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居重馭輕

(軍事術語)

鎖定
居重馭輕,軍事術語。
中文名
居重馭輕
類    型
軍事術語
語見該書卷八。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奪取政權後,鑑於唐後期及五代藩鎮割據、皇權衰落的歷史教訓,加強中央集權,尤其是將兵權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在兵力部署上也體現出重內輕外的特點,以達到居重馭輕、“破百年難制之弊”的目的。《歷代兵制》一書贊同宋朝的做法,並且認為,在統兵體制上居重馭輕,“內外相維,上下相制”,使中央政府保持軍事上的優勢,才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居重馭輕”的主要做法包括:①內外相制,使中央與地方兵力分佈得當,“京師屯十萬,足以制外變;外郡屯十萬,足以制內患”。②以更戍法、遷轉制等防止個別高級將領兵權過重,以達到“兵無專主”“將無重權”的目的,防止武夫犯上作亂。而這種做法將使數量龐大的宋朝軍隊聽從號令,“若臂運指,如尾應中,靡不相資也”。《歷代兵制》讚揚宋王朝收聚兵權,認為它對維持國家安定不無益處,這是對的,但該書沒有論及由此引發的“將從中御”等種種弊端,則不免偏頗。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