 [5] 
傾聽他們口述的歷史,走近他們的人生,追憶半個多世紀的時代縮影。
我是在團結湖公園青年公寓8號院,一間裝飾得非常漂亮的房子裏見到屈令婉的。
屈令婉長得很像她父親,一張國字臉,兩條濃濃的黑眉毛,透出軍人特有的英氣。她讓我坐在大廳的沙發上,自己從茶几、地板上翻出一摞摞材料給我看。那都是有關她父親屈伸將軍的材料,有照片、複印件、書籍、信件,甚至還有屈伸親手寫的稿件。
我當然曉得屈伸這個名字,他是國民黨軍隊一名愛國的抗日將領,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保衞戰,在2005年紀念反法西斯勝利50週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曾親自頒令,授予98名抗日將領的英雄勳章給他們的後人。屈令婉作為屈伸之女,就得到其中寶貴的一枚。從前幾年開始,台兒莊紀念館從揭幕儀式到幾次紀念活動,都邀請屈令婉去參加。 [5]   我們的交流,是從屈令婉給我講述的一段很漫長的歷史開始的。她講到自己的祖輩也算是一個很富有的家庭,有自己的作坊、商鋪,只是到了她爺爺這輩,家道中落,陷於貧困。她的爺爺本是一名畫家,但在那個年月,靠藝術吃飯註定是要捱餓的。為了養家餬口,他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債。就在她父親屈伸剛生下來不久,爺爺連累帶病身亡。奶奶悲痛欲絕之餘,一個人承擔起了還清債務的繁重勞動,給人當幫工。但終因不堪巨大的生活壓力,在屈伸剛滿兩週歲時,在家裏上吊自殺。所以,屈伸可以説從小就是個孤兒,是幾個叔伯和村裏人拉扯大的。
屈伸剛滿12歲就入煤窯當了童工。後來,他遇到好心人,在於右任先生的幫助下,他考入三原省立師範讀書;不久,又進入楊虎城辦的三民軍官學校受訓。1926年,15歲的屈伸被派到西北軍第十二師孫連仲手下當學兵,從此,踏上軍旅生涯。後來的事,尤其是1938年他們31師保衞台兒莊的抗戰經歷,因為史料記載得比較詳細,這裏就不贅述了。 [5] 

屈令婉人物心情

屈令婉説,自己出生在戰火紛飛的河南鞏縣。當時父親正在外面帶兵打仗,很少回家,除了自己,上邊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母親負擔起了全家的重擔。屈令婉清楚地記得,她剛出生沒多久,日軍的飛機就開始轟炸河南鞏縣,日軍的大部隊也開進了中原。當時縣城裏一片混亂,到處都是逃亡的人羣。屈令婉的母親就擔着扁擔,一頭筐裏放着全家的鋪蓋傢什,一頭筐裏盛着被嚇得哇哇大哭的屈令婉,逃出了鞏縣縣城。也正是因為連年的戰火硝煙,頻繁的車馬勞頓,讓忙於公務的屈伸無暇顧家,直到生完屈令婉,在事隔十年以後,也就是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才於天津又生下三女屈令嫺。次年,又在陝西老家生下最後一個小兒子屈令謀(解放後改名曲柯)。 [5] 
14年抗戰結束了,一家人終於可以平平安安地聚到一起,隨着孫連仲的部隊抵達北平,屈伸也帶着全家來到了這座聞名古都。屈令婉記得,當時,他們家就住在某衚衕的一個四合院裏。那個院子很美很大,中間有假山,有花園,還有養魚的魚缸。屈伸看不慣國民黨軍官的胡作非為,開始與地下黨有了聯繫,從此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後來因為他的聯繫人丁山被捕,押解到南京後被殘忍地殺害。這時屈伸的行蹤有暴露的危險,於是帶着家人回到老家陝西省三原縣城城關,配合陝北延安做情報工作,直到解放。 [5] 
解放以後,屈伸坐過牢,也回家鄉務過農,後來又調到陝西省文史資料館工作。他寫的四萬餘字的《台兒莊大戰紀實》就是應文史館之邀,連夜趕寫的。為了趕寫這篇稿子,屈伸耗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終因體力不支,在完成稿子的第二年因病去世。當屈令婉提及此處,又是傷心,又是內疚,傷心的是父親原本非常健壯的身體,完全是為了趕寫這篇稿子累垮的;內疚的是自己不但沒有幫忙,還老説風涼話。 [5] 
據屈令婉介紹,她父親寫稿子那年是在1980年,剛粉碎“四人幫”不久,極左的思潮還沒有退去。由於寫回憶錄這樣的事情字數繁多,工程浩大,屈伸很希望女兒屈令婉幫忙,只要他口述,屈令婉記錄就可以了。但屈令婉沒有答應,還嘲諷父親“你寫國民黨的那些東西幹什麼,你們不是早被共產黨打敗了嗎?”過去父親也總愛跟她聊他帶兵打仗的事,也都這樣被屈令婉一笑置之。現在,屈令婉想起來,是十二萬分的後悔。後悔這些明明都是很重要的中國近代史的史料,自己卻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甚至連給父親抄寫這樣簡單的事都不肯做。屈令婉覺得對不起父親,也正因為此,她在加入“民革”以後,才千方百計地想要為父親做點什麼事情,以彌補內心的愧疚。 [6]   “現在,我只要晚上一躺在牀上,腦子裏想的就全是過去父親的這些事。一邊想,一邊掉眼淚,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 [5] 
不愧是將門之後,她一張國字臉,兩條濃黑眉,英氣逼人,模樣酷似乃父。2005年,紀念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親自頒令,授予98名抗日將領的英雄勳章給他們的後人,她也榮獲寶貴的一枚。台兒莊紀念館從揭幕儀式到幾次紀念活動,都邀請她參加,這次也不例外。 [5] 
遺骸安葬儀式上,屈令婉説:“一晃70多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曾經,我們的父輩、祖輩們,懷着一腔報國熱情,戰鬥在這裏,血灑疆場。他們有的長眠於此,有的還健在。無論是逝者還是生者,無論是聲名顯赫的高級軍官,還是一名普通的無名戰士,都不愧民族英雄的稱號。” [1] 
“今天來到台兒莊,彷彿當年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戰爭畫面又若隱若現地重現在我的眼前。一想到我的父親,當年不顧生死,奮力拼殺的事蹟時,我便抑制不住自己,頓時淚如泉湧,熱血激盪。”屈令婉咬了咬顫抖的嘴唇,努力剋制住自己的感情,“當年父親對我的諄諄教導,我將永記在心。生為將士的後代,更要不辱先人,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5] 
“今日安葬的抗戰英雄,是數萬名在台兒莊大戰中犧牲的英雄羣體代表。儘管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也不知道他們的家鄉,更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有親人在世。”屈令婉握緊拳頭,“但在此,我想説一句,我們台兒莊抗戰將士的子女就是您的兒女,台兒莊就是您的家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