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局部滅絕

鎖定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有關物種等級的劃分標準,所謂滅絕動物包括以下四類:一是全部滅絕,即當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該物種的成員存在;二是野外滅絕,指某物種的個體僅被籠養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即只有人工飼養而野外沒有;三是局部滅絕,即在某一地區滅絕而在其他地區還有該物種存在的現象;四是亞種滅絕,指某物種因分佈個體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個種的滅絕。 [1] 
中文名
局部滅絕
外文名
extirpation
局部滅絕一詞適用於描述一個種羣的生存狀況。
如《四川省喜鵲地理分佈的變遷》所描述:喜鵲(Picapica)曾是四川各地最常見的鳥類,但20世紀後期喜鵲卻在四川的農耕區和城鎮消失了,並持續至今。根據對1995年7月~2002年4月在四川各地蒐集的野外數據分析,結合文獻資料,説明喜鵲種羣數量在四川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已呈下降趨勢,70年代開始出現局部消失現象,80年代是其局部滅絕的高峯期,並且消失現象從盆地擴展到周邊山地和川西高原山地。進入90年代在四川已形成盆地罕見區,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局部分佈區、川西高原廣佈區的分佈格局。分析討論了引起其地理分佈變遷的原因,認為這是大量砍伐林木、濫用農藥、人為毀巢和獵殺所造成的,而濫用劇毒農藥、鼠藥的影響最大。 [2] 
參考資料